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儿子,我们复婚儿子大了,我们再次离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01:26 重庆晨报

  父亲:张朝先,某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47岁

  儿子:可可,重庆邮电大学,大三学生

  语录:家庭和谐,才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大人的婚姻不幸,就是孩子成长的不幸。

  可可6岁的时候,我离婚了。对于可可,我当时以为,只要物质上能够满足他,他就能够健康成长。但我很快就从可可的身上发现,我和他妈的离婚影响到他了,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了。于是,为了可可的健康成长,两个不爱的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3年前,我儿子进入大学,我和他妈的心头之重总算可以放下了。去年初,我俩再次选择了分手,坦然面对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因为复婚的目的已经达到,可可长大了。我俩不愿意再为一段死去的婚姻耗费时间,我们离婚了。

  我的最大感受是:家庭和谐,才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大人的婚姻不幸,就是孩子成长的不幸。

  离婚后

  可可逃学让我震惊

  1992年,可可6岁的时候,我和他妈协议离婚了,原因是性格不合,她喜欢打麻将,我工作很忙,我们彼此缺乏必要的交流。离婚后,他妈去做生意,比一般工薪阶层还是要好那么一点点,我担负起了独自抚育可可的重任,我和我妈一起住。

  可可在上清寺中山四路小学读书,我每天早上起来把可可送到学校。当时中午学校不管饭,我工作忙,不可能照顾到可可,我就把他送到学校一个老太婆家,给钱,由她来管饭,她管了七八个小孩。我有时抽空去看可可中午吃的什么,结果吃得相当的差,这让我为儿子倍感辛酸。

  可可太贪玩,小学成绩不好,只要他做完作业,我妈就不管他。有段时间,他回家就不落屋,说到邻居那里看动画片。后来我才知道,邻居买了一台VCD,这在当时还很新鲜。

  我觉得有点对不起可可,可可可怜,想看什么,却做不了主,我心中很不是个滋味。一个周末,我带他去解放碑,忍痛花了一千多,买了台VCD。男人的心不是很细,但能想到的我就该去做到。

  1998年,可可到巴南区界石读中学,如果要上好一点的学校,要花很多钱,那时我没有什么积蓄。而且,我以为,读书主要靠自己,如果可可到了好学校,可能差距更大,反而让可可自卑。

  他妈去可可的学校看了看,埋怨我学校条件太差。但是我觉得他自从到了这个学校后,自理能力突飞猛进,已经不是我原先想象的样子。我经常都会给老师打电话,了解可可各方面的情况。

  可可上初二的时候,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异常震惊。他和班上几个界石的学生是球迷,居然下午不上课,欺骗老师,从界石跑到大田湾看甲A,然后又赶回去。

  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居然敢为逃学而撒谎。撒谎我最讨厌和反感,而且可可缺乏主见,别人邀约,他就去了。我对此很生气,当时话说得很重,可可也感到我很愤怒,我动真格了。

  我只看见,眼泪花就在他眼眶内不停打转。我和他妈离婚对可可是有影响的,他很在乎我对他的看法。他妈不在他身边的时候,我是他唯一的依靠。

  为了可可

  我和前妻选择了复婚

  离婚后这些年,其实我和他妈的关系还很好。前妻也很爱可可,愿意全心全意为可可付出。但是,我还是感觉得出,他的性格没有原来开朗,变得很内向,失去了一个孩子应有的蓬勃朝气和青春荡漾。

  比如,他和小朋友争玩具耍,他都不愿意争,表现得畏畏缩缩,一点都不像原来,非要拼个胜负不可,和小朋友间的走动也减少了。他在10多岁的时候,一坐下来可以坐上两三个小时,要是摆在以前,坐上半个小时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一直都认为,虽然我不幸给了他一个不完整的家,但也不能让他感到自己比别的同龄孩子差。都过了这么久了,可可始终没能走出内心的阴霾。我想到了复婚,只为了可可。

  其实前妻也有这样的想法,可可和别的孩子玩,他始终处于下风,没有一点争强好胜的性格,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复婚的事,我们长谈了几个小时。

  在谈妥当后,我征求了可可的意见,可可当然很高兴。这其实根本不用问,我只是让可可觉得他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

  我们都向对方坦承我们的性格还是老样子,以前的冲突同样会发生,彼此矛盾依旧没有消除。这场重新复合的婚姻,只是为了可可而卑微地存在,在我们的心中,并没有某个合适的位置,来安放我们的婚姻。

  2001年,我们复婚了,可可本来在界石中学读高二,但前妻不喜欢,把他转到了江北的市18中。前妻在家煮饭,也做点小生意。

  我和她依旧没有彼此好好说话的心情,和以前一样磕磕绊绊个不停。一家人吃完饭,我躺在沙发上看报纸,她去收拾,我们可以一个晚上不说一句话。如果我和她吵架,可可看到了,就偷偷流泪。但是,他的性格比起我们复婚前,已经好了不少。

  可可长大了

  我们再次选择离婚

  后来我跳槽出来,换了工作。2004年,可可考上了重庆邮电大学。我给妻子说,我们都是40多岁的人了,一直这样下去,大家都很累。我们都觉得,可可成人了,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婚姻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去年初,我们再次离婚。回头来看这段复婚,给可可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对可可的性格及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我和可可他妈,都为可可做出了牺牲,我们这个年龄本该拥有的感情生活就这样被葬送了,但我们并不后悔。为了可可,我们就算赴汤蹈火都值得。

  再次离婚后,我又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但是不同的是,可可长大了,明年就大学毕业。我还是有点担心,可可能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竞争,他能不能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

  我经常对他说,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付出努力。你是一个男人,社会对男人的要求本来就比女人高,要以顶天立地为目标。如果做得好,生活质量就要高一些,做得不好,生活质量就要差一些。

  可可现在21岁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他对我说的是不是认同,不一定,但我会随时提醒他保持忧患意识,这对他进入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今年暑假,我让他去实习,他说别人不理他。我给他说,每个人都有事,必须勤动嘴,多问,多喊几声“老师”。不开腔不出气,坐在办公室只晓得傻起,没有人会理你。

  现在的孩子,都以自己为中心,家庭也是以他为中心,某种意义上说,21年来,我也是以可可为中心。我一直担心这一点,社会不会以他为中心,这种落差,我怕他接受不了。

  电视里如果播放求职类的节目,我会要他看,他总是说他晓得。我知道他看不进去,他对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心理准备不够,我只是想提醒他,要有思想准备,要有紧迫感。

  明年可可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好工作,不知道他会不会怨我?

  讲述/张朝先(化名)记录/本报记者文创实习生代邱南

  记者手记

  爱的教育

  没有人怀疑过父母对孩子的爱夹杂着不纯的动机,这种带有血缘和出于本能的爱,是人世间最稳固的爱,甚至,能让上帝掉泪。舐犊情深,父母心中,孩子就是他们的小牛,需要一生来疼爱。

  可可的父母平静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失败的婚姻已经或多或少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心中的焦虑,必须找到一个出口,既然错误已经铸成,弥补,就别管代价。

  他们的爱情不可能不朽,但是他们复婚的举动,却能够不朽,这里面,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出一种人性的光辉。两个对对方失去爱的人,拉郎配一般组成一个家庭,天天面对,却不愿说一句话,即便说了话,一半也是争执,这样的生活,痛苦不痛苦?

  父母只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内向”、“畏缩”这些形容词、青春的敌人能够离开孩子的身体,让他重返阳光里。可可最终上了大学,没有让对婚姻遗憾的父母再次遗憾,一切努力没有白费。

  对于已经长大了的可可来说,这其实是一场历时近五年的爱的教育,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以往的任何一次。至少它让可可明白,爱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不管是得到还是付出。可可真明白了,也就没辜负父母当年的一片良苦用心。记者文创

  上周反馈上周五,本报推出的“我和孩子一起成长”系列报道之五:《一个老师妈妈的教育四部曲》一文,在读者和网友中引发了讨论热潮。文中主人公、老师妈妈柯小渝,第二天给记者发来短信:“记者你好,见报的文章我看了,我女儿也看了。女儿看后给我发来了一条短信,现转发给您:‘妈妈,谢谢您。我知道你为我做的一切,我说的某些气话您别放在心上。我们以后会越来越好,妈妈,我对我们有信心。’在此我就不多说谢谢了,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与孩子一起幸福成长。”

  这位老师妈妈,真正做到了和孩子共同成长。看了这篇报道,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最缺乏的就是对自己女儿的了解,没有分析过她的特征和特长,一味要求她去学社会上流行的东西。我13岁的女儿从小喜欢运动,篮球、足球都很棒。我却觉得她是好动,不文静,非要她去学古筝、钢琴,不准她出去。现在女儿和我很隔膜。我想我也应该调整我的教育方法了。

  ———程云兰(南纪门一玻璃门市老板)

  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中写道:“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何要像做盆景般来设计你子女的形象呢?”话虽如此,但又有几个父母敢真的听信这句话,把孩子拱手交给渺茫的前途未卜的未来?我认为子女的形象是需要设计的,只不过不能定制细节,只能规划大方向。我对孩子的教育观,和柯小渝一样。———周女士(宗申集团员工)

  对于孩子青春期问题的处理,每个家长都有不同的方法。柯小渝的女儿是天性比较敏感的,母亲一说就明白,响鼓不用重锤,但这个方法对别的孩子就不一定适用了。我觉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一些青春期知识,生理心理都要讲。柯小渝的教育方法很好,但是我发现他们家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占的比重很小。我觉得父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都占据着同等同样的作用,一定不要忽视。这是我的两点看法。———屈红(美籍华人)记者谈想明日预告杨原野,优雅的重庆女人,30多岁才从国企辞职,从普通推销员一步步做到香港吉洋集团西南大区负责人。然而,令她最为自豪的不是自己的职场荣耀,而是来自女儿的欣赏与赞扬。女儿默默目前就读于英国哈德兹菲尔德大学三年级。曾经,和很多父母一样,杨原野是一个喜欢追求完美的母亲,对孩子教育非常严厉。女儿还小的时候,50多人一个班,她非要女儿考第一名,但后来她逐渐觉得:女儿学习尽力,全身心投入就够了,母亲的要求太高,容易对女儿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同时,她以严格的身体力行为孩子作成长的表率。

  后来,她意识到,在女儿成长过程中,还有比智商更重要的东西。从此,她开始把对女儿的教育更多地放在情商上。详细内容,请看明日本报推出的“我和孩子一起成长”系列报道之七:《杨原野:长大后,女儿成了我》。

  情感热线:66563441情感邮箱:fkb@cqcb.sina.net

  记者:作为单身父亲,你有什么感受?

  张朝先:明年毕业,孩子如果有个好发展,我就算熬出头了。带孩子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我一直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我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而且一个好的伴侣可遇不可求。等孩子工作了,我就可以考虑我的个人问题。我绝不会再和前妻复婚。

  记者:你和儿子印象中最深的一件事?

  张朝先:2005年暑假,我和儿子一起到海南去玩。自从1990年以来,我们三人从来没一起出去旅游过,要不是他和他妈,要不是他和我去。晚上,我们两爷子去喝夜啤酒,我们都感觉很愉快,很放松,无须考虑什么。

  记者:你认为单亲家庭,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张朝先:性格,开朗的性格,给孩子精神上的东西比物质更重要。第一次离婚那阵,开始并没感觉到,以为只要物质满足孩子就够了,他就能健康活泼成长。后来我明白,我错了,家庭氛围不好,容易给孩子造成性格缺陷,甚至让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家庭的和谐,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说大一点,婚姻不幸就是孩子的不幸。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