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被困矿工:井下电话成了希望热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07:2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潘志贤

  傍晚,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住院部,记者见到了23岁的年轻矿工高飞。他是今天中午第四个走出东风井口的矿工。他在支建煤矿当矿工还不到半年。

  以前,他在其他煤矿干过。“干了这几年,就这一回出事儿了。”高飞说。

  高飞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在井下那么长时间能够获救,多亏了副工队长曹百成和安全员宁保师。

  据高飞回忆,7月29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刚下井上班不久的他,突然发现井下不知道从哪开始冒水了。“我赶紧往前跑,可是跑着跑着就跑不动了,水越来越深,已经淹到我脖子这儿了,我又赶紧往回跑,再迟10分钟我就没命了。”

  高飞说,是副工队长曹百成招呼组织大家往回拐的,“我的矿灯掉了,也不要了。”

  高飞告诉记者,在井下3天,他原来感觉腿软、脚疼、头疼,“现在睡了一觉轻松多了。”

  今天第一个走出井口的兰建宁,回忆当时在井下逃到安全区域时说:“我们只能往上跑,而不能往下跑,要领着大家一起往上跑到最高处,这样才相对安全。”

  兰建宁和高飞都告诉记者,当他们跑到安全区域后,发现井下的内线电话打不通,他们都很着急。半个小时后,电话通了。电话一联系上,69名矿工的心也踏实了许多。

  在后来的多次通话中,指挥部告诉他们许多救援的进展情况,并安慰大家保持体力。

  “电话通了后,领导说已经急调了义煤集团的专家和救援队,国家领导也很关心,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听到这些大家心里都不怕了。”兰建宁说。

  支建煤矿副矿长张根绪告诉记者,根据他了解的情况,兰建宁是这次救援成功的大功臣,“井下他立功最大,把升井提前了几个小时”。

  据介绍,身体强壮、胆大心细的兰建宁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趟着水、游水把风门打开,打开了出口,也就是打开了69人升井的生命通道。然后,他又第一个尝试着趟着水走出来。

  张根绪介绍,在井下,曹百成和矿工朱念群担负了组织安抚工作。由于矿灯电池有寿命,曹百成和朱念群把大家的矿灯集中起来编组,统一分配,一次只开一个矿灯。

  高飞告诉记者,这3天,井下的内线电话8044成了热线,也是69人的希望所在。几乎每个人都不断地和家属通话,有的甚至一天通一次电话。

  罗晓芳是爱打“热线电话”的家属之一。

  陕县李村乡岩里村六组村民罗晓芳,几乎每天都用手机和井下的丈夫杨小伟通话。今天上午8时,她焦急地又给杨小伟打电话,在井底已3天的杨小伟笑着说:“我也就是受点冷,受点饿,没事!我一会儿就上去了。”30日晚7时,她和丈夫通话时,杨小伟反劝她要好好休息。

  被解救矿工马彦虎也说,在井下的几天,由于和上面通话不断,大家情绪很稳定。

  而李村乡河湾村的杨强民却不愿给儿子杨万军打电话。“我不想增加孩子的压力,你一说,你不替他急他还替你急呢。”杨老汉对儿子了如指掌。

  “前天和昨天我们都通了电话,精神很好。到

医院都洗过澡了,现在放心了,感谢政府,不是政府真是救不出来,政府现在很不简单。”朱念群的哥哥朱念朝在医院对记者说:“昨天没出来时,都说放心放心,实际上都不放心,万一有啥意外呢,现在是放心了,人都出来了。”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赵艳青告诉记者:“矿工们神志都是清楚的,没有一个昏迷的,而且生命体征全部稳定,我们的治疗也非常及时。”

  赵艳青说,所有送来的被救矿工全部是三管齐下,一边给水,一边清洁病人的皮肤,一边给病人吸氧。矿工在井下时间比较长,身体比较虚弱,该补充能量的补充能量,如果有其他并发症,就要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治疗了。

  “现在病人的情况都比较乐观,我们会尽心尽力,精心治疗,让病人在短时间内康复,早日与家人团聚。”赵艳青说。

  本报三门峡8月1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