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关注--解读邯郸“隔辈亲”家长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00:00 石家庄日报

  “隔辈亲”学校在2005年底创办之初最火爆。

  核心提示:

  民间有个说法叫“隔辈亲”,意思是老年人对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比对子女更亲。“隔辈亲”属于人之常情,然而也很容易演变成“隔辈溺”,即老年人对孙辈的过分溺爱。

  邯郸市丛台区电厂社区居委会开办的“隔辈亲”学校,帮助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提高教育孙辈的能力,和谐祖孙三代的关系,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本报记者 杨伟广

  “隔辈亲”学校教老人看孩子

  7月26日上午,邯郸市丛台区光明桥街道办事处电厂社区的李清云老人高兴地对社区主任高洪斌说:“我的小孙子懂事了,吃东西知道让着人了。”李清云老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隔辈亲”学校。

  李清云老人的儿子、儿媳都在邯郸热电厂上班,平时工作非常忙,照顾小孙子的重任自然落在了老人的肩上。虽然对小孙子疼爱有加,可李清云老人一度有些郁闷:7岁的小孙子不太懂礼貌,突出表现在平常吃饭上,菜一端上来,孩子就坐到餐桌前,“我喜欢吃这个,放我这儿。”将自己喜欢的菜全部挪到自己的面前,还不允许别人吃。儿子、儿媳还埋怨是老人给惯坏的。李清云老人想改掉孙子的坏习惯,可又担心掌握不好分寸。

  6月中旬,58岁的李清云老人走进了社区“隔辈亲”家长学校,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了这一问题。来这里义务授课的邯郸市广安小学的冯老师就这个问题给大家作了分析和解答:遇到这种情况,老人一定不要迁就,但要一步一步走,开始要提问题、讲道理,如“你喜欢的大家也都喜欢,你说该不该只有你一人吃呢?”这样使孩子明白自己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应该学会关心别人,尊重长辈。然后冯老师又让老人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等故事,并要求老人和孩子的父母要为孩子做表率。老人回去试了试,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效果非常好,连孩子的父母也意识到身教重于言教,受到了教育。

  电厂社区居委会主任、“隔辈亲”学校的校长高洪斌告诉记者,“隔辈亲”学校就是给李清云老人这样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上课,帮助他们正确看管孩子,教他们如何跟上现代形势教育孩子。

  学校是这样办起来的

  “当时只是一个偶然的想法,没料到会成立学校,还这么受欢迎。”高洪斌对记者说,2005年底,丛台区委宣传部的女干事丁瑞被派到社区任居委会副主任,一天一位老人和儿子在院内争吵,丁瑞等人前去调解。原来,老人一直照看着小孙女,要什么给什么,导致孩子吃得过于肥胖。爸爸妈妈认为太胖了对身体不好,主张让孩子节食减肥,老人却认为小孩子胖乎乎的才可爱,双方产生了分歧,后来还在院子里大声争吵起来。

  随后,细心的丁瑞在小区内调查时发现,许多老人都喜欢诉苦说,好心照顾小孙子、孙女或外孙,却常常挨儿女的埋怨。一些年轻父母也有苦衷,让老人带出来的孩子普遍多了“娇、骄”二气,自私、任性、懒惰,并且学的东西少,照这样教育下去,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不利。

  丁瑞就跟高洪斌商量,咱们请两位老师吧,给老人们讲讲课,教教他们该如何看孩子。随后,电厂社区把一间活动室腾出来当教室,丁瑞把她的两位当小学老师的同学请来讲课。通知一贴出,便得到了老年人的热烈响应。第一次上课时,来听课的老人有40多位,老人们问这问那,非常踊跃。

  过了没多久,老人们又开始一再打问,啥时候再上课啊?高洪斌和社区干部一商量,干脆就把讲座固定下来吧,大家还起了个名叫“隔辈亲”学校。讲座半个月一次,聘请邯郸市实验小学、广安小学、光明桥派出所及心理工作室的熟人当老师,并配备上了幻灯片,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讲课,受到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广泛欢迎。

  “隔辈亲”学校的喜与忧

  据高洪斌讲,“隔辈亲”学校在2005年最火热、最规范。他们坚持半月一次,最多时来了60多位老人,教室里都坐不下,许多老人搬个小马扎来听课。“隔辈亲”学校确实对许多老人教育孩子起到了积极作用,也给老人们搭建了一个互相聊天谈心的平台。通过一年多的上课沟通,参加“隔辈亲”学校的老人们学到了许多解决孩子任性、迷恋电视电脑、学习精力不集中等问题的教育方式方法。社区居民们高兴地看到,孩子们尊重老人的多了,礼貌谦让的多了,学习热情高了。

  但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隔辈亲”学校悄悄出现了走下坡路的态势。高洪斌表示,今年的情景非常不乐观,已经改为一个月讲一次课了,来听课的老人也少多了。最近6月份的那次,只来了20多位老人。

  他分析说,由于电厂的效益较好,年轻人大多在孩子两岁半、三岁的时候就早早送到了托儿所或幼儿园,进行日托或周托,大大减少了老人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甚至宁愿一个月花六七百元雇保姆,也不愿意让老人照看,导致部分老人没有孩子可以照顾。另一方面,老年人照顾孩子的基本道理是有限的,而作为一个社区免费学校,能够请到的师资也有限度。经过一年多的讲座,部分老年人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所以渐渐对这个学校失去了兴趣。

  “隔辈亲”学校能否推广

  丛台区光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赵红超一直关注着“隔辈亲”学校的发展,她表示街道办曾尝试着在辖区推广电厂居委会的做法和经验。但推广两年了,只在条件较好的地质局家属院成立了一所“隔辈亲”学校,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也都没有电厂社区好。原因是许多社区经济条件不行,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更别提上课的教室和器具了。

  高洪斌认为,“隔辈亲”学校在他们社区已经难以开办下去了,即使能坚持下去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火了,但在别的地方仍可以开办“隔辈亲”学校,因为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太好,由自家老人看孩子的家庭还是占了多数。另外,许多孩子放学、放假后,还是要由自家的老人来照看,给老人们上上课很有必要。

  “其实,‘隔辈亲’学校能否推广复制,这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寻找路子。”丛台区委宣传部的有关领导说,目前他们正试图把“隔辈亲”学校转变成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讲课,全区79个基层社区中已有16个社区行动起来了,不定期聘请专家为老年人上课、交流座谈,让老人掌握科学的教育隔辈的方式。

  前不久,中央文明委向丛台区电厂社区居委会颁发了“2006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奖状,省文明办也来人参观、听取了“隔辈亲”学校的情况,正在考虑是否能在其它地市推广这一做法和经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