殒命山水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09:26 南都周刊

  王谦的车继续往前开,当他感到车轮抓地越来越困难的时候,他已经明白他的“松花江”快要失控了。

  车很快就到了山水沟路段,前方400米处就是泄洪沟入口,雨水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激起一个个湍流。突然,4人感到一阵颠簸,车被急流冲得转了将近一圈,彻底离开了地面,并以车尾朝前的姿势向泄洪口冲去。

  车内慌成一团,晓月拿出手机拨110和119求救,但不是占线就是答复“已无警力可派”。洪水开始拍着车窗,水流也从底盘慢慢渗入,面包车已完全成了水里的一条船。路边的市民冲着他们挥手大喊,并试图下水接近汽车。孙佟摆着手喊:“不要过来,水太急了。”

  一个集装箱式的垃圾箱突然出现,并撞碎了面包车的后窗玻璃。洪水汹涌而入,4人拼命用手往外舀水。晓月突然感到车体一沉,视线一片浑黄,他们掉进了3米深的泄洪沟里。

  水里什么也看不见,晓月只觉得她被人抱起并从碎掉的车后窗往外一推,随即就浮出了水面。当她被沟边的市民拉起时,面包车已被卷入洪水底下。

  在汽车进去泄洪口的一瞬,表姐林俊的头也露出水面,略懂水性的她向岸边拼命游去。人们也伸直了手,在双方快要接触到的时候,刚才的垃圾箱被水冲了过来,正中林俊。这个自小父母双亡的26岁女孩,再也没有浮上来。

  暗涌

  时间是晚上7时。

  52岁的中铁十局工业物资分公司经理潘武坐在位于经一路的办公室内,又一次拨通了司机的电话。对方告诉他车子在市内堵住动弹不了,已经等了1个多小时的潘武决定走路回家。

  此时雨势已经开始逐渐减弱,但街上的积水仍把潘武吓了一跳。再三思量,他把从未离身的小皮包放在办公室,只带了一百元、手机和钥匙,朝2公里外的家中走去。

  半个多小时后,潘武来到平日上班必经的北大槐树铁路桥洞前,趟过这个10多米长的涵洞,再走500米,就是家了。

  这里的水深已几近腰部,潘武和其他6个路人一起停了下来。桥洞的北侧有一条明渠,到了涵洞南侧则变成了暗渠。此时渠水已经涨满,继续倾泻的雨水让人们看不清哪里是沟,哪里是岸。

  一个推着单车的老头建议说,以人跟人的方法过去,谁要有什么事就喊,大伙儿一定救他。所有人都同意了。老头走在最前面,其他6人跟着。

  天已经全黑了,桥洞里更是伸手不见五指。一行7人“哗哗”地涉着水,完全没有想到他们脚下已暗涌潜藏。

  洪水接连不断地涌进他们身后的地下河,这让狭窄的空间压力陡增。就像一个正在充气的气球,等待着破壁的那一刻。

  果然,当7人已经走完一半的路程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巨响。4块长5米宽2米的水泥板在桥洞南侧30米处被硬生生顶开,水柱像放大了的动脉血,喷射而出。只能勉强行两辆车的小路巷也成了帮凶,河水迅速在这里汇集成浪,向桥洞扑去。

  潘武等人听到动静,立即向洞外移动。但巨浪很快就盖过了他们,并在瞬间填满了这个2.5米高的桥洞。单车老头胡乱抓住了身边的铁栏杆,竟奇迹般地立在原地。浪退了之后,老头近乎虚脱地挪到洞外,踉跄着跑回了家。

  潘武、姜文通和其他2位路人则倒在了水下。

  一个母亲最后的挣扎

  在潘武行经北大槐树铁路桥洞的那一刻,郭建军刚回到位于第4层顶楼的家不久。屋内地板上的积水让他眉头紧皱。这座已有30年楼龄的单位宿舍,每逢雨天必成泽国。

  他开始收拾家中残局。晚上8时左右,一阵猛烈的敲门声响起,一楼的一位邻居喘着气喊:“你老婆她们出事了。”

  郭建军慌乱中穿着一双拖鞋就跑了下去。此时妻子王建军和女儿郭亚轩已直挺挺地躺在一楼过道里。邻居告诉他,大约在5分钟前,王建军背着女儿浑身湿透地走进了大院,楼门前已积了一层10公分左右的浑水。王建军没怎么在意,一脚踩在已被冲去水泥板的水渠中。失去平衡的她在倒下的瞬间顺势抓住旁边一根裸露的接地线,然后喊了两声救命就倒下了。

  这个邻居还告诉郭建军,王建军倒下的时候,另一只抱着孩子的手还使劲往上托,不让孩子淹着。

  孩子好像快不行了,郭建军“啊”地吼了一声,抱起女儿就往外跑,带着哭腔的“救命”声惊起了附近更多的工友。

  大家都帮忙出来拦车。很快,他们就发现这只是一个奢想。宽阔的济泺路满是齐膝的积水,没有车会再往这边开来。

  随后远处出现的一辆警用吉普车给了这群人希望。郭建军抱着女儿冲出马路,一个30多岁的警察刹住了车。他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后,立即帮郭建军把孩子搬到车上,驶往一里外的黄河医院。

  然而,医生见到孩子就直摇头,说送来太晚了。郭建军说还有个大人,转身就往外跑。这时候,警车竟发动不了。警察跟着郭建军一起涉水回去,再一起把王建军抬到了医院。医生看后又是一阵摇头。

  郭建军当场晕倒在地。

  生死相隔

  时间是晚上9时。

  此时,闫千户小区内的沙志强父母正在抱怨儿子为什么还不开电话;潘武之妻田春霞则对着一桌热了又热的饭菜越想越心慌;孙佟和王谦两家人在两人殒命的山水沟旁失声痛哭;郭建军则趁着护士离开的间隙,到急救室再看了一眼已经冰冷的女儿和妻子。

  对这些遇难者家属来说,生活在一夜之间骤变。

  沙志强的父亲患有脑萎缩,行动不便且喜怒无常。但那一天,他只惦记着儿子的好。雨停后,沙父就让老伴搀扶着,沿着儿子回家必坐的76路车路线寻找。

  路上满是淤泥和杂物,黑暗中一有像是人形的东西,都会吓得他们心惊胆跳。他们一路问,一路找,就这样走了一宿。到了次日早上,两位老人才非常不情愿地把搜索范围扩大到沿途的医院。10时多的时候,沙志强父母在槐荫区人民医院认领了一张写有儿子姓名的公交乘车卡。此时沙志强正躺在医院太平间内,一脸紫黑。

  3天后,沙志强在一阵《古兰经》的朗读声中葬于济南郎茂山南麓,一个距济南城50公里的幽静谷地。

  潘武的妻子田春霞也在丈夫工友的陪同下,一路找到了出事的桥洞。此时,洞里的水仍没有完全排去。他们在外边等了2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潘武俯卧在地的遗体。连同他一起遇难的还有3个人,均被潮涌所盖,溺水而亡。

  孙、王两家人对着汹涌的泄洪沟守了一夜,才于次日请来蛙人,在几公里外的三联河边找到孙佟和王谦的遗体,他们的身体布满了与硬物撞击的伤口,有些地方还皮肉外翻。林俊的遗体则在坠河处的沟底找到,紧紧压在她身上的仍是那个给她致命一击的垃圾箱。

  7月20日,济南市殡仪馆内,两家亲人把装有王谦和林俊遗体的水晶棺并排在一起,一个大红喜字贴于其上。两人的长辈、同事、朋友相约而至,参加这场“灵堂里的婚礼”。

  其间,唯一的幸存者晓月数次泣不成声。

  灾后,更多遇难者的遗体陆续被发现,他们大多是被冲进急流深湖或触电身亡。也有部分死于车辆翻倒或被砸。有目击市民证实,市中心的大明湖和北面的小清河内曾捞起多具尸体,其中以天桥区和历下区死亡人数为多。

  经过一系列的统计和确认,济南市最后对外宣称此次特大暴雨共导致34人死亡,6人失踪和171人受伤。本报记者收集了一份27名死者名单,其中20人已经得到确认。当地政府已为每名遇难者家属送去2万元慰问金。

  雨灾过后

  翻查济南的历史气象资料,济南在1949年后曾出现过两次重大水灾,一次在1962年,一次在1987年。而今年的“7·18”暴雨,无论最大降水量还是小清河的流量都远超20年前的水平,多项数据均创下济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值。济南将此次雨灾定性为“百年一遇”。

  

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在评价济南这次雨灾时认为,由于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影响到整个大气环流系统的异常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比如济南的强暴雨就是一个典型的极端个例。”

  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外,脆弱的防洪系统,不甚高效的应急机制等都成为灾后外界广泛质疑的地方。

  济南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认为,降雨过于集中、排水不畅是造成严重灾情的主要原因。济南市内主要的泄洪通道小清河排水能力仅为20年一遇,一旦降雨量过大,就会倒灌市区。

  “济南的‘雨污合流’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山东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戴同霞说,“输水河道大量被棚盖,也是加剧了市区地面积水的重要原因。”

  有资料显示,济南老城区现在沿用的还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管线系统,一些主干道的管线口径基本为300毫米,离500毫米的标准还有相当距离。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也无法建立统一的排水系统。

  记者查阅了7月18日中央气象台24小时暴雨落区预报,那一天中央气象台已经预测出山东半岛北部会有大暴雨,并指出“可能会引发一定范围的洪涝、城市内涝、人员伤亡和交通堵塞”等灾害。然而,济南方面并没有把这个信息带至普通民众,也没有教他们该如何避灾。

  暴雨来临时,无人开启的护城河闸门,几近失控的求助电话等,都部分反映出这个城市危机应急系统的软肋。

  推动济南“7·18”暴雨反思的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越来越多自发组织起来并参与讨论的网友。由水灾次日腾讯推出“寻找济南暴雨中的34名死难者”专题作为发轫,网友在各种网络空间发表亲历济南暴雨的经过,并提供所知道的遇难者资料。个别网友还通过个人网站、博客等网络资源,发起一些网上悼念活动。其中一些还走到网下,如泉城广场的烛光悼念仪式和某车友会的黄丝带行动。

  “红钻帝国”因“散布谣言”被刑拘可谓在这股网络热潮中激起千层浪,这个23岁的影楼员工,参与讨论“银座到底有没有死人”等敏感话题而因言惹祸。释放后,“红钻帝国”已甚少露面,但这件事引发了诸如“言论自由”等方面的网上讨论。

  8月7日,两名济南“7·18”暴雨遇难者的家中来了3位北京客人,他们是民间法律公益团体“公盟”的律师。两名死者家属已向“公盟”提出法律援助请求,认为济南市政府在这次暴雨中有相应的责任和过错,应该给予遇难者家属合适的经济补偿。

  当天,3名律师上门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并希望他们能联合更多有共同想法的家属,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

  “我们认为,这次暴雨中济南市政府存在渎职的可能性,起码没有履行好灾难信息告知义务和承担好市政建设的责任。”“公盟”律师、北京市忆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李苏滨说,“最起码,政府应有人向遇难者家属赔礼道歉,承认在这场灾难中,确实有人错了。”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