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把铁锁为何锁住这扇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09:51 新安晚报

  桐城市新渡镇的乡村公路旁,有一个绿树环绕的村庄。村头有一幢瓦房,房子的大门被四把大锁紧紧地锁着。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房子内停放着一口棺材,其中存放着当地村民李修和老人的遗体。直到8月10日,老人的遗体才得到处理,此时离老人去世已经过去了将近10天。老人死后为什么没有人将他安葬,又是谁将遗体锁进这个屋子的?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本报记者两赴桐城展开调查……

  村民集体签名“锁尸”

  据新安渡村村民介绍,李修和今年刚满70岁,因病于8月1日在自己家中去世。

  8月7日下午,李修和的弟弟李修德拿出一沓签字的信笺,他告诉记者:“将尸体锁在这间房内是新安渡村好几个村民小组的村民自发决定的,每家每户都有人签字。”锁尸的房子是当地村民李某的家,村民们将李修和的尸体送到李某家后,用4把锁将大门锁了起来。为了防止有人私自开锁,4把钥匙分别由几个村民小组的负责人保管。而李某,则是李修和的继子。

  “五保老人”仅有一继子

  李修和年轻时被“招赘”是当地村民人人皆知的事情。据村民们介绍,村里有个叫朱某某的女子,丈夫去世的时候,只给她留下了三间简陋的茅草屋和一个10来岁的儿子李某,而她一个女人实在难以支撑这个贫困的家庭。

  李修和就住在朱某某家隔壁,一直到26岁仍然单身。后来在村民的撮合下,两人结成夫妻,那一年朱某某38岁,其子李某12岁。婚后,李修和重新修理了茅屋,三人在一起平静地生活了10年左右的时间。朱某某病逝后,李修和与已经长大成家的李某很快分开生活。

  在李修和60岁的时候,村里见他一个老人孤苦伶仃,生活无依,便给他办了“五保户”。一直到李修和去世前,这10年来,他一直在享受“五保户”的待遇。

  临终前拿出两份协议

  李修德回忆说,哥哥大概是在临终前十天的时候,躺在病床上,颤颤巍巍地拿出了一份和继子李某之间的协议。“那是一份和李某夫妻俩签订的养老协议。”李修德当天就拿着这份协议找到新安渡村村民委员会,却得到答复:协议上只盖了李某的签名章,并没有他的亲笔签名,不能断定真假。

  “可是后来哥哥又拿出一份李某亲笔签名的养老送终协议。村委会干部当场就说凭这份协议,李某有义务给我哥养老并安排他的后事。”李修德说。

  记者看到了其中一份1974年签订的协议复印件。作为协议的三个见证人之一的李修权今年已经75岁,他还清楚地记得,这份协议是于1974年10月2日晚上7点多钟,在李某家里签订的。记者看到协议上记述了父子二人当时的对话:“由于修和养了李某的小,到修和无能自抚时由李某抚养。李某讲:‘修和叔养了我的小,我一定养修和叔的老。’修和讲:‘如果李某养了我的老,凡我所制之物全都属于李某。’”

  老人遗体终获安葬

  但在村民们看来,李某并没有兑现他当年的诺言。新安渡村村民委员会一位负责人介绍,在老人去世前后,村里曾找李某谈过多次,要他拿出一些钱来对老人尽孝心,并处理后期的一些事务。然而,就在老人8月1日去世的那天,李某一家却是大门紧关,没有人出来处理后事。8月5日下午,是李修和老人去世的第五天,可遗体还是未能得以安葬。

  据村委会一位负责人介绍,8月5日下午,村民们在多次联系李某未果后,附近好几个村村民组的三千多名村民自发签字,将李修和老人的遗体抬进了李某空无一人的家中。为了防止李某家中的物品丢失,此事所涉及到的四个村民组各自拿出一把锁来,把李某家的大门紧紧锁上。8月9日,在辖区民警的陪同下,李某赶到村委会,拿出了一些钱用于为继父处理后事,并于8月10日上午将李修和老人安葬。

  8月11日上午记者再赴桐城采访时,老人的遗体已经得到处理。记者试图找到李某,但他家一直大门紧锁,当地村委会的负责人也表示无法与李某取得联系。只有李某家门口些许的鞭炮碎屑,见证着李修和老人走过的风雨。

  本报见习记者 陈丽卿 江婷 本报记者 彭玲 丁贤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