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转折?感受“恐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10:37 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30日上午11时,上证指数突破4430点,将过去近两个月中普遍认为是“政策顶”的4336点,甩开了 百点,盘中突破4450点,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天,武汉气温依旧稳站在30摄氏度以上,闷热笼罩着这个城市的活物——包括武汉动物园的400只黑天鹅。 从3天前开始,100公斤的西瓜被饲养员一一地切成两半,投入天鹅湖,作为黑天鹅的消暑食品——替代了小白菜。往年的 夏天,消暑食品本是小白菜,但今年夏天被换成了西瓜,因为小白菜每公斤卖到5元。

  小白菜价格的上涨以及预期仍有可能上涨,使得武汉动物园开始未雨绸缪,试图改变天鹅的“口味”;而对资产价格 的判断与预期,使得沪深股市的投资者开始新一轮的“多杀空”。

  黑天鹅的饲养员与沪深股市的投资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人,是价格——市场经济中最公开而又最隐蔽的线, 牵动他们,做出方向相近的努力——抵御价格上涨的努力。

  通胀周期来了吗?这个问题的争论才刚刚开始升温,而央行已做出自己的决定——7月30日下午5时,央行在其网 站上公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

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详解通胀三指标

  就在黑天鹅改吃西瓜的这一周,在武汉市最有代表性的白沙洲市场检测数据显示,当月21日-27日,杂粮除绿豆 交易价格继续下降之外,黑白芝麻等大部分品种的交易均价开始走高,其中散装花生米每公斤交易均价8.12元,上涨10 .63%——这些显然已经被普通民众所切身感受。

  “世界各国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CPI,具体的数字在3%-5%,各国根据自己的状况确定在这个范 围内的不同数字”,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司司长沈晓晖认为,更准确的判断需要结合对基本面的把握,“脱离基本面,容易 迷失在数据之中”。沈相信,关注煤电油运等方面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变化的趋势。

  值得留意的是,经济学家近期争议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是,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三个重要指标:CPI、核心CP I和PPI分道扬镳,在今年前两个季度中划出了不同轨迹。

  在CPI连续大幅度上升的同时,核心CPI自年初以来始终稳定在1%左右的水平。作为对比,在2003-20 04年中国经济走向过热的过程中,核心CPI则从2003年1一季度负0.5%的水平,一路上升到2004年四季度1 .4%的水平;而走势更令宏观预测专家大跌眼镜的是,年初以来PPI以及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稳定回落,其 中PPI在6月当月的增长率只有2.5%,显著低于2004年经济过热时期的水平。

  正是主要基于剔除食品因素后得到的较低的核心CPI数据,包括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在内的一些官员和专家提出 ,不存在过大的通胀压力。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指出,“经济增长速度确实是偏快一些。但是并不是说到了大家所 说的过热的程度。”谢伏瞻认为,“我们确实需要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加速,防止真正出现所谓的通货膨胀、工资的上涨、劳 工的短缺,引发了物价再进一步上涨。如物价再上涨以后,市场上的产品出现供不应求,通货膨胀就会真正发生了。这个时候 经济就会从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急剧地回落,出现大起大落。”

  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的观点则更“激进”一些,他认为,中国的实际情况显示,食品在CPI中占了 较大比率,因此不能仅看核心CPI,也要考虑食品价格的因素。

  一些研究人士试图通过拆解CPI的各个部分,来预测是否会出现持续的价格走高,但即使如此,结论依然大相径庭 。

  华泰证券研究员崔红霞认为,“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一段时期内仍将维持在高位,食品价格带动的物价上行态势仍将 继续,但同时,我们预计继续大幅向上的空间也不大”。

  而持相反观点的另一些研究员认为,即使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涨幅有限,而水电煤以及资源价格仍有较大上涨压力,不 排除出现通胀周期的可能。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判定实体经济部门内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否已经走过拐 点,并开始系统性地发生,这对于判断未来的通货膨胀、企业盈利、资产重估、贸易顺差等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并需要进一 步深入研究相关证据才能获得可靠的结论。”

  经济到底热不热?

  7月2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十次报告会上,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金 融有限公司等14家特约机构合作推出的“朗润预测”认为: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有望达到11.8%,CPI将增长 4.5%,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7.2%,出口将增长25.1%。

  略有区别的是,宋国青认为,今年三季度CPI同比增长率预计达到4.8%,此后的第四季度CPI同比增长也会 达到4.8%,全年CPI水平将达到4%。“实际生产水平的增长率远超过了潜在生产能力的可想象的增长率”,宋国青认 为,目前我国处在通货膨胀前期,即生产变化在先、通胀变化滞后,“短期看,通胀仍有上升倾向。”

  宋国青认为,即使现在中国经济没有过热,但按目前的增长势头,过热很快就会发生。

  但高善文对此有不同观点。

  “食品价格的变化主要来源于肉禽蛋价格的异常上涨,与粮食价格的上涨也存在关联,这些门类商品价格的上涨在一 定程度上与国际粮食价格变化、粮食用途变化以及个别商品微观层面的市场供求因素有关系,并不能一般性地反映总体经济的 供求平衡状况和凉热水平”,高在其最新的一份宏观报告中如此写道。

  争锋相对的结论,来自对投资增速的不同判断。

  宋国青认为,5-6月工业爆发式增长,但统计数据显示,出口比较平稳,工业的猛增与出口顺差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这意味着工业增长背后隐含的是投资猛烈增长。

  而高善文检查支出法的构成数据看到的是,驱动经济加速的主要力量来自于消费和顺差的快速增长,今年二季度的投 资相比一季度有一定加速,但仍然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在2003年本轮经济周期启动以来的数据中,投资只是处于 偏高的水平。”

  高善文在基础建设的相关数据找到了自己的有力支持。高认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经济增长率继续提高的背 景下,电力、铁路运输等部门也未表现出明显的瓶颈压力,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仍然在下降,这些证据一方面显示高速增长的 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总供应能力的快速增长,有助于经济总体价格水平的稳定,另外一方面也与去年底以来国际范围内工业增 长率放慢存在密切联系。

  应对调控难题

  如果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适度的CPI增长率(或者说温和的通胀),正是当前对有关方面宏观调控艺 术的一大挑战。

  “我是政策有效性的信奉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如果政策制定得当,通货膨胀 就不会恶化,反之亦然。”

  而高善文尽管认为食品价格的变动主要来自国际环境的影响,但他同时相信,食品价格变动导致的CPI变化与宏观 经济政策之间的联系,主要来源于它可能影响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可能损害中央银行政策的可信度。

  另外一些学者则走得更远。

  在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7月29日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来临与挑战》论坛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 提出,现实的通缩压力与未来通胀预期增大并存,紧缩性货币政策力度减弱,且受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抵消,使得当前的宏观经 济失衡出现特殊复杂性。

  “物价负增长与经济负增长这两个现象出现一个,可以认为是有通缩的迹象或出现通缩的危险。就中国而言,考虑到 一揽子物价计算中的误差问题,通常把2%的物价上涨认为零增长,即此时已有通缩的迹象了。”刘伟看到的是,经过199 7年11月至1999年底持续20多个月的物价负增长,到2000年至2001年的接近零增长,再到2003至200 4年物价水平提升为3%-3.9%的低增长,紧接着又是2005年以来的物价总水平增长速度再降低。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已有将近十年处于物价低迷状态:在1998年至2002年连续5年扩大内需的扩张性宏观 经济政策作用下,物价总水平尚且如此,那么可以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着非常现实的长期物价低迷、

通货紧缩的威胁。”

  正是因此,刘伟认为,不能割裂过去的价格水平,把当前短期内的价格拿出来单独考虑,他更倾向于把宏观经济的“ 两只脚”同时描述出来——其中一只站在现实的通缩压力中,另一只站在未来通胀扩大的预期里。

  “在中国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是紧缩还是扩张呢?”刘伟反问道:“若采取扩张性的政策,继续放松银根,加大信 贷,降低存贷款利率,扩张信用,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更快,潜在的通胀压力可能就会变成现实,演化成恶性通胀。 若采取紧缩性的政策,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需求,降低通胀压力,有助于降低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但由于现实中通缩的威胁很 大,如果紧缩需求,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经济衰退及严重失业。”

  “宏观调控几乎成了人人都说的一个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7月28日的第三届中国经济50人田 横岛论坛上坦言,由于不同部门与不同学者使用的宏观调控分析框架不统一,使得对宏观形势的分析与对策南辕北辙,“这个 框架应当稳定地建立,不稳定建立的话,对形势判断可能就有问题,采取的措施可能会损害国民经济的有序增长。”

  “大家说调控投资,有一个自然的思路,调控投资就是压贷款”,但李扬认为,货币政策难以调控到政府投资或企业 的大投资。

  “我觉得应当重申宏观经济平衡的基本等式——储蓄等于投资加出口。这个基本等式,我觉得大家在讨论的时候,或 者是忘记了,或者是没有明确地提出来”,李扬从等式左边的“储蓄”出发,并把它的现状细化为居民储蓄下降、企业储蓄上 升、政府储蓄急剧上升的同时并存。

  李扬说:“公平收入分配,应当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本报记者 柯志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