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坛“反弹琵琶”多养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11:58 扬子晚报

  在全省尤其是苏南生猪生产普遍滑坡的背景下,只有54万人口的金坛却大养生猪,年出栏优质生猪25万头,人均0.46头。由于自给有余,该市平均肉价低于周边地区每公斤约1元左右。

  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腾飞阶段的金坛,为何“反弹琵琶”要养猪?为何又能把猪产业做大做强?8月初,记者来到金坛,试图解开这些疑问。

  苏南的少,衬出金坛的多

  要知金坛为何养猪多,须知苏南为何养猪少。省畜牧兽医局局长、高级畜牧师何正东分析,从1980年到2000年前后,苏南生猪生产持续下降,近年略有回升,但幅度不大,这更显示金坛的“高人一筹”;而导致苏南生猪生产节节滑坡的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劳动力转移多元化,养猪的比较效益明显下降。二是农户居住环境的改善、文明村镇建设和养猪污染之间的矛盾加剧,土地资源也制约了养猪的规模发展。三是养猪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四是生猪属低税畜品,对地方财政贡献率低,地方政府往往缺乏扶持的动力。

  面对以上四大瓶颈的束缚,金坛人又如何作为?

  金坛人的逆向思维

  金坛决策层有个最基本、最朴素的想法:百姓碗里不可一日无肉,即使GDP再高、税收再多也不能当肉吃。仅市区,一天就要吃掉250头猪,如果你不养猪、他不养猪,吃肉全靠外地调,总不是长久之计。

  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细算账,该市发现当地养猪也有不少优势:

  一是当地有养苗猪的传统,70年代全市七成农户养“米猪”,养殖技能普及。二是境内有232平方公里丘陵山地,规模养殖空间大,不需占用农田。三是千家万户退出养猪市场后,为转变养殖方式、实现规模化养猪提供了产业空间和市场机遇。

  当然,还有3个问题有待解决:即养猪的污染、养猪的风险和如何实现规模养猪。

  创新思路 难题不难

  难题一:规模养猪的投入从哪里来?金坛用工业思维抓农业,将一个个养猪企业包装成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吸纳外资、民资参与规模猪场的建设。

  几年来,该市内引外联组织资金近3亿元,建成万头猪场6个,500到3000头中型猪场43个,100到500头大户猪场81个,全市生猪规模养殖率超过全省平均数的24.3%。金坛肠衣厂有限公司先后投入8000万元,兴建了年出栏10万头的生猪繁养加销一体化的基地。生猪生产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一猪一舍,全天候电视监控,喂料、喝水、粪便处理全部自动化,夏天还定时冲凉听音乐。猪肉品质达到出口标准,被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定为“无农药残留肉食品”。

  难题二:如何化解养猪风险?3年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规模养猪,还成立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规模养殖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增强了抗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此外,3年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防疫经费,用于稳定基层兽医队伍,免费提供强制性疫苗等。全市兽防人员分别同养猪企业和大户签订“防疫责任承诺书”并公示,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次,及时防控,全市至今未发生重大疫病疫情。

  难题三:养猪污染怎么办?全市猪场推广“干式养猪法”,将猪粪尿二次发酵,合成生态有机肥,达到无臭味、病菌少、无污水排放,还从中开发出16种生物专用有机肥。先后在5个养猪场建立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1个,20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4个,用猪粪制沼气,再用沼气废弃物肥田,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消除污染。

  金坛养猪的启示

  “金坛的做法,对全省养猪业有启示,尤其对苏南有现实的示范导向价值。”何正东认为。

  ——苏南保持适当的生猪自给率,对于稳定当地肉价,平衡供应,维护生猪和肉品安全具有杠杆作用。为此,省畜牧主管部门建议苏南生猪自给率要达到30%,以应对生猪市场行情的波动,掌握生猪调控的主动权。

  ——苏南发展工业与规模养猪并不对立,两者都可成为农民增收的项目。金坛采取公司、大户加农户的订单式养殖方式,与4000多农户结成致富共同体。上半年,仅养猪一项,全市农民人均增收35元。

  ——苏南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尤其对关系民生的“菜篮子”,要围绕科技兴农和规模发展这两个重点,舍得投入并力求到位。这也是苏南城乡协调发展、群众共同富裕的应有之意。 本报通讯员 赵 遂 曹建军

  本报记者 林 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