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开班教流浪儿识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04:30 深圳商报

  救助站开班教流浪儿识字

  站内70多名流浪儿童从4岁到17岁不等,大部分孩子教育水平偏低,多是小学学历

  在市救助管理站儿童区办理接领手续的工作台前,一名17岁少年低着头一言不发,面对从江西赶来接他回家的父亲,脸上没有一丝喜悦。一群等候回家的流浪儿围上来,眼里充满羡慕。今年8月1日,由深圳收容所转变而成的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挂牌成立四年整,记者到同时挂着“深圳市青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牌子的救助管理站采访。

  前两天,记者来到市救助管理站。上午9时,吃过早餐后,大多数孩子围坐在一台17英寸电视前看电视。孩子们最喜欢看的是“武打片”和“枪战剧”。对记者的到访,他们很好奇。四五个孩子围上来,和记者聊了起来。漫谈中记者留意到,孩子们的脸上看不到同龄人应有的天真和烂漫,眼神里不时透出让人悲怜的伤感。

  进救助站是无奈选择

  一个约6岁的孩子因腿有残疾,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他的眼球先天性上移,不太说话,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口水不停地往外流。孩子们都叫他“傻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身有残疾而遭人遗弃的孩子,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很长时间,至今没找到他的家人。

  刘建华今年14岁,7岁那年因遭遇家庭暴力离家出走。他说:“让我回家,还不如让我去死!”他曾到过上海、苏州、陕西、甘肃等地,在他14岁的脸上,展露的却是沧桑和老练。对流浪,他已经感到厌倦。他说:“希望有好心人能收养我,给我一个家的感觉就够了。”

  13岁的杨建涛,进站半年已在笔记本上抄满了歌词。仅上过三年学的他,抄的歌词里还有很多不认识的生字,他说:“这样抄写可以学认字,还可以在烦闷时唱唱歌。”他告诉记者,父母离异后,他判给了父亲,因觉得“好玩”偷了钱,结果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之后他就离家出走,至今没能回家。他说:“记不清自己家的确切地址,我好想回家、好想读书。”对自己过去的行为,他心里感到懊恼。

  据了解,一些新来的孩子常常会遭到逗留时间较长孩子的“欺负”,性格内向的往往比较吃亏,15岁的马河开就是这样。他刚来不到一个月,一个人坐在活动场一角发呆。记者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还有些戒备心。渐渐打开话匣后,他告诉记者,老家在甘肃,父母很早去世,6岁成了孤儿,靠表嫂抚养。15岁时,他学会了面点手艺,开始出来打工。自己养活自己并不是件容易事,由于手艺不精,他最终流落街头。尽管老家已没有自己的家,但长期流落在外让他非常想回去。他说:“学好手艺,继续做拉面活!”

  救助站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贫穷、家庭暴力、被违法分子利用等原因,不少流浪儿来救助站前在社会上曾是小偷、乞丐、拾荒者,又或者是没有足够生存能力的被遗弃者、流浪者。面对现实社会,他们没有生活选择权,在这里获得救助并不是他们所情愿的。

  救助站只是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

  救助站是个暂时的安身之所,主要目的是为帮助流浪儿童找到自己的家。

  市救助站儿童保护管理一科科长陈永新,成立至今一直在这里工作。他告诉记者,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这些流浪儿童在救助站只能呆10天,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救助站有难处,最突出的是管理难、核实情况难、返送难。由于孩子年龄层次不一、性格差异大,再加上不少孩子在外流浪时间太长,沾染了不少社会恶习,在站里惹是生非,给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每个到救助站的孩子,站里都要建立详细档案,通过互联网与全国各地救助部门交换信息,根据孩子们提供的家庭住址联系他们的亲人,分省份分批护送他们回家。

  为保证孩子们不出现意外,救助站每次护送都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能送回家是最理想的情况。还有很多孩子因很小就出来流浪,早就记不清具体住址;还有一些属于没有亲人或者因残疾智障被遗弃的孤儿;有些即使知道自己的住所,但因家庭暴力等原因不说实话,没办法送他们回家。目前滞留在站内的孩子有20多个,至今没着落。

  工作人员认为,对流浪儿这种救助模式目前处于尴尬状态,除救助站自行解决一些日常工作外,还要靠义工、爱心机构或爱心市民帮助,但这些都是有限的。在全国,很多受救助儿童被送回去后又跑出来流浪;在深圳救助站,有5%的孩子属于重复救助。救助站是从原来收容机构调整过来的,还不能为流浪儿提供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但孩子们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即使走出去也无所适从。

  下一站,他们将会在哪里?

  “救助站可以保障孩子们的基本生活,但他们的心理创伤实在难以治愈;因基本生存技能缺乏,他们不可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儿童保护管理一科郑副科长认为,如果只是给流浪儿童一份基本生活保障,并不能实现救助的根本目的。市救助管理站为给孩子们提供心理救助,工作人员经常与流浪儿聊天沟通,试图打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面对新的生活。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公安部门专门抽调干警在这里开设“未成年人救助学校”,每周开课两次,对那些在社会上从事偷、抢等违法活动的孩子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法和守法。

  2004年4月就到这里为孩子们上课的福田公安干警刘冠忠告诉记者,曾有一个孩子9次重返救助站,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就回来一趟。这个孩子不愿留在家里,但自己又不到打工年龄,就在社会上靠偷盗“挣钱”养活自己,结果被屡次送到这里。干警们给他上法制教育课后,他认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是不对的,选择留在站里,不再到外面从事违法行为。

  刘干警说,在给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时,孩子们也会提供可靠线索,让警方在2005年破获了一起非法操纵13名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刘干警认为,要为这些流浪儿寻找出路,需要联合各方力量,对那些返送回家的流浪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对实施家庭暴力、操纵未成年人的不法犯罪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据介绍,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儿童区安置了70多名流浪儿童,这些孩子从4岁到17岁不等,大部分孩子教育水平偏低,多是小学学历。目前,市救助管理站为孩子们提供通识教育,现有上课教室可容纳约40人。但有关人员表示,要真正实现儿童救助,需要对人员、设施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建设。

  受助儿童喝上站里为他们提供的凉茶。

  本报记者薛云麾摄

  救助站的救助学校教室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学习挂画。本报记者薛云麾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