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与欧盟合作治理城市河流污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17:27 常德日报

  穿紫河,常德城区的一条普通的城市河流。她的前世和今生像中国所有城市河流的命运一样,聚集了当地千年人文历史,也正经历从蒙污到治理,逐步还清的轮回。

  穿紫河治理,与其它城市河流遭遇又有不同,在整治过程中,她幸运地受到一些新的理念冲击,成为我国迄今为止第一个与欧盟合作的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

  为什么是穿紫河?

  2004年9月,针对亚洲城市河流污染情况,在欧盟亚洲环境支持项目框架下,常德市政府敏锐地观察到亚洲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特殊重要性,联合省建设厅作为中方申报单位,在常德籍德国人彭赤焰的指导和帮助下,德国汉诺威市政府、荷兰乌特勒支市政府、汉诺威水协成为此项目的申报和合作成员。因为根据欧盟规定,申报此类项目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欧盟国家城市和一个以上的亚洲城市参加。穿紫河作为一个水资源管理项目的研究标本打动了欧盟官员的心。

  2005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申报和审核,“以常德穿紫河为例——促进亚洲城市水资源可持续管理”项目在5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05年度唯一通过欧盟审批的亚洲环境支持项目。欧盟为常德项目提供50万欧元的援助资金。欧盟常德项目的实施,无疑为亚洲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及水资源管理打开了一扇窗口。

  常德最大的市情曾经是水情。回顾历史,作为滨湖之城的常德一直为水所患,只不过原来的水患是洪水,现在的水患是水体污染。常德把穿紫河拿出来,供欧亚各国水资源研究专家解剖,是为自己寻找治理之路,也是为发展中国家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穿紫河全长17.3公里,曾经是我市城区的一条绕城水系,上世纪80年代以前,穿紫河水质清晰,是人们灌溉、航运、饮水、休闲的一方乐土。随着城区的扩大,穿紫河渐成城市内河,并因城市人口的急速增加,成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池,污染严重时,整个水体变质发黑,两岸腥臭难闻,市民避之不及。更可怕的是,穿紫河水直排入沅江,对沅水两岸居民生活饮用水和洞庭湖水质也产生了影响。

  2003年9月,经过几年的论证设计,穿紫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欧盟亚洲环境支持项目的到来,恰好给正在治理的穿紫河带来新的思路。

  欧洲的“治水童话”

  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市是欧洲著名的会展中心和大学城,也是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人口60万,与常德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它的水协拥有25家企业和研究机构。乌特勒支是荷兰的第四大城市,长期在欧洲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经验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呢?

  2006年3月14日至15日,欧盟常德项目在华天大酒店正式启动,随后,欧盟专家和常德专家在穿紫河流域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在调查报告里,欧盟专家直言了常德穿紫河现状。

  汉诺威大学环境工程学教授安琪女士直言,常德实施的防洪策略是抵御性的,而不是亲水性的,堤坝和防洪墙成为常德一个人工风景线,水的景观价值在这种策略下荡然无存,排污似乎成了穿紫河唯一的功能。而这种状况几乎是中国城市的通病。在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安琪教授向与会的中外专家展示了北京、广州、长沙等城市的立交桥下公交车和乘客在洪水中浸泡的照片。

  “为什么不利用洪水来调节城市的水资源呢?”安琪教授呼吁。

  德国汉诺威市环境保护、规划、协调、公众参与专家安德里阿斯·坦根认为,通过数据分析,常德的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比较低,穿紫河堤岸大多是人工修建;河堤坡度很高,导致其亲水性受到严重影响,即使站在堤坝上,人们离水也很远;穿紫河和沅江之间的交流由于泵站控制,生物繁衍没有连接的进出通道,因此穿紫河的生态系统不是一个稳定的、自然的系统,生态率很低,生态的多样性受到制约。

  荷兰乌特勒支市政管理专家卡斯先生指出,由于常德的雨水、污水没有分流,导致地下水容易进入地下管网,特别是老城区的下水管网是合流制的,污、雨水混合使污水处理厂无法正常的处理污水,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利用率大大降低。欧拉夫·乔治先生是汉诺威的水资源管理专家,他指出多年来常德市城区因为土地和小区开发大量的沟渠、水塘被填埋,加上道路和小区地面硬化面积无限扩大,城市雨水的渗透率大为下降,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空前的压力,这是城市中心区爆发洪水的主要原因。

  污水处理、水资源管理和城市发展专家彭赤焰先生认为,穿紫河河流的形态是非自然化的,不能通过重力自流,沿河泵站过多,

能源消耗过大,控制系统的维护成本非常高,也非常复杂。

  德国资深水资源管理专家、应用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奥普瑞希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穿紫河流域缺乏统一的流域管理体系,以及中国的涉水法律没有建立在流域管理之上,是中国城市河流治理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穿紫河一条河的问题,它牵涉到整个亚洲城市河流的共性!不幸的是,今年来我国连续爆发太湖蓝藻事件、济南暴雨事件等等,无一不是欧盟专家发言的生动注脚。

  其实在德国、荷兰考察和培训时,看到他们城市建于

二战前的供排水系统在过去了近70年还在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水电站水坝旁边,工程师们专门为鱼类繁衍设计建造了“之”字型的回游通道,中国的官员和专家被震撼了!在70年前,他们就考虑到了城市未来的承受能力和生物繁衍的需要。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与水的关系仍处在低级阶段。

  流域管理,是欧洲国家对河流管理的最大经验。他们不主张修建很高的堤坝,将洪水挡在自己的城市之外。“如果上游的城市都这么做,那下游的城市只有将防洪墙越修越高。”城内、城外都会成为洪水肆虐的地狱。长期以来,欧洲每条流域上的城市一般都采用天然的河堤;居民小区内修建有一些过渡的蓄水池,类似于小区的一块湿地;除了

机动车道,所有的道路都是透水性好的植被,有利于雨水的渗透。他们在水资源管理领域有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尽量让雨、污水消化在当地而不是将它们堵在城市之外,成为下游城市洪灾起源。

  欧盟专家在常德紫桥小区调查时,一位大妈向专家们反映,一下雨小区院内就涨水,专家们仔细查看了小区的雨水排水系统和下水管道,大妈根本没有想到,就是他们平时熟视无睹的水泥地面和简易、狭窄的排水管道,成为小区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

  好的理念比盲目行动更重要

  作为一个非实体工程和投资项目,欧盟常德项目的价值意义体现在哪里?

  “它的意义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河流治理的理论支持,颠覆了我们‘水来土掩’的老观念。为我们发展中国家指出了一条已经得到验证的正确方向。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比盲目行动更重要,因为前者能有效降低我们的治理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湖南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朝晖这样总结这个项目的价值。

  去年年底,中方项目官员及专家考察团一行8人赴德、荷接受了欧盟专家的培训。今年5月,首届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论坛暨欧盟亚洲环境支持项目第一次国际会议在常德召开。10月中旬,中方又将选派20名官员和学者、专家去德国接受辅导培训。一次比一次强化的理念,使我们的官员和学者、专家们慢慢发生了改变。常德作为水资源管理领域新型理念的最早受益城市,观念的转变自然更快。5月16日,常德市规划局和汉诺威水协签订了水资源规划意向性协议,市政府拟投资150万元,请欧盟专家指导我市的水资源规划。

  “也许我们一时半会还看不到它的实际作用,但我相信,经过培训的官员专家正在工作中慢慢影响其他人,他们的一些意见部分被采纳,至少常德市政府已经迈出了宝贵的一步。即使我们目前还不能将欧洲的一些好的经验采用过来,但我们决策时已经有了另一种思路和声音,这就是进步。”湖南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唐道明先生充满乐观的表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