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国四级党委换届完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05:41 深圳商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为集中的地方党委换届 全国四级党委换届完成 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从2006年开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市(州)、县(市、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陆续展开。 这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至2007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顺利完成换届。从2006年初开始至2007年4月,全国应换届的408个市(州)、2763个县(市、区)、34976个乡镇党委也顺利完成换届。 中央高度重视地方精心组织 这次地方党委换届,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改革力度大。 党中央高度重视这次换届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 2006年4月,中央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今明两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随后召开换届工作座谈会,对省级党委换届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中央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扎实做好换届的各项工作。中央组织部在做好省区市党委换届工作的同时,把加强对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的宏观指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两次召开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长通气会,建立了市、县、乡换届选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了全国市、县、乡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下发《关于做好市(州)、县(市、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在市、县、乡换届中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有关情况的通报》等一系列文件。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派出督查组,分5批先后对25个省区市的各级党委换届工作情况进行督查。中央巡视组也把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作为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央宣传部组织各主要新闻媒体,切实做好中央关于换届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的宣传。 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为集中的一次地方党委换届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有序地拉开帷幕—— 各地普遍成立换届工作机构,积极开展换届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加强换届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四级党委换届上下联动,健康有序。 党政正职提前到位、统筹考虑副书记安排、提前做好关键岗位人选的交流调整……各地提前谋划、通盘考虑,认真做好换届的组织准备,把领导班子个别调整与换届组织准备相衔接。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考察组,分期分批进行考察。换届人事安排方案得到各方面广泛认同。 坚持德才兼备严把选人用人关 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人用人,是这次换届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各地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把选人用人关,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 在换届考察中,各地普遍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并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既完善了以往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又新增加了二次会议推荐、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与考察对象集体面谈等新办法,对在现岗位任职不满2年的干部还进行了延伸考察。 在换届考察中,各地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从政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中设置反映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评价要点,既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考察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政治纪律和贯彻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考察干部勤政廉政、执行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考察干部在关键时刻和涉及个人切身利益时的表现。 同时,各地坚持把听取纪检监察机关对换届人选的意见,作为换届考察的必经程序,注重了解考察对象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切实防止“带病提名”、“带病上岗”。省区市党委换届所有提名人选考察对象的廉洁自律情况,都征求了中央纪委的意见。 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 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是这次换届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搞好这次换届的关键环节。各地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大力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切实发挥党委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造了条件,为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 ——副书记职数大幅度减少。全国省区市党委班子,除个别地区外,绝大多数均设2名副书记,比上次换届时减少了91人。全国79.4%的市、84.4%的县实现了配备2名副书记的目标,市、县、乡党委副书记实际配备人数比上一届分别减少了806人、5165人、41476人。 ——领导班子职数有所减少。全国省区市党委班子比上次换届时减少21职。市、县、乡三级党委班子实际配备人数分别比上届减少149人、859人、34368人。 ——党政交叉任职有所扩大。换届后,省区市党政交叉共83人,由上次换届时平均每省2.3人扩大到2.7人。市、县两级党政交叉比上一届增加311人、1588人。其中,党政交叉3人的市占80.5%,县占57.4%,为减少党政班子成员分工重叠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和干部交流力度,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换届后,省区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2.9岁,比上次换届降低了0.5岁。市、县党委班子也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年轻干部比例有所提高。 新一届党委班子中既有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统战等工作的同志,又有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和政府工作的同志。同时,班子成员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省区市党委班子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369人,占91.6%,比上次换届提高了14个百分点。 这次省区市党委换届,共交流干部66人。市、县、乡党委班子交流任职的干部分别比上届增加127人、1093人、7413人,市、县党政正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基本实现易地任职。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在这次换届中,各地紧紧抓住提名、考察、选举等关键环节,把发扬民主贯穿换届全过程,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 ——推荐提名环节。省区市平均570多人参加会议推荐,比上次换届增加120多人;市级党委换届考察,参加会议推荐的平均每个市230多人;个别谈话推荐人数平均每个市140多人。各地还吸纳部分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代表性人员参加民主推荐。绝大多数地方对新提拔人选在全委会成员及领导班子成员中进行了二次会议推荐。 ——考察环节。各地普遍推行了差额考察、考察预告、考察公示等办法。其中,省区市党委换届的差额考察比例扩大到1:2.4。公示对象普遍扩大到包括继续提名人选在内的所有提名人选考察对象,有的地方还探索了媒体公示;绝大多数地方对换届人选进行了民意调查,有的还采取社会评价和适时反馈等举措,增加透明度。 ——选举环节。各地适当提高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省区市党委委员差额比例普遍提高到11%以上;呈报、批复换届人事安排方案时,除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外,常委候选人普遍实行按姓氏笔画排序,积极创造有利于选举人充分表达意愿的环境和条件。许多地方县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由不少于“10%”,提高到“12%-15%”。 —代表产生环节。差额选举代表的比例在上次换届不少于20%的基础上普遍增加了2个百分点;生产和工作在一线的党员代表比例,由上次换届的28%提高到30%。各地还适当增加了党委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省区市党委委员平均76.2人,比上次换届增加21.4人;市级党委委员平均45.3人,比上届增加10.7人,为进一步完善委员会组成结构,充分发挥全委会作用提供了保证。 与此同时,全国16个省区市296个乡镇开展“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试点,20个省区市在89个县(市、区)开展了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对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党内监督等,进行了有益探索……(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