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周边发展的“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6日11:10 北京日报

  家住通州区马驹桥镇的李桂凤几年前没想到自己能到外企“做”手机。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星网工业园里,李桂凤的工作是在手机生产线上负责两个部件的安装,每天在芬兰艾科泰的手机生产线上,李桂凤和她的同伴们用一双双灵巧的手将电子部件安装到线路板上,一个接一个,迅速而准确。

  李桂凤务过农,开过小卖部、理发店,但让她最满意的,是在开发区的这份工作,她说自己和高科技公司高效率的工作节奏特别合拍。

  大兴区瀛海镇27岁的张毅对自己在做临时工时就能被派到国外进修,至今仍感触良多。在开发区的SMC(中国)有限公司里,他获得了这样的机会。SMC(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气动元件制造销售公司的海外独资子公司。1997年职高毕业后进入SMC实习,张毅由于表现突出,2000年被公司派往日本研修,当时他是同行11人中惟一的临时工。现在,张毅已经是SMC制造三科CG组班长,成了公司的管理人员。

  开发区人事劳动局局长赵莉的脑子里,“存”着一个“农村人力资源库”,里面涵盖了开发区建设征地所涉及的亦庄、马驹桥、瀛海、台湖四镇的相关待就业人员。“他们不是开发区建设快速推进中的‘包袱’,而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赵莉总是习惯性地扭转人们的成见。2000人超过就业年龄,7000人在就业年龄范围内,其中49%已经在岗,43%有自己的生意无就业要求。有8%的人就业需要政府协助,这部分约500人左右。说起这些数字,赵莉不用翻任何资料,也不用掰手指头算。一套“征地拆迁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系统”天天在她的电脑上更新着,情况早已烂熟于心。而她所负责的开发区内跨国企业针对周边农民的用工招聘会已经组织了多次,北京奔驰、中芯国际、SMC、联合利华、可口可乐……跨国企业的就业岗位,送到了开发区周边农民的家门口。

  2000年至2006年,开发区累计培训周边农村劳动力7820人,大大提升了这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从一次性安置到持续性开发,从一次性培训到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开发区带动周边发展的目标无疑更长远。在开发区的发展规划中,明确写着,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土地收益中建立被征地农民保障基金,用于补贴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开发区已为3万余名农民工建立了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打造“北京·亦庄”品牌,用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的话说,这将是开发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其实,用“北京·亦庄”“代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品牌,是始于去年的一个悄然改变,事实上是开发区本身与周边地区的深度融合。

  今年年初《亦庄新城规划》批复。按照规划,2010年,新城规划人口规模为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5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亦庄新城的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

  新城将给开发区和周边的发展带来更值得期待的愿景: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功能区的亦庄新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聚集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是辐射并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之一。

  无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服务和带动更大范围周边地区的“引擎”。RB11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