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浙江精神 丰富上海城市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03:53 东方早报

  

学习浙江精神丰富上海城市精神

  杭州湾大桥海上施工现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月22日清晨,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率领上海市代表团启程到浙江省学习考察,上门取经,探讨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沪浙合作,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

  在两天半时间里,上海市代表团在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等陪同下,顶骄阳、冒酷暑,在杭州、宁波、嘉兴、义乌等地,走企业、看港口、访市场……上海同志对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完善市场体系,发展民营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民生问题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了更深刻的切身感受。

  抓住机遇谋发展浙江

  “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全国第四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第三位。

  一组数据让代表团成员感受到浙江强劲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35元,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68元,实际增长11%。浙江同志介绍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

  抓住机遇谋发展,浙江到处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在学习考察的第一站———嘉兴,上海代表团瞻仰了嘉兴南湖党的一大会址、南湖革命纪念馆,考察了6月底合龙、将于2008年建成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工地。这座大桥可缩短宁波到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立足区位优势,地处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段的嘉兴新的发展思路已经谋篇布局。习近平、韩正和代表团成员仔细观看嘉兴港、嘉兴滨海新区总体规划模型,聆听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对嘉兴美好的发展前景深感鼓舞。

  史脉悠远的杭州,近年来建设“名城强市”成果斐然。上海市代表团考察的阿里巴巴集团,是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杰出代表。在富有创见的领军人物带领下,这家企业演绎了一个企业发展的传奇故事,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如今他们又把目标定位于跻身世界500强企业。

  23日中午,代表团从杭州驱车来到小商品之都———义乌。“兴商建市”20余年,这个既没有区位优势,甚至交通也不算方便的义乌,硬是用自己的超前眼光和“货郎”精神,办出一个世界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创造了一个现代商业神话。实地感受40多万种小商品琳琅满目的繁荣景象,代表团成员都为义乌人强烈的商业意识、发展意识感到震撼。

  当晚上海市代表团赶往宁波。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连续3年跻身全国10强,正在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边走边看边听,代表团充分感受了浙江人民强烈的进取精神。习近平动情地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浙江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许多宝贵经验,值得上海认真学习借鉴。

  爱拼才能赢

  人要有精神引领。学习考察中,上海代表团对浙江人民开拓进取、敢作敢为的拼劲,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义乌在全国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并围绕“小商品”这一特色,做大做足文章,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令人称奇:“莫名其妙、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点石成金”。“小”商品带来了“大”产业,当地2.5万家工业企业及其组成的20多个特色优势产业,总产出占全国同类商品30%以上。“小”商品带来了“大”影响,目前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客商常驻义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不图虚名的务实精神、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吐故纳新的包容精神和互信互利的团队精神。习近平称赞,义乌人“点石成金”,正是浙江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浙江精神引领下,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培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赢得了发展先机,推动形成了不同所有制经济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浙江精神引领下,浙江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发现商机、特别能化解危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全国第一。现在,约有440万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创业,还有100万浙商在世界各地创业经商。代表团成员纷纷感到,以创业、创新、务实、诚信、开拓、包容、团队精神为内涵的浙江精神,是浙江不断取得新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浙江,首先要学习浙江精神,来丰富上海的城市精神。

  民生为本奔小康

  上海市代表团在杭州、宁波、嘉兴、义乌学习考察,到处可感受到浙江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按照国家统计局《全国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的16个指标,浙江全省1999年就已全达到小康标准。现今,浙江又朝着更加宽裕的小康目标迈进,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浙江明确提出,以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作为今后5年的发展主线。

  着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浙江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实施“991”工程,以节能、节地、节水和节约原材料为重点,推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全省八大水系及运河、平原河网以及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开展集中整治,成效显著。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2006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表明:浙江生态环境全国最优。

  杭州把“生活品质之城”作为城市品牌,精神心打造东方休闲之都。近年来,杭州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在充分展现西湖原有风貌和特色基础上,基本形成“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新格局。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部分———杨公堤新西湖景区通过拆迁整治挖掘整理保护历史文化、实施水环境综合保护,基本恢复了300年前的西湖原貌,给上海代表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

  宁波、嘉兴等地都十分重视环境建设。目前,宁波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8%,全市森林覆盖达50%,被评为2006年度公众首选宜居城市。嘉兴南湖景区,风光秀丽,是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代表团乘舟前往湖心岛,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瞻仰南湖红船,对嘉兴保护历史古迹所作的努力印象深刻……

  实地考察浙江后,上海代表团成员感悟良多。大家认为,浙江上海地域相连、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背景相同,历来相互交流频繁。加强交流,学浙江之长;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上海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