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永恒的记忆: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14:46 浙江在线 (来源:SMG《深度105》)
![]() 授衔典礼 ![]() 1955年中南海授衔 SMG《深度105》2007年7月30日播出“说旧闻:1955:中南海授衔”,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李涛】往事调查,旧闻新说。再过两天就是八一建军节了,今年的八一,可是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纪念日!在80年的历史上,有一个日子特别值得纪念,那就是1955年9月27日,这一天,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授衔授勋仪式。如今,五十二年过去了,当年接受军衔的元帅们都已经与世长辞了,然而,关于那次授衔授勋,至今仍留下了很多的话题。 字幕 1955年9月27日 中南海怀仁堂 (当时电视新闻解说:9月27日下午五点,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 【解说】在授衔仪式上,毛泽东主席亲自把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三枚一级勋章,授予曾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第一个领授军衔与勋章的人是朱德,接着是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同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也举行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的典礼仪式,由周恩来向共和国的十员大将颁发了命令状和勋章。 (采访:陈丹淮 少将 陈毅之子:当时授衔的时候除了授军衔,还授勋。三个勋章,第一次革命战争时的勋章, 抗日战争的勋章,解放战争的勋章。)【解说】陈丹淮,陈毅元帅的次子,那年,他还是个12岁的小男孩,在他的记忆里,父亲对于成为元帅一直很低调。但是,陈丹淮却对自己的元帅父亲羡慕不已。 (采访: 陈丹淮 少将 陈毅之子 一开始就觉得他们特别帅,为什么,因为以前没有授衔时,军装很普通,黄衣服,很不规范。有时候就戴一个胸章,有时候就打两个八一,什么都没有,就帽子上一个五角星,一个八一。就是这样子。看上去就是游击队。等到一授衔回来看到那个军装,就全变了,那就是有型有模有样。) 【解说】如此隆重的授衔,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次。那么,为什么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8年之后才首次授衔呢? (1949年开国大典实况: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解说】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和他的将领们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历经洗礼的人民军队。那时,草绿色的军服大多是国内革命战争胜利时缴获的,仅从服装样式上来看,除了兵种的划分外,很难区分谁是将谁是兵。 (采访:高锐 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为什么不要军衔 因为毛主席的建军原则,就是我们是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内部,官兵平等,官兵一致。参加革命队伍的只有职务上的区分,都是革命同志,没有高低之别。) 【解说】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因为没有军衔,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协同作战带来了一些麻烦。1951年国庆节的晚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指挥军队回击美军“秋季攻势”的间隙,给毛泽东发去一份电报,其中专门提到应当建立军衔制。 【主持人 李涛】我看过相关的资料,1939年和1946年,我军曾经两次酝酿设立军衔,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搁浅。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高层对于设立军衔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军队需要正规化,也有人认为,设立军衔会影响军队官兵之间的融洽关系。当时提倡学习苏联模式,军衔分大元帅,元帅,将,校等六个等级。斯大林可就是大元帅。但是,不知道您注意了没有,作为当时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授衔仪式上却是一身普通的中山装,什么军衔都没有。 【解说】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军工厂赶制了一套大元帅制服。大元帅服的肩章由金黄色底面构成,上面绣着红色的国徽和银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庄严。这套制服原本是给毛泽东本人量身定制的,但是,毛泽东却一天也没有穿过它。 (采访:(资料)宋任穷 时任总政治部干部部第一副部长:毛主席讲,我这个大元帅军衔不要评了。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要到群众里面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因为他是国家主席,授军衔是国家主席下命令,他不下命令就不行。) 【解说】毛泽东拒绝自己成为一个大元帅。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份文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在国务院第18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授予元帅、将官军衔的说明》,文件上有这样的话:现在不提为好,主席还是文些好。 (采访:陈丹淮 少将 陈毅的儿子: 一个是毛主席不习惯这样子,第二确实有个政体,从中央的国家主席、党中央主席是毛泽东,全部都是元帅,一出来全部都是军装,让人感觉这个国家怎么是军事体制的一个国家。我觉得他这种做法还是看得比较远,想得比较多。) 【解说】毛泽东虽然不参加授衔,但是,他仍然支持推行军衔制。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具备了海、陆、空、装甲兵等较为完备的军兵种,各路编制的军队都曾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老将更是不计其数,谁有资格被授衔,成了需要平衡的难题。 (采访:陈丹淮 少将 陈毅的儿子 当时底下评这个衔,还是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因为这个情况太复杂,有的人功劳大,评的(衔)低了点,有的人资格不是很老,还评的(衔)高了点。) 【解说】正因为如此,军衔评定过程十分复杂和敏感。就在授衔仪式上,十位元帅中缺席了两位,一位是刘伯承,一位是林彪。据说,他们因病不能参加,这一度曾引起了种种猜测。 【解说】1955年9月23日,授衔仪式举行的前四天,这一天中午,《解放军画报》社的摄影组组长柳成行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前往青岛为正在治病疗养的两位元帅拍照。 (采访:柳成行 解放军画报社 原摄影组组长:林彪怕风怕光,见了风就犯病。我们去的时候,房间里不透气。他们在疗养,疗养就不去(北京),所以勋章都带过去。) 【解说】今年已是83岁高龄的柳成行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穿上礼服后,两位元帅显得特别精神。 (采访:柳成行 解放军画报社 原摄影组组长:那不一样,人是衣服马是鞍,大不一样,特别有精神。/刘帅比较自然,我一看他那个表情,把这个表情抓住就行了。/林彪就是问肖华(的情况),找个我熟悉的人问,好像也想使空气和缓。) 【解说】拍完照片,柳成行火速赶回北京,在授衔后的第二天,刘伯承、林彪两位元帅的照片和其他的八位元帅的照片一同刊登在各大报刊上,原先的猜测才被打消。 【主持人 李涛】朱德等十位元帅在军史上都是战功赫赫,被评为十大元帅可以说毫无争议,但是,正如军队高层领导人所预料的,自从1955年1月军衔制决定推出时,军队中还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要争衔,甚至为此闹起了情绪,毛泽东说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解说】其实,共和国元帅究竟何人足以担当?对于给与不给,一些著名的将领们大多表现得十分豁达。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拒绝了授予军衔的荣誉。陈云的报告中特别对邓小平不授元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现在他的主要工作是做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秘书长搞个元帅也不好。 【解说】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叶剑英也曾经向毛主席表明过自己的态度。 (采访:叶向真 叶剑英女儿 这件事情我们子女都知道,当时在中央讨论谁是哪个衔位,谁拿了职位的时候,他自己向毛主席他们表过态,他说我最多最多就是个大将好了。不要当元帅,他觉得他自己贡献少。) 【解说】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罗荣桓因为主持整个评衔工作,较早知道自己被评上元帅。但是,罗荣桓认为自己不够资格。 (采访:罗北捷 罗荣桓的女儿 我觉得他谦让他的元帅军衔不是突然的一件事情,那一贯的作风。因为我父亲他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他对所有的这些名利都特别的淡然,淡薄。) 【解说】在他们看来,那些在战场上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授衔仪式上,叶剑英和陈毅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 (采访:陈丹淮 少将 陈毅儿子:叶帅就说,这时候他们想起了他们牺牲的老战友。他说,很可惜,如果叶挺在,那你们新四军就出了两个元帅。很可惜他牺牲了。我父亲就说了,如果叶挺在的话,不是新四军出两个元帅,而是我们有两个叶元帅。很风趣,说明他们在那时候还是想起来以前的战友。) 【解说】翻开十大元帅的履历,每一个都是战功显赫。朱德,解放军总司令,从北伐到解放战争,一生骋驰沙场,是十大元帅中最年长的一位。彭德怀,刘伯承,陈毅,林彪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四大野战军的司令员。贺龙,曾任西北、西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徐向前分别是华北军区正司令员、副司令员。叶剑英,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而罗荣桓则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 【解说】元帅头衔,是他们戎马一生的最高荣耀。因而,元帅们都悉心珍藏着自己在授衔仪式上穿的那套礼服。撰写《帅府家风》一书的新华社记者肖伟俐在采访中听人讲过徐向前元帅的有趣故事。 (肖伟俐 新华社记者:徐帅的夫人黄杰是我们党第一个女县委书记,是个老革命。她从来没见过徐帅穿他的元帅服,有一次她过生日,徐帅就问她,你需要什么,表示一下,黄杰就说,我从来没看过你穿过元帅服,你能不能穿上元帅服让我看看,这样徐帅就很麻利地把元帅服穿上,跟模特一样在夫人面前走了走。) 【解说】1955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官兵第一次身着佩戴军衔标志的新装进行了威风凛凛的国庆阅兵。 【主持人 李涛】在我军八十年历史中,军衔制曾几经坎坷。1955年的军衔制在实行10年之后,于1965年6月1日取消。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决定再次恢复军衔制,但是,这次没有了元帅和大将,上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的最高级别。在1955年首次授衔中产生的那些叱咤风云的元帅们成为了历史永恒的记忆。 (来源:SMG《深度105》)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