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周:用草业解决中国食物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10:02 《小康》杂志

  “到2020年,预测总人口14.5亿,需要生产食物7亿吨,其中2亿吨是给人吃的(粮),5亿吨是家畜吃的(这部分转化成奶、肉、蛋,即动物食物层,最后还是给人吃的),可以种草解决。5亿吨饲料靠过去的“以粮为纲”肯定不成,必须搞草业。”

  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国家草业科学学术带头人任继周 (以下简称“任”)

  《小康》:内蒙、甘肃等西部地区草产业实践近几年十分活跃,您本人也曾在甘肃搞过实验区,您怎么评价我们目前的草产业现状?

  任:地方上是有一些有益探索,像张掖在沙漠戈壁上种大棚农业等,充分利用阳光、节约用水、利润不错,但是对草业整体来说,不建成一个系统就没有根。

  现在是草业发展的好机会,草业也在前进,但是升升降降,不稳定。你喊的时候,投入的时候一下子上来了,没人喊、投入一撤掉可能马上就退回原地甚至比原地还糟糕。很多是无效的劳动。

  《小康》:您说的“不建成一个系统就没有根”,主要是指什么问题?

  任:整个农业结构的改革问题。咱们国家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刚刚开始解决;第二个是农业结构改革,基层有些突破,但总体上还没有破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三农问题就解决不了。农业结构不改革,草地农业(草业)就无从谈发展。

  我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数千年来从商鞅“垦草”到汉代“辟土殖谷日农”,再到晚近“以粮为纲”的这条瘸腿农业系统,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救弊之道在于将草地引入农田,引入牧区;将畜牧业纳入农业主流;把动物性食物纳入粮食安全体系之中。这就是我们为之呼吁多年而至今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足够注意的草地农业系统。

  《小康》:根本问题还是“以粮为纲”传统思维在作祟?

  任:中国人偏颇之处是粮食情结。过去就是强调生产粮食,到处开荒种地,本来不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土地资源浪费了。我们一说粮食安全,就紧张得要命。实际上人的口粮不超过2亿吨,结果我们已经达到5亿吨了。问题是人粮与畜食不分。而且以大量的人粮喂了牲口。

  现在几乎把奶牛当猪来喂。牛是吃草的,应该是70%、80%的草,20%、30%的精料,结果现在倒过来了,70%、80%的精料,20%、30%的草,没有草,就是有草也是很差的,结果弄得牛到处是代谢病。重粮轻草,这是不得了的事儿啊!

  《小康》:看来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也需要提高?

  任:需要反省。有人说现在农业部就是粮食棉花油料部,不管别的。草原面积比农田大三倍,但是只有四个人一个草原处来管,现在成立了草原监理中心,几十个人,但他们重在监测,管理草地资源地动态,重点不在搞产业。现在真正管草业的只有四个人。

  《小康》:除了机构设置上的不合理,我们也看到有关数据,国家每年对草原的投入相比林业,少得太多了。

  任:现在有个统计说,从解放前到现在每亩草原投入是0.45元,而投入产出比是多少呢?是1:1500。从草原上取走的是1500,投的是1,这种投入产出比,怎么合理得了?

  《小康》:这几年中央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退耕还草对草业发展有多大促进作用?

  任:当然有作用,但可以说是杯水车薪。退耕还林,投入8年,投入的钱又多,时间又长。还草,5年或者3年,林是200块,草是50块。结果很多地方为了多要钱,就把种草的地方种树、植树造林,草地也破坏了,林也长不起来。地带性的规律是不能违抗的,草原就是不长林的地方,旱成那样,怎么长林?

  《小康》:这种现象屡屡发生,关键还是没有统一的规划?

  任:太差了,林业拿退耕还林来说,一投几千个亿。第一期完了我们去考察,简直不得了,一团乱帐。下去无论走到哪里,人家都说,我这里还有大量的土地需要退耕,还得再投。你不投,老乡就说政策变了,要砍树了。政府投入的结果是收不了摊子。现在第二期又来了,再投2000个亿,就是个三峡大坝啊。

  农业(林业也在大农业里头),它是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有生命力的。搞建设,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成不了个系统,它没有生命力。一不投,就完了,还是走回头路。

  《小康》:根据您的研究,我们该怎么种草、怎么种粮?怎样的比例是合适的?

  任:种草要有草地农业系统的概念。完善的草地农业系统,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民收入、生产更多的农产品、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而且同时提高粮食产量。

  中国的食物结构是怎么样情况呢?我叫它2+5模式:2亿吨的口粮,5亿吨的饲料。现在我们一说粮食就是4亿吨、5亿吨还不够,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吓坏了。这个5亿吨里面好多是饲料,人畜混合着吃的,这个办法不行,人畜要分开。

  我的观点是:到2020年,预测总人口14.5亿,需要生产食物7亿吨,其中2亿吨是给人吃的(粮),5亿吨是家畜吃的(这部分转化成奶、肉、蛋,即动物食物层,最后还是给人吃的),可以种草来解决。5亿吨饲料你靠过去的“以粮为纲”肯定不成,你必须搞草业。

  《小康》:按照这个比例,我们种草的缺口还很大。现在西部一些牧民在企业带动下,种草积极性也大起来,发现卖草料比养牲畜还赚钱。

  任:草业,实际上就是草地农业。吴敬琏在内蒙曾经说过:草原问题在草原之外。草原就那点水的资源,只能生产那么多,这是死规律。我提出来系统耦合,半农半牧耦合起来。草原上养牲畜到一定程度,到它成年体重75%的时候转移出来,送到农区去,农户生产25%精料,然后送到肥育场育肥,时间很短,不超过两三个月,最后送到市场上去卖。效益提高数倍。

  我们在西北做的实验,这种生产方式效益最少提高2到3倍。美国现在是6到10倍,草原上生产水平提高6倍,农村提高10倍。这就是和谐的草地、家畜、人的关系。如果关起门来建设草原,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小康》:这样的科学方法您讲了十多年,为何至今仍未能在草业实践中得到推广?

  任:我一直主张搞一个实验区,给我一个地方试一试。我这个话喊了十几年了,没经费。

  去年我们几个院士给总书记、温总理写信,今年投入很多,结果到发改委那里,又是种树,还是那个老路,种草只给5%,而且不准养家畜。那干什么啊?草业,总得是个业吧⋯⋯

  《小康》:现在的草业离你理想的草地农业系统还有多远?

  任:还没有破题。草产业,草地、家畜、人的关系。现在这个关系是被割裂的。比如“以草定蓄”,有多少草养多少牲畜。一位老总跟我说,我是“以畜定草”,草不够我种去、买去,这就是市场。真正“以草定畜”就是计划经济,是就草原讲草原,你就养这点东西,多了不能养,养了也罚,这样牧民就活不了啊。

  总的看来,我们还没有深入研究草原地区的草地、家畜、人的规律。经常把农区的一些规律简单用到牧区。例如,农区土地承包到户是好的,农田作为一种原始福利分给农户,医疗、教育、养老全在里头,便于管理。草原资源这么做就有问题。草原是草地、家畜、人的生态系统。把这个系统打破,把大块草原分给各个农牧户,每个户所得的草地,远近搭配,好坏搭配,草地分成了碎块,这就难以把这个系统有效地运转起来。

  我们还看到基层建设新牧区,按农村方法盖的小院牧民都不住,它不简单是牧民习惯问题,那样的房子,羊群怎么办呢?吃什么?政策很肤浅。草原,我现在看着它正在走新的弯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