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安徽砀山高考舞弊未遂事件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11:36 法制与新闻

  近日,安徽砀山2007年高考团伙舞弊未遂事件有了最新结果,被检察机关网上追逃的砀山县教育局招生办原主任徐云峰已于7月8日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至此,砀山高考替考案中已经立案4件,拘留5人,他们所涉嫌罪名均是滥用职权罪。

  记者另外了解到,砀山县公安机关两个基层派出所负责人洪峰、赵韦和户籍科科长丁新敬由于为考生办理假户口、假身份证的行为涉嫌犯罪,已被立案侦查。迫于强大的压力,赵韦主动到检察机关投案,丁新敬被刑事拘留,洪峰目前仍然在逃。

  案件虽然有了结果,但其背后所涉及的种种问题却很值得反思,涉嫌参与作弊的41名学生都是来自合肥三所名牌大学的贫困生,而且从报名、体检、户籍,再到监考、招生,层层关口都失守,砀山为何会成为孳生高考舞弊的沃土?

  考生突然大面积缺考

  在2007年高考的前两天,安徽砀山县就出现了一些让人感到很反常的现象。6月4日、5日、6日三天,从省城合肥坐车到砀山的乘客明显增多,6月6日这一天,车辆突然爆满,其中许多乘客都是青年学生模样。

  与此相印证的是,从6月4日开始,砀山的宾馆入住率越来越高,其中大部分都是考生。6月6日还没到晚上,砀山许多宾馆就客满了。

  尽管“枪手”和“中介”们自认为提前将准考证、照片等关键环节做得天衣无缝,但6月6日下午,警方还是从内线获知了即将发生集体替考事件的重要信息,砀山县政府、公安局和教育部门对此事高度重视,在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下部署了查处方案。

  6月7日,两名来自同一所大学的语文替考“枪手”平静地走进了设在砀山中学的考场,却被早已掌握情况的监考人员当场抓获。消息传出之后,其他替考人员和相关考生像惊弓之鸟,再也不敢出现。

  此后两天的考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面积的考生缺考现象。据砀山县教育部门的统计结果,在今年的高考考试中,全县七个考点共有703名考生无故缺考。之后发现,该县教育局副局长、县招生办正,副主任、砀山中学的4位教师及县公安局两名派出所基层负责人都卷入了此案。

  多少人参与黑色交易

  砀山县纪委经过详细调查后,通报了高考舞弊案处理决定,共有包括教育局副局长在内的9名公职人员,被处以开除党籍、撤销行政职务的处分。

  对于县教育局副局长魏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县教育局招生办主任徐某、副主任赵某有失职、受贿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月20日上午,两人已被移送县检察院);对于砀山中学教师崔某、张辉及两名李姓教师共4人,给予开除党籍和建议教育局按照程序给予其行政开除处分;对于程庄中学校长张某给予开除党籍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对于砀山二院医生朱某给予开除党籍和建议卫生局按照程序给予其行政开除、留用察看一年的处分。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高考的程序很严格,比如办理高考准考证,首先由各学校审查报考学生是否高中毕业或参加完高中阶段的各科的会考,户口所在地是否在辖区或在该地居住超过1年,然后由学校将符合条件的学生的情况报到当地招生办公室。当地招生办接收通过学校审查的学生报名表之后,再上报省市招办,领取同等数量的准考证,由当地招生办统一填写姓名、编号、考场等信息后下发学校。学校再次核对相关信息后,由学校组织考生在学校老师的监督下粘贴个人照片,确认无误后再上缴当地招生办。在整个办理过程中,如果准考证及存根上文字信息不变,而照片被替换,这样的问题只可能出在学校。

  而替考者和被替考者同时拥有“正规”的准考证,则说明除学校之外的其他报名资格认证环节也存在重大问题,知情人士认为,参与此次黑色交易的人应该比调查出来的要多。

  多年承袭的替考传统

  记者在宿州采访此事时,一位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多年来,砀山高考找人替考已经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人们也都知道教育局内部有人违规操作,因为所有替考学生用的准考证,都是真证件,只有招生办的电脑能够做出来。现在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因失职、受贿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证实了众人的判断。

  “砀山替考其实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当地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他自己是砀山人,1986年参加高考,考上了安徽大学。当时他们中学的同学里就有人通过替考上了大学,而且都没有被发现过。

  毕业于砀山中学的一位大一学生告诉记者,在他考上大学以后,就有同学找到他,问他能不能帮忙替考,如果考上了最少可得一万元钱。而且对方还向他打听考上大学的同学里有没有人对录取的学校不满意,打算卖录取通知书,后来他知道这位同学就当起了中介,一年做成了五六笔生意,通知书最高卖了三四万元。

  而具体的“买卖”环节就是:比如甲一向成绩很好,高考发挥失误,被一家二批的本科院校录取了。乙想进大学,靠自己的能力又考不上,就找上甲,谈好价格之后,甲把自己的通知书给乙,到了开学的时候,乙就以甲的身份,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学校报到,这时乙所有的档案资料全部被重新办理了。第二年,甲要再次参加高考,也是以另外一个全新的身份出现,姓名、户口,都会发生变化。

  据这位同学说,购买别人通知书的学生都顺利地进入大学学习,没有人发现其高考通知书已被移花接木。

  报名环节被“钻了空子”

  近年来,高考的很多环节逐渐放松,因此就给了一些人以可乘之机。以前,高考的报名资格只属于在校学生,后来改成社会考生也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样就给违规操作留下了运作的空间。

  记者在砀山采访时了解到,准考证是按学校和班级报上来的数字,由招生办根据数量下发,再由学生们自己贴照片,这给一些考生家长的运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比如改户口,只要有熟人,稍微打点一下,就可以把有关数据更改,据说砀山某地,一个干部给自己的儿子花20万元送进了

清华大学,就有两名派出所户政科的基层负责人牵扯其中。

  当地一位政府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这次出现了这么大的替考事件,一方面是有人为名利敢冒风险,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考在操作程序上有一定的漏洞,让不法之人有机可乘,加之腐败现象的渗透,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

  到目前为止,砀山纪委公布的11名涉案人员里面,包括县教育局招生办的主任、副主任,这两位的角色是提供真实的准考证,另外还有一位医生,负责让替考学生体检“过关”。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