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唐山的"平民夜生活"-2:什么绊住入夜脚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10:19 燕赵都市报

  一个城市的“夜生活”是否丰富,不仅能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城市活力最直观的一种表现。而让一个城市的“夜生活”丰富起来,不是单靠政府、商家或市民自身努力就能做到的。他需要整个社会都参与进来,有意识地去改变、去培养、去形成。

  唐山市的“夜生活”不发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唐山人的生活习惯成为阻力,是商家没有发现这部分利润空间,还是唐山本身就缺少培养“夜生活”的土壤?

  不知道有多少唐山市民有过这样的遐想:如果是爱热闹的年轻人,就呼朋唤友地到附近的大广场上去跳舞、到小吃一条街上品尝各地美味,或者在各种商场之间逛到脚软。如果是好清静的中老年人,晚上闲来无事就摇着蒲扇到外面逛逛,可以在小区花园内看看别人下棋、可以在宽敞的空地上做做运动,还可以听小区里的“票友”们唱上几段,如果愿意,随时能在离家不太远的茶社、戏楼里舒舒服服地坐下来,花不了多少钱就享受一场相对专业的演出……然而,这也只是遐想而已。记者了解到的现实是,无论商家还是市民,似乎都抱着“观望”态度在等待。

  “收工”太早商家各有原因

  远洋城的袁开副总说:“我是从深圳过来的,深圳那边晚上一点钟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到了唐山后我感到非常惊讶,唐山市民和商场都很保守,晚上过了八九点街上就没什么人了。”感觉到这里面有市场,远洋城很快就开了先河,“我们在节假日时搞的夜场效果挺好的,来的顾客特别多。”袁总分析说,唐山大商场之所以没开夜场,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唐山市民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少人习惯下班后呆在家里,即使到街上转转,目的也是饭后锻炼一下身体或到户外透透气,很少有人是为了丰富生活而真正参与到夜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是缺乏引导,不少商家做过开夜场的尝试,但由于没有客源最终都放弃了,“我想商家应该首先做起来,让市民慢慢习惯并投入到夜生活中来。”

  一些配套服务的不健全也成了市民走出家门的阻碍。采访中一位市民说:“能逛的地方离我家太远了,我可以乘公交去,但回来已没公交车了,只能打车。偶尔这样还可以,但天天这样我在经济上可承受不了。”

  记者就此事专门联系了唐山市公交总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也早就尝试过增加夜里的班车,但因为夜里乘公交车外出消费、娱乐的市民实在不多,没多久夜车就被取消了。

  本土文化难以走近市民

  任何一个城市的夜生活,即便它丰富、时尚,也不可能脱离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就这一点来说,唐山人本该拥有自己独特的夜生活方式。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这些都是唐山人的骄傲。然而,这些与百姓正渐行渐远。

  牛秀芬,创办了唐山市第一家民营的皮影艺术团,谈话中,牛团长对皮影所处境地感到担忧,“现在的皮影艺人年龄都很大了,中间又出现断档,皮影戏处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更让人担心的是,皮影与唐山市民已产生了距离。牛团长说,“现在好多年轻人确实不爱看皮影,都是老年人看。如果我们进社区演出,唱遍唐山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也能很好地丰富市民生活。但形式只能是免费演出,不能售票,因为人们不习惯花钱买票看戏。但我们搞这类活动又得有必要的开支。”如何让皮影真正走近百姓生活呢?牛团长说,“这种民间艺术形式需要人们静静去品味。在人们还不愿意掏钱看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先把‘火’点起来,再让百姓走近它,感知它的魅力。”

  唐山评剧团副团长罗慧芹说:“现在喜欢评剧的市民大有人在,专门有一批戏迷定期在小区内演出,总能吸引不少人去听。但唐山人不习惯买票看戏。”罗团长说,“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茶楼,每位客人只需花10元钱,就能获赠一壶茶、一盘瓜子,并且在茶楼里免费听两个钟头戏。我们曾到天津考察,那里非常火,茶楼里总爆满。但在唐山就不行,上座率实在太低。”罗团长说,“如果这类休闲场所能够火起来,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还能让青年演员得到锻炼,有利于评剧本身的传承。”

  根源在于产业结构有待完善

  唐山师范经济管理系副教授、天津大学MBA硕士刘俊萍说:“我个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刘教授分析,近几年唐山经济增长迅猛,在河北乃至全国的“经济大市”地位已具雏形,为河北经济“领头羊”。但“经济大市”与“经济强市”是两个概念。从

  GDP的绝对数来看我们不愧为“经济大市”,但却称不上“经济强市”。因为后者不仅体现在现代“大工业”、“大经济类型”的发展上,还应体现在多形式、多渠道的经济主体、第三产业的发展、知名品牌的塑造等各方面。

  “唐山是第一、二产业占主体的城市,通俗讲,从事一、二产业的工作者大部分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下班后需要休息。另一个角度说,第三产业不发达,就意味着服务业不发达,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乃至市民的整体生活质量都是离不开服务业的。”

  发展第三产业才是唐山“平民夜生活”丰富起来的基础。然而,没有一个整体良好的发展环境,单靠几个商家或文化团体做不出大市场,对市民的吸引力也不会太高。“引导作用”无从提起。

  目前,政府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7月6日至7日,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去长沙考察时提到,去年唐山人去北京购物就花去了30亿元,这说明唐山服务业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他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唐山市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唐山的城市魅力和活力,让老百姓有地方可去、可玩儿,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读者来电

  王女士:我认为夜生活的落寞是正常的,夜生活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劳累了一天,晚上就是应该在家休息,这也说明唐山人生活有规律。

  马先生:建设路北口文化广场的夜生活很不错,每到晚上都人山人海,节目也非常多,跳舞、下棋、滑旱冰什么都有,业余爱好者也经常去唱评戏。广场上的照明设施也非常好,晚上和白天一样。这样一个广场能满足周边的龙东、开发区、祥丰里、祥荣里等好多小区居民的休闲需求。

  王先生:吃完晚饭后,除了陪家人到街上遛弯儿外,就是和几个不错的同事打打麻将,偶尔也会到酒吧、歌厅放松一下,都是同事间互相请客。但大伙儿都拉家带口的,每月那2000来块钱也不敢放开了花。夜里也就是这么过的,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夜生活方式了。

  周先生:晚上在家呆着确实没意思,谁不想到酒吧、洗浴或KTV放松一下啊,但那也不是工薪阶层天天能去的地方啊。

  刘女士:真希望唐山多一些平民化的、老少皆宜的休闲、娱乐场所,像天津的小剧团一样,进去花不了多少钱,喝着茶嗑着瓜子,还能欣赏到曲艺节目。

  周先生:唐山虽然不能和青岛、大连等城市相比,但夜生活的质量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却很不配套。其实,唐山的夜市应该更漂亮些,商场也应该晚些打烊。政府可以规定商场打烊的时间,强制商场延长营业时间以方便百姓。夜生活的市场需要培养,唐山市民也要有这样的意识。

  李女士:我每天都上夜班,午夜下班后想吃点东西但经常找不到地方,很多饭店写着24小时营业,其实一过午夜就关门了,只有一两家快餐店一直营业。24小时超市也很有限,附近只有大里路上有一家,夜里买东西非常不方便。

  吴女士:唐山可玩儿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记得1992年前后,大商场曾尝试着开夜场,那时候我们每晚都去逛,夏夜里商场开着空调,在里面坐坐也非常舒服。

  集娱乐、休闲、品位于一身的夜生活令人向往。然而,是什么锢住了唐山人追求多彩夜生活的步伐呢?如果您对自己的夜生活满意或是不满、如果您对整个城市夜生活的发展有独到见解,欢迎拨打热线电话0315-2340000参与讨论。

  (本报记者:李金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