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原野:长大后,女儿成了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02:56 重庆晨报

  

杨原野:长大后,女儿成了我

  

杨原野:长大后,女儿成了我

  外婆、妈妈、女儿孩子8岁就能为我煮面条

  孩子不能娇惯,要在他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一旦踏入社会,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这两种能力似乎是联系在一起的。坐享其成的孩子,永远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永远长不大,就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鸟儿,离开温暖的巢,将葬身大自然。

  默默上小学一年级的头天晚上,我把一家人的馒头、煮熟的鸡蛋放在锅里,我告诉她,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先把冰箱里的牛奶拿出来,放在锅里,然后去点火,最后去洗脸漱口。等一切完毕,早餐也好了。

  从那天开始,一家人的早饭问题都交给默默去处理。

  8岁的时候,默默就能够下面条,做蛋炒饭。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在床,要孩子给我煮碗面。孩子穿上围腰,学着大人,煞有其事的样子。

  默默端给我,我一言不发吃完了。默默怯生生地望着问我,“妈妈,面好不好吃”。我才意识到忘记表扬女儿了。女儿好可爱,她能帮我分担一些事情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孩子还小,觉得我们不该让她做这做那。一次,一个亲戚碰到默默正在为她爸爸擦皮鞋,过后,他强烈建议我们不要那样做。我不认同,我要她从小一点一点积累动手和生存能力,建立动手和生存的概念,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

  我的要求有了回报。小学毕业后,默默考上巴县中学,去学校那天,默默自己铺床,挂蚊帐,打扫卫生,我在旁边看。再看寝室的其他孩子,家长铺床的铺床,打扫卫生的打扫卫生,好不热闹。我当时感到很自豪。

  每逢学校放假,她都会自己收拾好铺盖、毯子,打好包,等我去接。而其他孩子,大多要等父母来帮他收拾。班上同学公认,默默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强。我很欣慰,这是我一点一滴逐步要求的结果,即使默默以后离我远了,至少生活不会让我担心。

  家长一定不要护着孩子,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做哪个年龄段的事情,我觉得她能够做到的,就会放手让她去做。

  父母行为深刻影响孩子

  我1980年中专毕业,分到一家国营单位,结婚后,条件一直不好,生活拮据。我不希望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下去,人生需要附丽,事业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默默八九岁的时候,我毅然决然从国营单位辞职,下海做起了销售。这是一次冒险的举动,我不敢跟父母说,丈夫也有点紧张,他担心马上要加工资了,这一走会不会带来损失。

  为了我的冒险不给家人添乱,我工作上很努力,一个郊县一个郊县的跑,一路风尘仆仆。女儿知道我很辛苦,她知道我为了一件事可以去拼命把它做好。小学那几年,默默都能自觉完成功课,一个人自觉地学习,她体谅我的辛苦,不愿让我为她多操心。

  就这样,默默靠自觉的努力和踏实、靠坚强的毅力和耐力,在2004年考上了英国一所大学。现在,她23岁了,正在很不容易实习到的英国NHS机构(英国国民卫生服务)进行大三阶段的实习。在这个类似于中国的卫生部的机构,部门领导很喜欢她。她有时打电话回来说,我的自立自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她很欣赏。

  是啊,我凭着自己10多年的努力,以及坚强的毅力和耐力,一直走到今天。我今年50岁了,我仍然热爱我的事业,我对事业的投入和专注,得到各方面认可,也包括女儿。我认为,家长的身体力行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提高对孩子教育的质量,最好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成长。

  我同时告诉默默,我永远对工作充满激情,并从工作中获取快乐,不要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我的这种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默默,我让她明白,我的快乐人生是怎样炼成的。她在实习期间,尽可能完成很大的工作量,常常弄得她的组长目瞪口呆。

  父母的行为可以影响孩子,有正面的,也就有负面的。因此,我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说其他人小话,即使自己很不高兴,也不会涉及攻击性的语言。这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良感受。

  愿女儿

  做一个自立的人

  情商比智商重要

  和很多父母一样,我也是一个喜欢追求完美的父

  母,对孩子教育非常严厉。默默还小的时候,50多人一个班,我非要她考第一名。结果,当她没考到第一名时,懂事的她自己觉得很难过。

  后来,我看到报上登的一篇文章,说一个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太大产生了厌学情绪,而到了美国后却经常受表扬,由此,我重新审视了我的教育方法。后来,我逐渐认识到,学习尽力,全身心投入就够了,我的要求太高,对她造成的压力太大了。

  我现在发现,我当时其实已经意识到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有比智商更重要的东西,现在的提法叫作情商,而当时铺天盖地的都是智商。我的教育更多地放在情商上,但那时我还不知道。

  默默4岁的时候,我就让她为家里买些小东西。有次让她下楼去买小葱和辣椒,我告诉她,你去找一个婆婆,她不得骗你。默默去了,找到那个婆婆后,给她说,妈妈说的,我来买菜,婆婆不得骗我。婆婆觉得女儿好乖,以很便宜的价格把菜卖给女儿。

  这是一种沟通协调能力,说大一点,就是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属于情商范畴。

  孩子喜欢在街上看到糖呀、水果什么的,就想要,我就告诉她,不要以又哭又闹的方式要我买东西,我不给,你就不能要。孩子听明白了,再也没要过。

  一次我和孩子路过水果店,她主动要给我唱首歌,词曲是她自己信口编的,很随意地哼出了“香蕉真甜,我长大了一定要给妈妈买又大又好的香蕉”这样意思的歌词。我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女儿太可爱了,方式独特啊。我不想给她买香蕉都不行。

  能够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将来一定是个有用的人。

  这几年,每到我过生日,孩子每年都会自己动手给我做生日贺卡,作为礼物送给我,张张精美,看得出来,她是用了心的,我也很激动。再过两三年,等她研究生毕业,我还是希望她回国工作。那时,我只希望她是只“海龟”,而不是“海带”,那样,我的教育才能算成功了。

  讲述/杨原野记录/本报记者文创实习生代邱南

  记者:您是如何与女儿探讨早恋的?

  杨原野:她上中学的时候,我怕她早恋,就说她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早恋了,一切就有可能泡汤,说得比较含蓄。女儿说她有目标,知道怎样去做。

  记者:你想女儿今后成为女强人吗?

  杨原野:我确实给她造成了女强人的形象,她并不想当女强人,只是想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女儿工作后不会再向家里要一分钱,她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挣钱,想多挣,不要我和她爸爸工作了,在家享福,她想多付出一点。

  记者:女儿如果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值,你怎么想?

  杨原野:如果有份稳定的感情,温馨的家庭,相夫教子,经营家庭,我也不反对。但不管怎样,就算这种情况,也一定要有份事业。

  可怜天下父母心

  昨天,本报推出的“我和孩子一起成长”系列报道之六:《为了儿子,我们复婚;儿子大了,我们再次离婚》一文,在读者和网友中引发了讨论热潮。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和孩子的父亲是同事,亲眼目睹他这些年的苦涩酸楚,只希望他和孩子妈都能重新拥有各自迟到的幸福。———老邓(晨报读者)

  我觉得可可的父母这样做太不值得。为了解决孩子的心理创伤,宁愿牺牲自己六七年的幸福,宁愿在痛苦的婚姻中挣扎。事实上,请专业人士可能只要两三个月就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哪里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完全是不必要的牺牲。———谢女士(心理咨询师)

  我看文中父亲说到:“如果儿子明年找不到工作,他会不会怪我。”给我的感觉有点说不出的滋味。一方面,作为父母的他们,已经为孩子牺牲了这么多。到如今,孩子已经成人,对于孩子的工作和未来,虽然应当操心,但也不应当责备自己了吧。另一方面,但愿这个儿子也不会有责怪父母的想法,因为在众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中,你已经是一个幸运儿了。工作不是父母能安排的,未来的路总是要自己去走的。———张女士(石桥铺一读者)

  看完这篇文章,本人不是很赞成这个父亲的做法。父亲的伟大不可否认,但是这样牺牲所换回价值是否又能平衡。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父母把我们视为珍宝一样呵护在手中,但有时候太把我们当小孩子,太低估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张颖(四川外语学院大三学生)

  如果我是他们的儿子,突然发现这几年来的家庭温情氛围,其实都是虚假的、是装出来的,我会恨父母的。这样的温情远没有单亲家庭的残缺来得真实。———杨先生(渝中区)

  情感热线:66563441情感邮箱:fkb@cqcb.sina.net

  查欣,44岁,曾经是某酒楼老板娘,儿子读五年级时迷上网络游戏,在经过一家人的说服式教育后,儿子有所反省。但在上初中时,儿子再次迷上了传奇,成绩直线下降。一家人果断地为儿子请来家教,并收效明显:初二时,儿子第一次闯进了班级前12名。但孩子的自控力总是有限的,高二那年,儿子在读远程网校时再次陷入了网络游戏,并在一年后的高考中惨败:总分不到400分。结果,在让儿子去复读时,母子间爆发了一场从未有过的大冲突。但查欣发誓,再怎么都要把儿子从虚拟的网络游戏里拉出来。

  具体内容,请看明日本报推出的“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之八:《查欣:我发誓要让儿子戒掉网瘾》

  记者手记

  大教无声

  23岁的默默给母亲做的贺卡很漂亮,我的一些同事也这样认为。这些礼物能被母亲一生珍藏,漂亮还是其次的,关键在它是一种象征,母女间爱的交流,在幸福地传递。

  最激动的莫过于母亲,看着孩子茁壮成长,每一步都是自己期望看到的轨迹。女儿两次没能找到实习单位,差点回国,后来居然被著名的NHS看上,这里面有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不怕挫折;女儿愿意做更多的工作,让组长去惊诧,这里面也有自己的影子。

  杨原野有个观点我很赞同:家长的身体力行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古语说:“大音希声”,真正震撼人们心灵的声音,不是纯粹用耳朵去听,而是放下一切杂念用心去听。现在有句话叫:“大爱无声”。杨原野的观点,其实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大教无声”。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个时候,人生观、价值观远未形成,父母怎样工作,怎样处事,都会无一疏漏地传导给孩子。孩子是迫切需要一个榜样的。

  父母要教孩子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脱下的鞋子放入鞋柜绝不乱放,认真吃饭绝不拖沓等等,这些举动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信息?讲整洁和吃饭不挨时间。无需声音出场,父母便能够让孩子受到一次印象深刻的教育。

  正因为杨原野的榜样力量,自己的奋斗经历,给女儿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女儿才想长大后,成为母亲的样子。无疑,母亲的这一课,相当成功。记者/文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