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分析:保护母亲河降温化工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14:56 中国环境报

  杨茂平

  长江自古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近年来,沿江地方政府都在充分利用这条“黄金水道”,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上用足了脑筋。先是港口热、城市建设滨江热,再是大桥热,到现在则是轰轰烈烈的沿江化工热。

  地方政府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经济本是好事,无可厚非。但从三峡库区到长江口沿江各地地方政府都对化工产业情有独钟,就不能不让人对长江的生态环境质量、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安全产生深忧。

  由于化工产业关联度高、延伸的产业链条长、对GDP和税收增长拉动快,沿江地方政府都在发展化工产业上铆足了劲。在对外招商中反复强调本地区拥有多少公里长的长江黄金岸线,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是发展化工产业的风水宝地。有的沿江县市干脆把工业园区定位为化工园区,敞开怀抱欢迎上至石化巨头下至个体老板前来投资。同时为了取得合法的审批手续,应付上级检查,这些化工园区也程序化地进行园区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声称要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但正如许多环保专家的质询一样:就算化工园区的工业废水100%集中收集,100%集中处理,谁又能保证混合着不同污染物质、不同酸碱度甚至会发生连锁化学反应的化工废水最终能集中处理达标。许多地方政府领导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化工园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就能达标排放,万事大吉。但其实,化工园区废水达标排放一直是一个工业难题,绝非一个园区污水处理厂就能全盘解决。

  通过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长江沿岸化工产业星火燎原的态势:全国21326家化工企业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有近1万家,当前沿江各地正在建设和规划的化工园区就有20多个,其中81%地处环境敏感区域,45%存在高风险隐患。2005年长江流域水资源状况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接近30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近七成。Ⅲ类水质以上的河段已过半数,劣于Ⅴ类水质的河段已达14.5%。面对触目惊心的一组数据,面对长江脆弱的生态环境,面对惠及11省市4亿人口的战略水源地,面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深刻启示,保护母亲河,降温化工热迫在眉睫。

  为此,笔者建议,首先,应严把审批关、环评关、风险评估关,科学评定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合理调控化工园区的布局。同时,切实提高准入门槛,沿江所有省(市)全面禁止引进3000万元以下(不含土地转让金)的化工项目,对工艺落后、污染难以治理的化工项目无论投资额大小一律禁批。对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要分别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园区的每个化工企业必须各自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生产废水必须经过预处理后方能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其次,严格划定长江岸线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可开发区域,确保禁止开发区域占沿江各省(市)未开发岸线的50%以上,全部用于沿江湿地和水源保护。另外,除港口外,化工企业和园区与长江岸线之间要设置“生态缓冲区”,严格控制化工园区和企业临江建设。

  同时,加强沿江化工园区的环境监管。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沿江化工园区加强监督,各级环保部门要开展灵活多变、全天候的环境监察和环境稽查,持续加大处罚力度,切实消除某些化工企业负责人认为化工园区是企业保护伞、是排污避风港的错误观念。

  另外,完善沿江各省(市)政绩考核体系,增加环保考核指标的类别和分值。对各地工业经济结构中化工产业所占的比例规定一个调控指标值,对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一味偏重发展化工项目追求经济高增长的要扣除相应的考核分。同时,要全面取消对化工企业的各种优惠引资政策和招商奖励,进一步遏制沿江各地大力发展化工产业的冲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