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人称一出门就得花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2:04 中国青年报

  “在家待着吧,一出门就得花钱”

  王阿姨,家中5口人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三条胡同,退休工人

  家庭总收入:每月3380元

  7月生活支出:大米56元,白面40元,猪肉80元,鸡蛋90元,花生油150元,蔬菜100元,水果150元,合计666元,比涨价前增加270元

  就躺着看看电视吧,哪儿也不去了,一出门就得花钱。哪家请个饭什么的,都不去了,一去还不得送个礼什么的呀,我上哪儿偷钱去?

  婆婆长年生病,今年住两次院花了两万多。都快八十的人了,营养不能差吧,可这原来两块多一斤的鸡蛋,现在都涨到快四块钱了。

  我儿子也成“啃老族”了。他一个热力公司的工人,一个月千把块钱,还不够自己花呢。每天跟我们吃住,女朋友也常来家吃喝。

  上有老下有小,就指着我们夫妻这点退休金。本来过得刚刚好,嘿,这下倒好,物价一涨,三千多块钱杂七杂八地花,不剩几个子儿了,日子过得还没以前好。上次吃肉是立秋那天,一个星期前了。我们连鸡肉都不敢吃了,一块鸡胸脯以前6块多,现在要11块多了,哪儿还敢吃啊?

  以前一顿饭十块钱能吃得挺好,每晚还能弄个三荤两素,现在花十五块还赶不上。一家五个人吃顿清汤面条也要十块钱,哪还敢想在里面放点肉、加个鸡蛋之类,哎!现在什么也不能想,昨天中午吃顿面条,就买几根黄瓜还花了4块钱呐!

  现在,每天也就只能吃吃土豆、黄瓜、

西红柿、丝瓜、柿子椒了。就这样,每天还比以前花的钱多。好点的花生油,原来60多块钱一桶,如今涨到100多块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吃,以前我们家生活不算苦,现在就是想省一下子也省不过来。

  几次说给我们退休的涨工资,到现在也没见个影儿,不知道能涨多少。按惯例,七月份说涨,发到手里应该就十月了,但是今年情况不一样啊,物价一个劲在涨,这仨月我拿什么生活去?

  要怪就怪我们没本事,一个工人能赚什么钱啊。现在公务员的工资高,还一堆这补助那补助的,我一退休工人有什么?本来该有住房补贴,但是人家说看单位情况,多有就多给,少有就少给,没有的话不给也不违法,这下好,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要是能出去干个小买卖之类,现在也许不用愁了。愁的就是我们这些小单位的工人!(实习生严亚男采访记录)

  “豆腐不光价格涨了,个头还小了”

  李韬,男,家中4口人

  江苏省盐城市,临时工

  家庭总收入:1200元/月

  这个价涨了好长时间,涨过好几次了吧。对我们这样的家庭,肯定是要有影响的。

  我跟我老婆都是临时工,我一个月八百她四百,小孩十五岁上初二,我妈也跟着我们过,现在满打满算,基本上没富余。这个收入在盐城这个地方还好,物价比不上大城市,还能过得下去。

  肉在涨价,肉就很少吃了,这几个月基本上就没有买过肉。孩子才十三岁,喜欢吃肉,上个星期还抱怨“多少天没见过荤了”,老婆就买了斤把,不买精肉,买五花肉。现在就买一斤,一顿吃完,也不敢买个两三斤啊。卖肉的当时说下周一还要往上涨,果然又涨了点,现在排骨还要十五六块钱一斤,嫌贵,就没有买。菜市场里头五月份的时候还有二十多个卖肉的,现在减到七八个,钱不好赚,不卖了。

  我们住的平房,一条龙看得出来,邻居基本上也没有吃肉的。鱼涨价幅度不大,可以买一两条,零买的话也不太看得出贵来,又不像买半斤肉根本看不出分量,几口就吃没了。

  这一两个月,确实感觉到什么东西都在涨价,以前也就是听说。比如听人家说螃蟹、虾涨价贵啊,我们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没有感受。它贵它的呗,顶多不吃。

  现在就没有便宜的,根本避不开,像我们老百姓只能被动接受。你说肉贵了,我们家就不吃肉,我可以吃其他东西,可是你物价全都在涨,生活必需品根本避不开,不能不吃啊。只好选相对便宜的,蔬菜价格都翻倍了,也不得不买,因为即使这个样子,蔬菜也比肉便宜。水果现在买得比以前少多了,以前家里都有水果,现在只给孩子买一点。

  真就没得不涨价的东西,米、面、油……单一个什么东西涨价也谈不上压力,都加起来压力就大了。豆腐原来五毛钱一大块,现在不仅价格涨了,个头也变小了,两块豆腐才够炒一盘菜,原来只要一块就能下锅。现在只有尽量节省开支,就这样,家里每个月花销至少比以前要多三分之一。你问工资长了多少啊,开玩笑,打工的就算涨工资又能涨多少呢。

  今天我其实还有点后悔,前阵子鸡蛋降到了三块多一斤,我以为价格可能还会再降点儿,只买了一点。挑了四斤壳子有点裂纹的,两块九一斤。今天吃完了想再去买,发现鸡蛋又涨到四元一斤了,又不能不吃,只好称了一斤。

  现在涨价幅度也大,原来就涨了,现在接着还往上涨,我感觉涨得不正常,暂时生活可能还不成问题,再涨就入不敷出了。

  像我们工薪阶层,只能靠勒紧裤腰带来解决,或者想办法开源。我现在下班以后又多打了一份工,踏三轮车载客,只要不被城管抓,每个月多个五六百块钱,生活条件能好点。物价从涨上去,就没有降下来的可能,打工的人工资又不可能怎么涨的,不出去蹬蹬恐怕没办法了。(实习生江江采访记录)

  “东西一涨价,我们都想着怎么样更省钱”

  谢强而,男,家中2口人

  江西新余新钢公司,退休工人

  家庭总收入:1168元/月,最近涨成1500元/月

  7月生活支出:大米70元,食用油50元,菜300元,水果、零食200元,医疗交通等其他支出580元,合计1200元,比涨价前多支出200元

  我们老一辈的工人经历过那些艰苦年代,还是比较节俭的。东西一涨价,我们都想着怎么样更省钱。

  年后,看到东西涨价了,我和老伴就琢磨着:这些肉啊,鱼啊,蔬菜啊,都是从农村运到城里来的,价格比农村涨了不少。所以我们经常坐半小时、四十分钟的车去乡镇农贸市场买菜——我们市老年人只要办张老年卡就可以随时免费满城市的转了。

  有一阵子,我和几个年龄差不多的朋友天天早早地坐车赶到新余市水西镇、河下镇、钢丝厂等地方去买菜。最开始的时候,去那些乡镇农贸市场买菜的人少,菜便宜,也新鲜,猪肉都是农民自己家养的,比吃饲料的猪肉更好吃。这样,天天既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回家,又能锻炼身体,不是一举两得吗?

  要天天可以这样也就好了,后来去乡镇买菜的退休老人多起来了,菜也涨价了。现在,我们都不去那边买菜了,那里猪肉还比城里贵五毛呢。

  每次一听什么东西又涨了,我就后悔得要命,怎么昨天没多买点呢?有一次,我一听到香满园的油涨了,后悔半天,后来想想刚涨价,会不会有的地方还没来得及涨价啊?我满大街、满超市地到处跑,终于发现有一家店确实没涨价,我就多买了几壶油回家了,这次节省了不少钱啊。

  电视上说,一种省钱的方法就是经常买特价商品。这法子我试过。那次,一家超市大米卖九毛钱一斤,其他地方都卖一块三四角,我一听赶紧过去买。哟,那场面啊,壮观!一窝蜂地过去抢啊,好像大米不要钱,抱了一包又一包,抱不住了就用身体围着说“我要了,我要了”,一袋一袋的大米都被抢散了,管理人员想管都管不了,没多久满地都是大米,还有不少人摔了跤。你想,我这样的老人敢去拣这个便宜吗?

  超市限时抢购也是一种省钱的方法。我们市的洪客隆超市、广客隆超市,每天早上都有些蔬菜、肉、油等商品的限时抢购,不少邻居经常这样省钱,那场面也够悬的:没等超市开门队就排老长老长了,门一开,大家一窝蜂地直奔二楼生鲜部。上次我去时见到不少老年人也参加了这种“超市跑步比赛”,但是安全起见,老年人最好还是别去赶,很容易被人撞倒的,摔坏了,就不值了。

  对于蔬菜,我们家也有一套省钱方法,相信很多人都使用过。蔬菜价格季节性特别强,我就经常在蔬菜旺季时多买些回家。前段时间豆角、蕹菜、茄子便宜,我买好多回家,洗干净了晒干,以后想吃的时候拿出来泡泡炒了吃,或者做酸豆角、酸蕹菜吃,这样不是很好吗?(实习生严翠采访记录)

  “什么东西涨得厉害咱就不吃什么”

  韩大桥,男,家中4口人

  河北省河间市果子洼乡,建筑工人

  家庭总收入:900元/月

  7月生活支出:菜60元,面50元,油40元(油价贵了两块),米85元(没有肉涨得邪乎),烟酒40元,肉15元(没特殊情况就不吃了),西瓜25元(给孩子解解馋),工地午饭60元(和原来一样吃不痛快),水电费45元(和原来一样用着揪心),合计365元,比涨价前多了47元

  我在工地干活儿,一个月最多挣900来块钱。

  那天,下雨了,工地没开工,我跟媳妇去赶集了,走到肉摊前就说:“给来四斤肉。”媳妇直冲我瞪眼,我心想:瞪什么瞪,天天干活也不说给弄点好吃的,平常你买菜我没办法,今天我得做个主,吃顿饺子,再炖个肉吃。卖肉的乐了:“四斤半,十一块一斤,一共四十九块五。”我当时就愣了:“十一块钱一斤肉?”卖肉的很奇怪地看着我,媳妇生气地说:“早就这个价了,你以为我成心不给你们买肉吃啊?”

  你说,咱庄稼人平时就指望包个饺子、炖个肉啥的改善改善,解解馋。我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四口人吃顿像样的饺子,少着说不得一斤半肉,一斤茴香?一算就得十七八块钱呐!往年茴香这种菜一块钱三四斤,今年真邪乎了,都涨到一块钱一斤。也不是说吃顿饺子这日子就过不了了,是打心眼儿里舍不得。就挣这么多钱,咱一个建筑工人又没人给涨工资,可不就得省吃省喝的,总不能今天吃了,喝了,以后喝西北风去吧?

  我还老责怪孩子他娘不省着花,敢情这一个月光菜啊、油啊、面啊的,就得花400多呢,一个月的工资就下去一半了。

  我在工地上,也不像以前对了劲儿买个菜、买瓶啤酒喝,现在就花两块钱买点包子或者烧饼,喝点白开水,舍不得吃别的,不吃什么也能过去,贵了就不吃了呗!

  原先干活累了,蹲着抽会儿烟,解解乏。也没抽过什么好烟,就抽三四块钱一包的“钻石”,基本上有两天就得抽一盒,一个月也得五六十块钱。现在一看攒不下钱啊,总不能把挣的这点全造进去吧?唉,后来就干脆不怎么抽了,对了劲儿(有时候——编者注)买一盒,实在忍不住了就蹭别人一根。瘾也不是特别大,嘿嘿!酒我是得天天晚上都喝的,干了一天活不喝点难受,庄稼人也没喝过贵酒,以前喝6块钱一瓶的“红高粱”,有个三四天我就得喝一瓶,这不物价一涨,到处都花钱多。媳妇以前就唠叨嫌我喝酒,但好歹给炒个带油星的菜吃,现在就更别提了,让炒个黄瓜不放鸡蛋都不给炒,实在不行我就弄点儿生花生自己剥着就酒吃,这花生是孩子他姨家地里种的,给了我们点,不用花钱。这不酒也换成三块钱一瓶的“沧州铁狮子”或者“老村长”了,对了劲儿就打点儿散酒,五六块钱能打三四斤,也挺好喝,将就着喝呗。

  今年夏天物价可是一轮接一轮地涨,今天你涨,明天他涨,跟比赛似的,没完了。刚开始肉涨了,心想那就吃鸡蛋呗,结果鸡蛋也涨了。唉,咱中国人最大的特点不就是能忍嘛,它什么东西涨的厉害咱就不吃什么,实在不行不还有一大缸咸菜嘛!(实习生李春莲采访记录)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