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查线,他们无所畏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04:06 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尚国傲/文 通讯员 靳会强/图

  灯火辉煌,机器轰鸣的山谷,刹那间变得黑黢黢的,漫山遍野只剩下电闪雷鸣。断电了!怎么办?69名矿工还被困在几十米深的矿井中,数千救援人员要被迫放下手头的工作……

  “那断电的6分钟,我才真正感觉到大家的心很近!”8月7日下午,休息了一周后的陕县电业局副局长卢章磊依然倦态难掩。他说的就是7月29日夜11时53分,陕县淹井事故救援现场一次变压器跳闸造成的6分钟断电意外。

  “要是因为供电耽误了事儿,我会自责一辈子”

  7月29日8时40分左右,陕县支建煤矿发生淹井事件,正在作业的69名矿工被困井下。

  卢章磊说,事发当天中午12时许,他们接到上级指令立刻赶到现场,接管了变电站通往煤矿的一主一备两条线路。“按照规定,电力部门日常只负责变电站以内的线路维护,变电站和用户之间的线路,由用户自行维护。”卢章磊说,对这段线路的不熟悉给后期的保障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没有电,排水和往井下送风都没法进行。又遇到不熟悉的线路,检查起来困难重重,我们那个急啊,没法儿说。”卢章磊说,当天的电力保障工作和出了事的检修还不一样。线路坏了好修,但要是保障线路不坏就太难了。“69个矿工兄弟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参与救援的各个部门都忙得团团转,要是因为供电耽误了事儿,我会自责一辈子。”卢章磊对记者说。

  “头上电闪雷鸣,我们爬到线杆上查线”

  “因为支建煤矿有4条6000伏线路,每条线路都有七八根线杆,线杆经过多日雨水浸泡,随时都有倾倒的可能,而保障线杆在大雨中不倾倒,是确保电力供应的基础。”卢章磊说,事发当天下午4时30分左右,所有参与救援的电力人员、物资全部到位后,他们立即对煤矿的所有线杆进行检修。“山里下了很长时间的雨,淤泥一脚踩下去,拔都拔不出来。”当天参与检修线路的陕县电业局市场营销部主任周立波说,因为在山里,线杆架设也是根据地形进行,没有固定距离,有的线杆间的距离在1公里还多。如果是巡检一两趟,体力好的员工还可以,而当时确定的是24小时巡检,所有的员工都是刚巡检回来立刻再返回去。很多人两回巡检下来,趴在地上动都不想动。

  不过,这还不是让卢章磊他们最难受的。“头上打着雷,满天都是闪电,线杆上又光不溜秋的,太吓人了!”说到这儿,卢章磊直摇头。“刚开始时确实怕,雷雨里查线,是电力工作的大忌。查到半夜,看到别的部门都在不要命地干,我脑子里啥都没了,就想着用啥法不叫电断了。”

  “6分钟断电,让我真正感到大家的心很近”

  但后来因为雷击而造成的变电站跳闸,还是让电力人员吓出了一身冷汗。

  7月29日夜11时53分,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救援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突然,一声响雷过后,救援现场变得一片漆黑,鼓风机巨大的轰鸣声戛然而止,现场齐刷刷“啊”的一声后陷入短暂的寂静。

  “几秒钟后,离矿口近的,远的,都噼里啪啦踩着水朝洞口拥去。”卢章磊说,此前,在三门峡市电力公司领导的协调下,从灵宝电业局抽调的移动电站在断电时已经在洞口附近安装到位。如遇紧急情况,只要线路一接,就可投入使用。

  断电后,就在工作人员忙着接移动电站线路的时候,电力人员已经找到了断电原因。6分钟后,跳闸的输电线路强送成功!现场再次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卢章磊和他带领的电力人员却累得瘫坐到地上。

  “看着忙得不可开交的救援人员,那一刻,我才真正感觉到,大家不光身体离得很近,心其实离得更近。”卢章磊说。

  “天上打一个闪,我们的心就会揪一下”

  出现了这次短暂的断电意外后,卢章磊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心揪成一疙瘩一疙瘩的”。“这次意外故障被排除后,大家松了一口气,这才想起来,午饭和晚饭还没吃呢。”周立波告诉记者说,当时卢章磊和陕县电业局局长高亮坐在洞口边,啃一口馒头就一口榨菜,谁都不说话,只是仰头看天。天上每打一个闪,他俩就一起扭头看灯泡,灯泡没反应,再接着吃第二口,灯泡一有闪动,两人一个比一个起身快。“有时候一个炸雷下来,嘴里馒头还没吃完,就慌着往电力设备那儿跑。”卢章磊说,等8月1日中午69名矿工兄弟全部出井,所有的电力人员一屁股坐在泥地里,“有的人还哭了,那几天真是太紧张了。”

  “单靠我们一家,肯定完不成救援任务”

  “单靠我们陕县电业局一家,肯定完成不了这次抢险救援任务。”卢章磊说,电力部门平时就有一套完备的应急预案,这次抢险救援又在一般预案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更合乎实际的预案,那就是确保“一主三备”。“一主”是确保煤矿原有主要使用线路畅通无阻;一备是确保煤矿原有备用线路畅通,二备是确保风井和主供电源间的线路安全,三备是确保移动电站可随时投入使用。“这么详细的应急预案由省市电力部门直接领导,三门峡各兄弟县市的电力部门及陕县一些部门,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卢章磊说,像移动电站,就是从灵宝借调过来的。

  ■社论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是奇迹发生的前提

  □今报评论员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时发生矿山事故,大多数情况下被困矿工都不幸遇难。能救出部分矿工的事故很少,矿工全部获救的情况更少。为什么营救的效果总是不理想?因为矿山事故的救援太困难了、太危险了。

  矿难一旦发生,矿工往往就被困在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处。有时候,连确定矿工被困的位置都很困难;要挖到矿工被困的地方,又需要数日时间。由于缺氧又没有食品,加上恐惧、绝望甚至混乱,矿工们往往撑不到救援者找到他们的时候。而支建煤矿此次淹井事件发生后,造成事故的暴雨仍然连日不断,这不仅给抢险救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且矿井面临着再次进水的危险,真可谓“难上加难,险而又险”。这次救援之所以被公认为“奇迹”,原因也在于此。

  然而,所有的人,包括井上救援人员和井下被困矿工,都没有被困难所吓倒,都没有在危险面前退缩。

  首先是井上救援人员。他们冒着洪水有可能二次淹井的危险,冒着瓦斯袭击的危险,克难攻坚,步步为营。瓢泼大雨中的作战,狭窄巷道中的清淤,井下的情况错综复杂。每前进一寸,都困难重重,步履维艰。时时惊心动魄,处处险象环生……通往井下的电话突然中断,以前从未下过矿井的陕县网通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刚与硖石乡通讯所所长刘建设背着便携式查线机就进了井。“巷道很陡峭,有齐膝深的泥水,顶棚也不停地滴水。”张建刚后来说,“说实话,心里有点怕,但是我们都没有后退!”

  其次,困在井下的矿工也很顽强。抢险救援正在紧张进行之中,洪水却突然涌进井中并堵住了生路。69名矿工一下子处于阴阳两界边缘,那种恐怖是可想而知的。以往的矿难,鲜有生还者,这样的“规律”也势必会增大他们的心理压力。但面临可能的灭顶之灾,他们没有惊慌失措、哭天喊地,而是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保持了体力、稳定了情绪,有效地配合了地面的抢险救援工作。

  人常说:“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在天塌地陷般的矿难面前,人类显得更加渺小。但这并不等于人就应该在大自然面前俯首帖耳,就应该在天灾面前坐以待毙。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生机也总是属于永不放弃、敢于抗争的人们。在这次抢险救援中,救援的人们当然知道困难的巨大,甚至把困难想得比实际困难还要大,却从来都没有放弃,也从来没有人言退。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挽救井下矿工的生命,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因为英勇顽强,狂风暴雨拦不住,千难万险只等闲;因为不怕牺牲,阎王邀请也不去,死神也要把路闪。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奇迹不会发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