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60年来成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10: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内蒙古辉煌60年·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创造性地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纪实

  “乌兰浩特”,蒙古语的含义为“红色的城市”。1947年5月1日伴随着迎接全中国解放的隆隆炮声,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宣告诞生。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给自治区政府发出了贺电,指出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号召蒙古族群众与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起来,为建设新家园与新中国而奋斗。6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创造性地实践和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全区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投身现代化建设,全区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各民族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结合内蒙古实际,探索民族区域自治成功经验

  “自治区成立前夕,内蒙古一穷二白。60年来的发展变化真是翻天覆地。这一切,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曾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务的蒙古族老人克力更,今年已91岁,他参加过内蒙古自治区的创建,也是自治区60年来建设、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长期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的内蒙古大学教授郝维民认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证明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获得民族解放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为我国以民族区域自治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开辟了道路,树立了榜样;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的一系列经验。

  乌兰毛都,内蒙古兴安盟一块比较集中的牧场。1947年10月,这里实行牧区民主改革。从这里摸索、总结出的经验,促成内蒙古顺利推进牧区民主改革的正确决策。内蒙古没有照搬农村土地改革的做法,实事求是地分析了牧区和牧业经济的特点,制定和实施了“废除封建特权”、“牧场公有、放牧自由”以及“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的政策,保证了牧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组织已翻身的农牧民发展生产、进行贸易、开展文化事业,支援前线,改善民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内蒙古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在牧区实行“稳、宽、长”的方针,即政策要稳,办法要宽,时间要长;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也采取了具有民族特点的政策、措施,如办民族社、民族联合社等。

  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解放思想,率先在牧区创造性地实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又一次解放了生产力,使牧区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促进了全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经济总量迅猛增长,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

  1952年5月,

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周年时,充分肯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所取得的成就,希望内蒙古自治区永远成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良好榜样。事实证明,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民族区域制度的推行和完善,树立了良好榜样。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逐步法制化

  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学,可以看到,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操场整齐宽敞,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伊金霍洛旗委书记杨博介绍说,近年来,伴随全旗经济快速发展,旗委、旗政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实行“四免两补”,即免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教辅用书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和提供助学金补贴;对少数民族居民优先安排就业;全旗60岁以上的少数民族老人,政府给予每人每年600元的生活补贴。

  自治区成立之前,内蒙古9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自治区成立以来,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着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目前,内蒙古有普通高校36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6.94万人;民族中小学1477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3.55万人。全区已基本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成人教育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的水平高于全区人口平均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引导下全区又相继成立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3个自治旗和19个民族乡各族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为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规定的贯彻实施,内蒙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十分重视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项条例的制定和建设,共制定和批准了449个地方性法规,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逐步法制化。同时,加快政策配套。自治区党委、政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边境旗市发展的决定》、《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通知》以及《关于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具体规定和办法,为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在政策法规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始终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置于重要地位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各级党校培训、出国深造、到外地学习考察、到中央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等途径以及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培养造就了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才、科技工程人才在内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内蒙古全区人口中,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21.7%。截至2006年底全区党政机关中少数民族干部达到近5万人,占机关干部总数的30.5%;全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总数的40.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带来团结、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西乌珠穆沁旗,蒙古族人口占大多数,以畜牧业为基础产业。近年来,该旗实行以工哺牧,累计投入反哺资金2400多万元,引导和扶持牧民转变牧业生产方式,有效地缓解了生态恶化和牧民增收难的双重压力。2006年与2002年相比,全旗牲畜总头数下降55万头只,但牧民收入却增长了52%。最近4年来,全旗牧区贫困人口减少4500人,贫困户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60年来,内蒙古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947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5.37亿元,1978年发展到58.04亿元,2006年则达到4790亿元,跃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十七位。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01元和131元,增加到2006年的10358元和3342元。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经济困难时期,内蒙古草原牧民收养上海三千孤儿成为可歌可泣的佳话。新时期的内蒙古,续写着各民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亲如一家的动人篇章。

  孟克巴特尔是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巴彦查干完小校长,他不仅为学校师生作过数十次民族政策专题讲座,还热心帮助汉族同志。2001年,他得知呼和锡勒嘎查学校患病的汉族教师张国仓支付医疗费存在困难,立即动员全校教职工捐款,将凝聚着各民族兄弟真情的3000多元钱送到张国仓手中。当地汉族农民孙成江的孩子体育素质好,但因学习成绩差和家庭经济困难即将辍学。孟克巴特尔把这个孩子领到自己家中,一住就是两年,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每天起早贪黑给这个孩子补课、领着锻炼,终于让这个孩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的体育班。

  多年来,内蒙古在全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从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始将每年的9月份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 20多年来,累计有2600多个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保障了内蒙古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给内蒙古带来了经济迅速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在接受采访时说:“内蒙古自治区6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成功实践,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四是必须把民族团结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维护祖国统一。这些启示既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人民日报》 ( 2007-07-31 第01版 记者 岳富荣 柳晓森 辛 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