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门德胜镇有个“板凳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10:48 扬子晚报
“老葛,2000张长凳的货款汇过来了,能不能提前几天发货啊?那边催得急呀!”一大早,海门德胜镇汇通村葛云峰家的订货电话就响个不停。 50多岁的葛云峰是村里的板凳营销经纪人。这两天他跑东家串西家,急着到几个加工户家里把订单落实下来。“现在一般要提前一到两个星期订货,还得凭老关系,要不然货就被人家抢去了。”老葛笑着抱怨。“去年卖出大概10万张,今年估计还会多一点。” 刘松平也已50开外,是村里的加工大户。“这些都是半成品,再用机器加工成各种凳子。”老刘指着房檐下一堆堆凳面和凳脚向记者介绍。 漂亮的楼房里,刚加工好的凳子分门别类堆放,楼房旁边搭的小屋里摆放着打榫头机、刨板机等10多台机器,六七个工人正忙得热火朝天。老刘乐呵呵地说:“一开始咱老夫妻两个手工做凳卖,现在添了机器,请了帮工,一年生产接近20万张,能赚20多万元吧。”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不起眼的小板凳,一张凳子赚一块钱,在上海抢手得很,每年为村里带来3000万元产值,近200户村民靠着它发家致富了。”村党支部书记黄祖成开心地说。 汇通村是远近有名的板凳加工专业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郁维冲靠一手木匠活,开始加工长板凳。郁维冲老人加工板凳致富的做法迅速吸引了其他村民。如今村民们加工板凳全部采用了机械化操作,产品也由最早的长板凳,发展到方板凳、小椅子等。据了解,现在有120多户村民加工板凳,一般夫妻俩一天可加工50张,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随着板凳生意的红火,连不会手艺的村民,也从板凳中找出了商机:60多岁的卫振福专门收来加工板凳的树卖给加工户,一年也能赚个3万左右;还有40多户农民成了板凳销售经纪人,走南闯北把汇通村板凳从主要卖到上海郊区扩展到苏锡常等地。 黄祖成介绍说,下一步打算成立一个营销协会,联合起来搞批发;加强新品开发,提升产品档次。 本报通讯员 张咏梅 本报记者 陈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