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邓小平为内蒙古发展确立远大目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14:42 人民网-人民日报
1987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如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看待内蒙古的优势和潜力,对内蒙古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为内蒙古的发展确立了远大目标。 “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们国家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1999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到内蒙古,走进工厂、学校和牧民的毡包。 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内蒙古大地,到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活力。江泽民指出,内蒙古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要注意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迈入新的世纪,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横跨“三北”的内蒙古被列入“西部”行列。紧接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内蒙古东部也进入战略实施区域。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每年对内蒙古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建设。同时,内蒙古产业和东北对接互补,内蒙古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能源接续基地,东北成了内蒙古的市场。 2001年召开的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贯穿经济结构调整“一条主线”,加快思想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强化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三大动力”,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两项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的发展思路。 党的十六大后,内蒙古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先后提出“快”“大”“长”“好”的要求。“快”,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有条件、有优势的地区要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就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做大经济总量;“长”,就是努力使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好”,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遵循规律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达4790亿元,财政收入达712.9亿元。“十五”期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7.1%的速度增长,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被称作“内蒙古现象”。 如今,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06年的103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06年的3342元。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内蒙古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加大“上大”“关小”“引新”和节能减排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清理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小企业1200户,淘汰小煤矿、小水泥、小电石等落后生产能力3000多万吨,提前一年半完成小煤矿淘汰关闭任务。 “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喝了这么多年的苦咸水,是党中央让我们喝上了干净水!”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十大股村的72岁村民董密高兴地对记者这样说。 在此之前,和董密一样生活在河套地区的几十万群众常年饮用砷、氟超标的地下水,出现多种病症。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作出批示,要求一定要解决好群众的饮水问题。 几年来,国家投入上亿元在河套地区实施改水工程,纯净的饮用水流进了河套人的家园,滋润着河套人的心田。 2003年1月,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遭受特大雪灾。胡锦涛顶风冒雪来到阿巴嘎旗巴彦乌拉嘎查牧民那木吉拉齐仁的家里。他嘱咐说:“你们要坚定信心,搞好生产。党和政府一定尽力帮助你们。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胡锦涛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干部说:“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2300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要“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中央领导对内蒙古的发展高度关注,都曾亲临内蒙古考察工作,充分肯定了内蒙古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内蒙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落实“五个统筹”力度,着力提高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各项工作出现新局面。 “腰包鼓了,农牧业税免了,孩子上学不交钱了,得病不发愁了……”说起眼前的日子,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门克庆嘎查牧民敖特根斯琴掰着指头一件件数着。 “十五”以来,内蒙古各级财政支农支牧资金达到300多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在城镇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的同时,在农村牧区全面实施低保,42.7万特困农牧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去年,全区财政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达148.2亿元。 在支持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这些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扶持东部盟市加快发展。目前,东部地区的增速开始超过西部地区。通辽、赤峰两个农业大市原来工业基础薄弱,现在工业总量位列全区第四、五位。一些原来发展落后、生态和基础设施条件差的边境旗市,走上工业化发展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说,内蒙古这样的欠发达地区付不起“学费”,经不起折腾,不但要加快发展,更需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为内蒙古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今后5年全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牢牢把握、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协调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实现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等行列、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力争进入前列。 新的蓝图已经绘就。走过60年光辉历程的内蒙古自治区,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的未来。(记者景如月 邱红杰 张云龙)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