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财商》节目稿件:一千万的赔本买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18:22 中国财经报道

  在商言商,每一个商人都不愿做赔钱的买卖,但我们今天要讲述的这个人有些特别,他计划拿出企业一半儿的资产,从现在开始,在全国18个城市的1万块楼宇广告上,为奥运会做一年的免费公益宣传,难道这真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吗?

  7月4号,对于于永华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他和他的员工正在安装一块广告牌,在全国他已经拥有了两万块楼宇广告牌,类似的安装每天都在发生,作为企业的当家人于永华不需要参加这样的日常业务,但他说,这块广告不同寻常,为了它,他整整等待了18个月。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今天海舟传媒作为我们数字奥运公益合作战略伙伴,今天在北京左岸小区,作为宣传我们数字奥运第一块公益广告牌,在这里我们向社区居民首次发布。”

  于永华是大连人。2005年他在大连成立了广告传媒公司,主要经营住宅小区的楼宇广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广告业站稳脚跟谈何容易。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那么我想如何快速打开市场,必须借助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大事件。”

  很快,于永华找到了他心目的“大事件”——奥运会,在于永华看来还有什么比2008北京奥运会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呢,如果用一种方法把企业和奥运会联系在一起,企业不是马上就可以一夜成名了吗,。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永华:“我们在2005年的12月份,第一个稿子写的是关于申办2008年奥组委公益广告载体的申请报告,第一份报告写了以后很兴奋的邮递到北京奥组委,可是过了一个月,石沉大海。”

  于永华希望通过自己的楼宇广告宣传北京奥运,在短短的两个月中,他先后寄出了三份申请报告,但都没有得到奥组委的回音,这让于永华感到非常郁闷,一些朋友告诉他,和奥运会合作多数是知名的大企业,像他这样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这个于总你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这么一个小破媒体,刚刚自己,现在还没硬起来,是不是现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

  解说: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于永华的计划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他固执地认为,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他一次次地修改报告,希望奥组委能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这些,是我当时给奥组委写的一部分信件,和打的报告,占总共写的大概十分之一左右。就不断的写,不断的寄。”

  转眼一年过去了,这时的于永华已经变成了一位奥运专家,他认为,要获得奥组委的认同,整个公司的业务发展要和北京奥运的规划相适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分布在国内的7个城市,于永华就重点加大了在这些城市的业务拓展,到2006年年底,除香港以外,他在所有2008年奥运会比赛城市都建立了楼宇广告网络,于永华再一次寄出了申请报告。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我那时候心情每天都特别焦急,等待这个,每天电话铃响我都非常着急,是不是北京电话,是不是奥组委电话,每天像着了魔似的等电话,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我第七次写这个报告了。”

  势在必得的于永华,在经历了20多天的煎熬后,等到的却是一个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我的朋友就是,突然有一天晚上给我来电话,哥们,尽力了,这事恐怕不成,为什么呢,因为什么你现在如果有,一个是你的量不够,另外你这个品牌知名度不够,所以说很难引起奥组委的重视。”

  一年的努力难道就这样付之东流吗,此时的于永华也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

  接下来的几个月,于永华和他的团队仍旧在一筹莫展中度过。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却神奇般地出现了。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我们一个同事告诉我,说最近听说北京奥组委为了扩大奥运会的竞赛宣传,和发挥更大的这种奥运经济,奥组委经过第29届奥组委的批准,成立了我们数字奥运组委会。”

  数字奥运是奥组委下属的分支机构,这个组织其中的一个主要工作是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宣传普及奥运知识。而于永华公司的业务特点恰恰和符合数字奥运选择媒体的要求。接下来的联系过程比之前顺利了许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双方就进入了谈判的实质阶段。一个月后的6月19号,于永华的海舟传媒被授权成为了数字奥运的战略合作伙伴。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当我们得到通知我们到北京来参加授权仪式的时候,真的,我们那一刻我们员工有的流下了泪。”

  按照签约规定,于永华可以使用包含奥运的组合标志,用1万张广告牌,为北京奥运做公益宣传。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我们那开的价是一个月一千块钱,那么一万盏灯开的就一千万,那么这一千万是我们的一个无形资产,转运给奥组委,让他来宣传奥运。”

  按照一张广告牌一个月1000元的广告费计算,于永华为为北京奥运提供了价值一千万元的公益广告宣传,目前于永华在全国18个城市拥有2万张楼宇广告牌,一万张广告牌就意味着他一半的家当。在为奥运进行宣传的同时,他自身的利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我觉得这一千万花的值,不单是一千万,两千万也值,如果不宣传奥运会我这媒体也是闲置放着,那么我宣传奥运不但给我品牌提升提供了一个渠道,同时呢我也是作为一个奥组委战略伙伴出现在公众面前,所以我想这对我是一个无形资产,花多少钱是买不到的。”

  解说:于永华说,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能够成为数字奥运的战略合作伙伴,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形象,况且他投入的不是现金只是价值一千万元的广告,事实上他的广告牌平时也有空置期,这样做可以盘活“闲置资产”,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协议,于永华可以寻找企业赞助数字奥运的公益宣传活动,他为企业开出的赞助费用和日常的广告费用大体相当。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可能你要奥运会合作你可以花一百万,你可以在我这花几万块钱,或者几十万,你就可以达到这种目的,任何企业都是会算帐的,以最小的投入换你最大的利益。”

  

摩根士丹利预测,2007年中国广告市场的增幅将为15%,预计达到2000亿元。受北京奥运会的带动效应,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将会出现一个增长高峰,将比2007年增加25%,达到2450亿元。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许多企业会加大广告的投放力度。对于那些想借奥运概念宣传自己,而又囊中羞涩的企业来说,于永华设计的方案很具诱惑力的,7月12号,在海舟传媒举办的一次推广活动中,现场就有8家企业和于永华签订协议赞助数字奥运的公益宣传活动。

  某赞助企业:“这个广告不贵,要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至少要投入上千万。”

  当地的一家啤酒企业告诉记者,他知道北京奥运已经选定了啤酒类赞助商,那样的投入对于他们简直是天文数字,而现在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投入,就可以借助奥运宣传了企业,是一笔上算的买卖。于永华告诉我们除了当场签约的8家企业外,还有30多家企业对他的项目提出合作的意象,这一天几乎相当于平常一年的业务量。

  海舟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华:“这加快了我们企业的发展,40个企业的业务量相当于10个业务员跑上1年。”

  经过了一年半、递交了十一次报告,于永华终于搭上了奥运这艘大船,他的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只要找到合适方式和切入点小企业也可以参与奥运会,在合作中企业要明白“要想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很多时候的付出也就意味着收获的开始。《五环财商》节目播出后,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支持和肯定,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参与节目讨论。我们从中选出了两位幸运观众:一位是手机号码130、,尾数2943,来自天津的王女士。另一位是手机号码133,尾数5901来自海南的热心观众梁先生。他们将获得上海大众提供的奥运福娃和精美车模,希望电视机前的观众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好,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本期主编:于浩

  编导:朱珠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22:08

  重播:周日6:59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