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建议我国应增加对北极科考投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吴晓鹏 实习记者 钟啸 这个夏季,前往北极成了时尚。 俄罗斯8月2日在北冰洋海底插上本国国旗之后,加拿大、美国、丹麦等国也迅速展开了北极之旅。 这些最近突然增加的北极行动,在公开的表态中都被说成是几年前就已计划好的,并且是纯粹的“科学考察”,与俄罗斯插国旗无关。 但这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海所知道的情况不同。7月11日,他与美国科学家开会讨论北极课题时,美国的“希利”号科学考察船还没有打算8月份去北极。 严寒的北极过去只是探险者的圣地。可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海冰退却,北极资源开采的成本在降低。通常的说法是,全世界有大约25%的油气资源隐藏在北极,北极圈因而有“第二个中东”之称。从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路,也有望成为未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黄金通道。 “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之下,我们预计各国对北极资源的开发上未来一二十年会有较大的投入,”张占海说。 争夺“第二个中东”的新一轮激战由此打响。8月23日,全俄世界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维克多·波谢洛夫宣布,对从北冰洋底提取的土壤标本的初步研究表明,北冰洋大陆架是俄罗斯领土。这一科考成果使俄罗斯更有可能在200海里经济区之外再得到120万平方公里的北冰洋领土,从而拥有蕴藏于此处的90-100亿吨油气资源专属开发权。 雪藏的石油 成立于1989年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张占海曾作为领队和首席科学家,参与了中国的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据他介绍,中国的第三次北极科考计划在明年进行。 “目前中国对北极的介入比较有限,仅限于科学考察,”张占海说,“研究的范围也主要是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开展过对于北极资源的具体调查。” 而一些北极圈国家凭藉地利之便,对北极的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工作早已展开。挪威对巴伦支海的石油已进行过系统的勘探,按照它的时间表,到2025年左右就可以实现对欧洲石油的供应,“它是将北极的石油作为一种战略储备来供应欧洲的”。 美国上世纪80年代就在阿拉斯加北部进行石油开采。俄罗斯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勘探也已展开多年。 “还有拉普捷夫海、西西伯利亚海、东西伯利亚海等油气资源也很丰富,但具体勘探工作还没有做起来。”张占海说。 一项经常被引用的数据——北极含有全球25%的未被发掘的油气资源,来自于美国地质勘测局。如此计算,北极的油气资源约为1000亿桶。 但英国《经济学家》援引美国地质勘测局工作人员Don Gautier的话说,他们从来没有对北极进行过系统研究,也无法给出关于北极能源储量的准确数据。 北极冰雪圈由陆地冰川和海水冻结所形成的海冰组成。2004年,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发布的气候评估报告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过去30年间,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海冰量下降了约8%,海冰面积总共减少了98.84万平方公里,比美国德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两州面积总和还要大。 今年8月17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卫星监测数据显示,北冰洋海冰面积再创历史最低,只有202万平方英里,比2005年9月21日海冰融化季节的205万平方英里还要小。 张占海根据他的研究预计,北极夏季的海冰将在2040~2050年消失。海冰退却在降低能源勘探与开采成本的同时,其带来的航道资源也非常丰富。 眼下从中国到欧洲的海路只能绕行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绕一个大圈,而如果走北极航线,可以节约2500英里,约为45%的路程。同时,如果加拿大方面的航道开通,从中国到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海路航程也会大大缩短。 加拿大这几年一直在致力开通北部航道,以便运输冬季食品和物品。而在俄罗斯这一侧,近十年来海冰大幅度退却,在破冰船帮助下已经可以通行,“预计未来十年,夏季的通航可能性很大。”张占海说。 除了油气与航道外,北极海冰的退却,也将为渔业的开发带来新机遇。 百年争夺 对于这样一块“雪藏的宝地”,各国都希望成为他的主人,俄罗斯第一个动手了。在张占海看来,这次行动与俄罗斯的国家战略紧密相关。 “俄罗斯这次去北极,我们分析这张牌是试探性的,试探各国的态度,能源加军事,普京期望以这两大支柱支撑俄罗斯的复兴。” 美国这边,俄罗斯的插旗行为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1957年。当时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国内一片震惊与恐慌。 只是这一次,他们震惊之余并不恐慌,倒是表现出幽默的一面。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汤姆·凯西迅速作出反应:“我不太清楚他们在海床上放了一面金属旗子,一面橡胶旗子,或是一张床单,无论如何,这种做法都没有法律地位和效果。” 加拿大外交部长麦凯表态:“这不是15世纪,你不能随便走到一个地方,插上一面旗子,然后就说这是你的地盘了。” 比口水战更有力的是行动,这方面谁都不甘落后。 8月6日,周末刚过,满载着美国科学家的海岸警卫队快艇出发了,他们将测绘确定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延伸的范围。 同一时间,加拿大总理哈珀亲自带队,展开为期三天的北极之旅。哈珀宣布将在北极建立新的深水港和军事训练基地,并宣称“北极主权的首要原则就是利用它,否则将失去它”。 一周后,丹麦科考队动身了,他们将试图证明北极2000多公里长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丹麦王国名下的格陵兰岛的大陆架延伸部分。而俄罗斯和加拿大曾宣称,该海岭是自己领土的大陆架延伸。 瑞典也宣布不久将把一艘动力很强的破冰船开到北极点,停在那里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 对北极领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过一轮争夺,当时英国、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都想染指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这些国家在1921年召开斯匹次卑尔根会议,签订条约,决定该地区的领土主权归挪威,但其他签署条约的国家有权利在这个地区进行非军事活动,如采矿、渔业、科学调查等。中国也是缔约国之一。 冷战时期,苏联在北极曾建立31个冰漂浮站,进行水文、气象调查,以及海底测量,“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监听美国方面的各种活动”。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任何国家均可把其海岸线200英里以内的水域当作专属经济区,而海岸线350英里以外的大陆架主权也归该国所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大陆架远到足够名正言顺地对北极提出主权诉求。 在北极圈内有领土和领海的有8个国家: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按照该海洋公约,任何国家想要在北极地区认领区内某部分资源的所有权,必须要在加入公约10年之内提供证据。俄罗斯的期限是2009年,加拿大是2013年,而丹麦是2014年。 美国此前没有加入此协议,没有主张领土的权力,但布什政府现在正寻求通过该公约。 目前各国在北极的争端,主要集中在北冰洋中部附近一块相当大的国际公共海域,俄罗斯正在论证北极点附近的这片海床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但从目前来看其证据还不十分充分。 中国的破冰梦 对北极的争夺,不限于北极圈内的国家,圈外国家近年在北极的活动也非常频繁。 德国、英国的破冰船每年都去北极考察。日本没有派出破冰船,但它的海洋调查船每年会和美国、加拿大联合对北极进行考察。 法国、意大利、韩国都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了考察站。中国的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也于2004年7月在这个群岛上建成。 杨惠根是黄河站首任站长,目前担任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非环北极国家,即使要求权利的话,也是一些公海里的权益。 “我们在北极没有一寸领土,也没有一寸海域,过早地表达(某种诉求)反而会影响我们国家战略的实施。”杨惠根说,“如果北极真的是一个大油库,我国要和哪个国家合作,要不要开采,包括潜力的评估,这些都是国家战略要考虑的问题。” 但张占海认为,随着经济崛起和能源的紧缺,中国应当在北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在北极的考察应当和环渤海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挂起钩来。 “我们建议国家加大对北极的科考投入,同时也希望国家尽早以和平开发的形式让我国的航运、石油勘探开采公司与北极圈各国开展合作。否则很多事情一旦形成一种格局以后,再想参与进去就难了。” 中国的石油航运企业眼下在北极还没有动作。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宣传人士表示,中海油目前没有北极业务。中国海运集团方面也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开发北极航道的意向,“因为北极开发的费用很高,我们也没有破冰船等设备。” 目前中国执行极地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科学调查船,还不具备能源调查的功能,海洋气候调查的能力也比较弱。张占海为此希望中国尽早研制具有破冰能力的科学调查船。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曾在2002年对“雪龙号”进行过改造,公司营销部的陈经理说,他们正有意生产在北极附近航行的破冰型类船舶,虽然破冰能力不如专业破冰船,但能够在破冰船开过道的水道上航行。 “现在还没有接到订单,如果今后市场需求起来了,我们也会尽快做起来,也可能考虑与环北极国家进行合作。”陈经理说。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