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监管国企破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09:38 法人杂志

  由于监管主体的模糊不清和制度设计的缺陷,一些处于破产与改制过程中的国企常常成为少数人吞噬国资的盛宴,淄博电器设备总厂的破产就是一个典型的样本

  文 法制日报记者 袁成本 姜东良

  正在开发的“淄博首席别墅级景观名宅——“城市风景”,位于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带。今年五十多岁的石广元,生活极其穷苦,几辈子也买不起这样的“高尚住宅”,但他还是忍不住经常来看上一眼。眼看着5座大楼在一天天长高,他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

  这里,本来是淄博电器设备总厂的厂址,老石曾是该厂老员工。一场“淄博式”破产,在催生了几个暴发户的同时,把五百多名职工推上了社会。这场“带资安置”的闹剧,至今余波难了。

  千万元国有资产进了谁的腰包

  这几乎是一宗离奇的破产案。按照原淄博电器设备总厂一位老职工的描述:所有债权人分文不得,“留”下的一千七百多万元国有资产,却全部送给了一个小型私营企业。

  1998年6月25日,一家小型私营企业——山东淄博齐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称齐鲁电力)与山东淄博电器设备总厂(以下称电器总厂)签订《资产收购协议》,该协议约定:

  一、齐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收购原淄博电器设备总厂的全部财产(除债权),共计17116971.45元。其中,固定资产15837117元,货币资金191676.01元,存货1016015元,长期投资72163.44元。

  二、破产清算组负责将淄博电器设备总厂的土地出让手续、房产证、水权、电权等过户给齐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三、清算组向齐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移交原淄博电器设备总厂的财务、技术、文书等档案材料。

  一位了解该协议的人士透露,名义上叫“收购”,但事实上,私营业主连一个钢崩也不用掏。现任淄博市经贸委主任的高晓峰,当时是市政府副秘书长,曾参与了电器总厂的破产安置工作。他告诉记者,齐鲁电力确实一分钱也没有花,不过,它需要安置企业的职工。他把这种方式称为“带资安置”。

  电器总厂在册职工812人,破产前负债率高达194%。1997年,经淄博市政府同意,向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同年8月15日,法院裁定其破产。

  9月4日,淄博市经委、财政局、土地局、国资局等组成破产清算组。经过清算,该企业“剩余”财产达1752万余元。这个算法,“忽略”了企业的欠税和他人债权。

  根据这一结果,清算组提出了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拨付清算费用75万元;安置职工费用1408万元;职工工资、集资款、养老保险及医药费按53.6%的比例清偿。所欠国家税金3269506.42元和破产债权33277683.87元,清偿比例为零。

  1997年12月1日,淄博市中级法院裁定,破产还债程序终结。

  不可思议的是,半年后,破产清算组竟然忘记了安置职工,忘记了清偿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也忘记了职工的养老保险,将这1700多万元资产“送”给了齐鲁电力。

  “齐鲁电力”有这个实力吗?

  原来,它曾是淄博市桓台县一家小型国有企业。在淄博电器设备总厂清算破产的时候,它也在忙着“改制”。1997年10月31日,原厂长孙立祥从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将该厂子买了下来,其总花费不到160万元。此后不久,孙立祥就吞下了淄博电器设备总厂的1700多万元,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蛇吞象”。

  破产企业的工业用地变成房地产开发用地

  得到了巨额国有资产后,齐鲁电力将电器总厂更名为淄博齐乐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乐”)。如何消化这块到手的肥肉,齐鲁电力玩起金蝉脱壳。

  2002年9月6日,“齐乐”的营业执照被吊销了。

  过了3个月零6天、即2002年12月12日,齐鲁电力设备将齐乐零价出让给了淄博科能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称“科能”)。

  合同是这样规定的:齐鲁电力将齐乐2045.86万元资产,零价格转让给“科能”;齐乐的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及其他资产,同时零价格转让;科能接收并安置齐乐的全部职工。

  而“科能”又是何方神圣?

  原来,它成立于2003年1月22日,注册资金50万元。它的法人代表叫孙汉武,是齐乐的一名负责人。

  最奇的是这个科能,它竟然比2002年12月12日的签字交接日期还晚“出生”了40天!一个还没有成立的公司,竟然一口吃掉了两千多万元的齐乐。

  2002年12月31日,与此时还子虚乌有的科能,又与齐鲁电力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已经“零”价格转让的房产,这回变成了“租赁”。

  接手齐乐几个月后,2003年6月17日,科能又将刚到手的土地所有权和房屋所有权,给卖了。购买方是山东富利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富利源”)。

  按合同的约定,富利源代为偿还750万元贷款本金和“银行同意”的利息,并将安置职工的691.1万元交付给齐乐,由齐乐将款项存到桓台县经贸局指定账户上。

  此时,淄博市政府拿出了这样的政策:齐乐拖欠的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丧葬费、抚恤金、医药费等共计3148274.94元,由市财政承担;房产、土地等过户费用,按照“行政性收费免除,中介组织收费减半”的原则办理;同意富利源在齐乐原驻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并免除其房地产综合开发配套费和因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用地应交纳的土地出让金差额部分;劳动保障部门免费为齐乐公司职工办理“失业证”,并按有关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

  工业用地就这样变成了房地产开发用地,这场产权盛宴的最后大餐——土地交易,终于走上了前台。

  淄博电器设备总厂有两块土地,共计36599.44平方米,合54.9亩,全部位于淄博市中心繁华地段。

  蹊跷的是,在富利源获得土地使用权时,转让的主角竟然不是科能,而是已经死亡了的齐乐,签字人是孙立祥。

  一笔如此大的买卖,怎么会如此儿戏?

  齐乐转让给富利源的土地,面积为27358.36平方米,转让价格为每平方米255.01元,合每亩17万元。而记者手头的资料显示,当年,附近的土地转让价格每平方米为1200元,合每亩约80万元。按此标准,仅两片土地的价值,就达四千三百多万元。而齐乐,又将这个蛋糕,以不到四分之一的价格,让渡给半途杀出的“程咬金”——富利源。

  每年465元买断职工工龄

  淄博电器设备总厂的货币资金、存货(主要是铜)、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土地被瓜分完毕后,下岗职工是如何安置的呢?

  2003年4月17日,早已将资产转让给“科能”并被吊销营业执照的齐乐,突然复活了,竟然炮制了一份《人员安置方案》。

  “方案”规定:职工按工龄计算安置费用,每年465元,总计金额为643.33万元;对正式离退休的职工,承担5年医疗补助费用,共计44.88万元,大病医疗费用131.5万元;另外还有抚恤金6.39万元。

  这个“安置方案”,共需资金826.1万元,比当年的1700多万元,少了近900万元。

  这笔资金,有 696.1万元来自“富利源”,另外的130万元则是政府协调的2001年至2003年2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这个方案,将下岗职工推向了困境。

  隆冬季节,记者推开高仲美的家门,一家三口挤在一间17平米的低矮的小屋里,是当年企业的临时用房。小屋用编织袋吊顶,用以防止屋顶漏土。全家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台老式破彩电。几年前,高仲美切除了左肾,现在,尿结石、甲状腺瘤仍折磨着她。高仲美告诉记者,因体弱多病,厂子破产后她再也没有找到工作,全家人靠丈夫修自行车维持生活。她说,明年女儿就要高考了,一想到孩子的学费,她简直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郭志勇说,他们还不算最差的,有的职工既没有房子,又没有低保。

  2001年,淄博市政府曾责令桓台县解决下岗工人的问题。之后,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三百多万元。然而,获得了巨额资产的 齐乐,却通过并不高明的捣腾,轻易地解除了它本应负的责任。

  淄博电器设备总厂的高达1700多万元的资产,为什么落到一家私营小厂的手中?破产企业的大片土地,为什么会以极低价格“转让”?下岗职工的困境该由谁来解决?这一切,迄今为止仍然不知道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