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均期望寿命由不足35岁提高到70.7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15:46 新华网

  60年来内蒙古人均期望寿命由不足35岁提高到70.7岁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8日电(记者 张丽娜)苏和的父母在他6岁时担心苏和夭折,给他改名叫乌日图纳顺,意思是“长命百岁”。后来,当乌日图纳顺也为人父时,他也给孩子取了个吉祥的名字,叫“乌和勒乌贵”,寓意不遇夭折。

  自治区成立前,内蒙古地区城乡卫生状况十分落后,传染病、地方病猖獗,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特别是广大牧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基本处于无医无药的严重局面。很多牧民通过取吉祥名字等做法祈求孩子平安健康,然而依然扭转不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内蒙古人均期望寿命不足35岁,蒙古族平均寿命只有19.6岁。

  “我二十几岁那阵子,鼠疫、

天花这些传染病非常厉害,得了病也就没有救了。”生活在乌兰浩特市的77岁老人扒克扒回忆说,他的很多老乡都把命丢在了传染病上。“疫发无天色,荒野断炊烟”是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写照。

  据1951年统计,内蒙古鼠疫、天花、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10种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高达468.1/10万,病死率高达6.5%。

  自治区成立后,迅速建立城乡卫生机构,组织力量全面开展重大疾病防治,全面开展妇幼卫生工作,加强山、老、边、牧区医疗工作。当时的乌兰夫同志要求“要把防疫同打仗、生产并列为内蒙古三大中心任务”。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基本控制了流行猖獗的鼠疫,普查普治了危害深重的性病,有效地遏制了流行性疾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据了解,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内蒙古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资近10亿元,启动实施了农村牧区“卫生三项建设”项目、“农牧民健康工程”、“三少和边境旗市基层卫生机构建设”项目等,投资21.81亿元启动完成了血站、旗县

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蒙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项目。

  来自自治区卫生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内蒙古医疗机构已由建区初的54个发展为7592个,病床数由519张发展到7万多张,卫生技术人员由不足5000名发展到10多万人。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0.7岁,婴儿死亡率由自治区成立前的430‰下降到21.63‰,孕产妇死亡率由1600/10万下降到49.94/10万。主要防治疾病和人群健康指标基本接近或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