世间已无李鸿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14:49 周末

   1905年,李鸿章不在人间已经4年。

  虽然清政府没有清算他在世时的过失,但对金陵机器制造局每年庞大的预算却日渐烦躁起来。根据日后披露出来的生产记录得知,正如日渐消沉的洋务运动,金陵制造局已经陷入停工的边缘。

  就在这一年,一个名叫李承干的湖南省立实业学堂学生却迎来了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两年来的新学教育,已经让这个私塾先生的儿子暗暗立下“非推翻清朝专制政体不足以致治,非振兴实业不足以图强”的志向。这一年,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最后二次选派大批学生赴日留学,李承干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其中。

  这一年,李承干17岁。

  6年后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已经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的李承干辍学回国,在汉阳街头扛起了从清兵手中缴获的火枪,在黄兴的率领下向清政府射出了致命的一枪。

  此时的李承干可能还不知道,战友们手中的武器的制造者——金陵机器制造局也因为他们这奋勇一击,由半停工变为了停产,差点被江南制造局兼并。他想不到的是16年以后,他竟然会进入这个见证洋务运动兴衰的军工企业工作,推动并见证这个民族军工企业的中兴。

  名将·名枪

  1940年5月28日清晨,重庆。一艘满是白幡黑幔的火轮正缓缓向朝天门码头驶来,火轮上载着的是鄂西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勇将张自忠的灵柩。码头上肃立着蒋介石、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他们个个臂缀黑纱,神情肃穆。当轮船靠岸,蒋介石率领众人登轮绕棺致哀,他本人亦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随后,蒋介石亲自执绋,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

  此时这座山城的另一侧,第21兵工厂已经开工,步枪厂车间里除了机器在不停地轰鸣,几乎没有一点人声的喧嚣。巡视至此的工程师施正楷发现,一年长的工人正蹲在地上抽泣不已,怀里抱着刚调试完毕的步枪。施正楷以为出了事故,一个箭步上前扶住那老工人,正要发问时,那老工人哭喊起来:“张将军啊!”顿时,整个车间内哀号一片。

  施正楷最清楚这些工人对张自忠的感情。这老工人怀里抱着的是一支厂里最新研发的新式步枪,最初的雏形是河南巩县兵工厂(第11兵工厂)试产的德国毛瑟1924式标准型步枪,改进后尚未得到兵工署正式认可。不过,当张自忠出征时,毅然让所部59军全部配备这种新枪,让工人们振奋不已。经过大家的努力,这种新式枪如今又有了卓越的改进,本想等将军凯旋而归时再试锋芒,可英雄却马革裹尸,怎么不叫人悲伤。

  3个月后的1940年8月,兵工署命令第21厂筹措生产“能提供给抗日前线的自产步枪”。

  3年后的1944年,通过对制造工艺进行了改造,中国自制的第一把步枪——中正式骑步枪,终于在第21厂定型批量生产。实践证明,中正式步枪在枪筒质量、瞄准和击火性能等方面,均优于老的汉阳式步枪。且在穿透性方面,比日本制造的三八式步枪强得多。从此,中正式步枪逐渐成为中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武器,这也是近代中国军队武器制式化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虽然第21厂厂长李承干把政府的嘉奖令和奖金都给了“步枪厂工作努力之员工”,但历史却把他的名字写了进去。这一年,李承干56岁。

  实业家的报国之梦

  晨光集团正对南京环城高架的大门,两年前才修葺一新。拱形大门上方嵌着“1865”四个烫金大字。据李宝国介绍,这里就是当年金陵机器制造局“机器‘左’、‘中’、‘右’厂”厂房所在。原先破旧的厂房已经翻修一新,辟为厂史陈列馆。记者走进该馆发现,其中最大的雕塑就是李承干的头像,一旁的说明文字表明,他的厂长任期为1931年至1947年,记者从已被披露的诸多史料中得知,这16年是金陵兵工厂最艰辛的16年。

  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李承干认为,清朝腐败政府已经推翻,国家共和基础已定,回到故乡与家人小聚后,遂返回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继续完成学业。1913年,李承干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著名高等学府东京帝国大学电气工学科,1916年7月毕业,在工场实习一年多后回到祖国。

  李承干满腔热忱开始自己报效国家的人生之旅,先后辗转于湖南省长公署、湖南省电灯公司、湖北汉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学校、福州电气公司。1926年,他来到金陵制造局,任工务科长,第二年升任工务处长。北伐军占领南京后,由于军事行动继续进行,需要加强兵器生产,金陵制造局遂于1928年改为上海兵工厂金陵分厂,一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军政部,又将金陵分厂独立建制,直属军政部,称金陵兵工厂。当时金陵兵工厂是一个奄奄一息的破烂摊子,由于历届厂长多不懂兵工生产,且由只知肆意中饱私囊的官僚充任,致使厂内贿赂风行,厂纪废弛,生产陷入停滞状态;而且主要零部件材料,全都依赖于从国外进口,生产效率甚低。

  1931年,李承干接任厂长职务后,对厂务励精图治,锐意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祛除积弊的重要举措。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不仅扭转了长期存在的生产不正常状态,还结余经费二三百万元。1932年,当开始获得结余经费时,李承干便即时呈请上级,批准利用这笔经费更新设备、扩大厂房和改善职工生活。

  一个奄奄一息的老兵工企业,几年间旧貌换新颜,重现青春活力,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兵工生产基地之一。李承干从此在中国兵工界崭露头角。

  金质奖章·两口皮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13日,淞沪抗战烽烟又起,中国人民奋起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面抗战。8月16日,金陵兵工厂首次遭到日机轰炸,厂里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连坚守岗位,对敌射击。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日军随即向南京腹地进犯,金陵兵工厂仍奋力生产。11月16日,军政部兵工署命令金陵兵工厂分水陆两路西迁重庆。由于李承干以身作则,带头苦干,全厂职工齐心协力,自1937年11月16日全厂从南京开始拆迁起,到1938年3月1日,仅用了3个半月,就在重庆江北的新厂址宣告正式复工。不久,厂名改称军政部兵工署第21兵工厂。

  李国宝对记者说:“21厂成为全国搬迁最快、复工最早的兵工企业。”

  21厂在几年内先后接管与合并了第20兵工厂的轻机关枪厂、重庆武器修理所,第11兵工厂在铜罐驿隧道内所有厂房、部分机器设备和人员,1939年起,又先后在云南安宁建立分厂、在四川兴文县袁家洞建立岩洞厂房、接管第40兵工厂的綦江分厂等。至此,第21兵工厂共分设重机枪、轻机枪、步枪、追击炮、重迫击炮、炮弹、工具、机器、动力、火药、修枪等11个分厂,拥有各种机器设备3000多部,职工14300多人,所生产的武器弹药有20多种,成为中国战时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据统计,1938年初到抗战胜利,21兵工厂为前方抗日将士提供各种型号的机枪27900余挺、迫击炮7760门、步枪293300余支,此外还有其他十多种轻武器和大批弹药。其轻武器的产量占全国兵工企业武器总产量的一半。

  为了褒奖李承干在战时兵工生产方面的杰出成就,自1939年至1944年,国民政府曾先后为李承干颁发四枚奖章和勋章,蒋介石还亲自予以条谕嘉奖。历史悠久的中国工程师学会亦在抗战胜利后,向李承干颁发了一枚金质奖章,获此殊荣的仅有詹天佑、茅以升等少数著名工程技术专家,李承干则是获此奖章的第八人。

  抗战胜利后,金陵兵工厂回迁南京。可是,内战的枪炮声又响了起来……

  心力交瘁的李承干于1947年辞去了厂长职务。据晨光厂老人回忆,由于终身未娶,李承干离开兵工厂时所有的家当只是两口旧皮箱子。

  在晨光集团的厂史陈列馆里,记者发现了当年21兵工厂的厂歌。

歌词作者是郭沫若,他是李承干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留学
时的同窗;曲作者则是创作了诸如《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的著名音乐家贺绿汀。

  正是在坚持抗战的艰苦年代里,李承干和他的工友们唱起了这样一支战歌:

  战以止战,兵以弥病,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勤俭求知,廉洁公正;迎头赶上,尽我智能,工作是不断的竞争。我们有骨肉般的友爱,我们有金石般的至诚,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钢铁般的坚韧。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同志们!猛进!猛进!同志们!猛进!猛进!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