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基金会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16:02 《决策》杂志

  从八十年代的中期起,作为金融领域“正规军”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内部整顿和改制的需要,开始从中西部地区县域城乡大规模地撤退,从而导致了县域城乡金融体系的严重萎缩。

  由于资金的大量外流,80%以上的中小乡镇企业在守卫森严的金融壁垒面前告贷无门。为了解决农村金融严重“干旱”所带来的饥渴,1987年,根据广东、四川等地创造的经验,国家允许民间资本创建“农村合作基金会”组织。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中所产生的一个客观事物,也是广大群众在国家投融资体制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探索。然而,由于当时我们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尚处在探索之中,特别是农村合作基金会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基金会后来越来越严重地偏离了组织创办者和政府审批者当初在主观上所希望的发展方向,最终形成了今天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极其严重的糜烂局面。

  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迫切希望破解地方经济建设投融资困难,采取“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策略。不当的行政干预横空而出,“准入”之关形同虚设,各种成份泥沙俱下,有的甚至是在各种黑暗的钱权交易中被少数腐败分子当成了发财致富的手段,结果使得基金会从一出生便是一个充满恐惧感的“畸形儿”。

  在内部管理上,基金会根本就没有一种监督机制,几乎所有的机构都是假股份所有而真非法集资、假互助合作而真高息揽储。而且,绝大多数基金会没有真正的会员和股东,通过高息揽储和非法集资的手段骗来的巨额资金成了法人代表的“囊中之物”,基本上无人监督,任意挥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基金会放任自流,监管滞后,非法集资、高息揽储等行为畅通无阻,最后酿成巨额呆帐死帐和一本“糊涂帐”。许多基金会还在农村“圈钱”,然后投入

证券市场“炒股”和到大中城市“炒房”。

  农村合作基金会不仅吞噬了储户的血汗钱、救命钱、养老钱,严重地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它以不正当的手段和违法违纪的方式,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抢夺资源,拥挤市场,极大地干扰了金融工作运转的正常秩序。同时,也使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所必需的宝贵的资金资源被大量地浪费和遭受到巨大损失。

  农村合作基金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我们地方基层政府缺乏有效监管的原因,但也与国家几十年来对农村金融采取“紧锁大门”的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从计划经济时期开端,一直延续到目前为止,我们政府对国有

商业银行垄断地位的权力授予和对民间金融活动的严厉管制,事实上造成了
资本市场
供求关系的不断扭曲,加剧了县域城乡资金供给的严重短缺,从而在无意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获利空间。所以,政府的管制越严,地下金融就越活跃,市场秩序就越混乱,现实风险就越大。

  当然,不能说放开民间金融活动就没有风险。在现实物质利益的巨大诱惑下,近年来,一些地方虽然没有兴办基金会组织,但各种各样的非法集资案、贪污案、诈骗案仍时有发生,加上高息揽储、高利贷、呆坏账、恶性竞争等等问题,都会影响到社会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安全。民营金融所暴露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正是我们金融监管部门长期以来视其为非法活动,不断加以围追堵截的结果。就像在没有公共厕所的闹市区,很难严格禁止“内急”的人们不得随地大小便一样。

  如果有序地放开金融管制,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则,在农村建立起一种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允许民间金融活动在各种层次的资本市场中有合法的生存空间,再积极引导他们按照“游戏规则”进入正规的管理程序,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和发挥民间金融力量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国家对其进行充分有效的监管,主动地去防范和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07年新浪冠军项目 ·网络赚钱新浪分类 ·传海量生活资讯 ·城市活动大联展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