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猪之前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9:39 中国网 (来源:南都周刊)
猪 哺乳纲,偶蹄目,猪科,杂食类动物。多指家畜。猪是十二生肖之末,也称之为亥。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猪出生后5-12个月可配种,妊娠期约4个月,寿命为20年。一种以家养肥胖用以食用的动物。 ——百度百科“猪”词条 距今4000万年前,猪在温带森林里生活着,以吃动植物为生。与猪相比,人类其实很年轻,可以说,猪是人类出现和进化的见证者之一。 以打猎为生的古人,时不时会碰到这种行动迅速、长着大虎牙的动物,人一看到猪撒腿便逃。偶然有一次,人捕杀了猪,赢得了第一场人猪大战的胜利。食之味美的猪肉,开始成为人类的食物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猪的国家,至今已有9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原始家猪遗骸出土于广西桂林新石器时代遗址。从此,养猪成为是中国式农户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商周时代,中国养猪技术出现了一大创造——发明了阉猪技术,时称“去势术”,《易经》中记为“豮豕之牙”。家养的公猪到了长牙时,要将其阉割,之后猪就少了些野性,多了些敦厚。生着獠牙的猪,从此不再让人害怕。“肉食者鄙,未能与谋”,这时的猪,是特权阶级用品,猪肉大多是作为高级贡品献给君王的。 “猪山”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出现了。越王勾践先专门划出一整座大山,命人在四周挖上深沟,把猪赶入山中,让它们自由吃食。汉代以前养猪方法有两种,放牧和圈养,“猪山”里的是放牧;《诗经•大雅•公刘》有“执豕于牢”的诗句,讲的就是圈养。西汉以后,为了积肥,人们建了各种形式的猪圈,独立的,与厕所相联的,或与住房相联的,式样各异。这以后,圈养逐渐成为了养猪的唯一方式。 到了汉代,养猪成为致富的热门行业,汉光武帝刘秀的夫人马后,兄弟5人都经营养猪业,大获丰收。从出土文物看,汉代华南地区有一种“良种猪”,头短背宽,臀部及大腿发育好,具有早熟、易肥的特点。后被“大秦”(古罗马帝国)引入,用以改良那里的本地猪,育成罗马猪。到了盛世唐朝,官办养猪场规模已达数千头。宋代养猪业发展更大,《东京梦华录》记述农村养猪户到开封卖猪:“每日至晚,每群万头”,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猪多价贱的情况。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即出自这个年代。 明代不是猪的幸运时代,猪成了泛政治化的牺牲品。明武宗朱厚照因自家姓氏与“猪”同音,且本人属猪,下令“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这一禁令,几乎使全国的猪断种,次年清明节时,要用猪来祭祀,一时竟无法找到。在“闭馆锁国”的清朝,猪被引入英美,育成了大约克夏猪和巴克夏猪等世界闻名的猪种。 民国初期,猪真正走出国门,但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而停止。民国时期的生猪、猪肉还是以前的自由交易,价格随行就市。1949年,福州的猪肉零售价为50公斤40银元。而因为古代牛羊肉普及程度较高,解放初期全国养猪量为5775万头,而以牛为主的大牲畜数量比猪还多,达6002万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猪的数量迅速增长。尤其自1959年,毛泽东发表《关于养猪业的一封信》,提出猪应为“六畜”之首,号召兴办大型猪场,在全国各地大兴养猪之风。郭沫若诗云“猪之为用大矣哉,浑身都是宝,浑身都是肉……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公养为主私为辅,百子千孙寿母猪。” 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人们养马、牛、驴,都是“资本主义尾巴”要被割掉。但养猪继续受到鼓励,甚至在干校里,都会开设养猪班,有的戏称班长为“猪头”,意为“猪班的头头”。到1978年,全国大牲畜有9389万头,而猪则达到3亿多头。当时著名的莫过于“赛猪会”,每逢国庆或重要节日,各地都会给当地喂得最肥的猪披红插花,抬到游行队伍中去炫耀。 近千年的历史变革,在人类的帮助下,猪扩大了自己的家族,但不变的是它的地位。人对猪缺乏好感:脏、蠢、懒,成为了猪的代名词,泥猪疥狗、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关于猪的负面词语为数众多。 (来源:南都周刊)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