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虚假广告应及时“泄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09:35 中国新闻出版报

  本报见习记者 王莹

  每年两会上都有七八十件关于整治虚假广告的议案和提案,尽管部分广告主因违规发布广告而“触礁沉没”,但媒体上的虚假医疗广告至今仍难以根除,甚至又有“抬头”态势。为此,《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近日对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委员会主任梁勤俭进行了专访。

  诚信缺位滋生更多虚假广告

  《中国新闻出版报》:今年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和《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先后施行,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虚假医疗广告?

  梁勤俭:这主要缘于两点,一方面是国家管理机构几乎一直采取的“严堵”的方法,少有疏通之道,广告主必定要寻求机会“泄洪”。另一方面,

医疗广告曾经长期给一些媒体带来高额经济效益,有的媒体一年因此收入上亿元。媒体对医疗广告产生了一定的依赖。

  一旦禁止刊播,广告总量下降,对这些媒体的收入肯定会产生影响,违法广告能够在一些媒体堂而皇之地刊登,根本还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所以极容易反弹。

  此外,现有媒体广告刊播监管体制不健全,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协作;管理部门执法尺度的把握、执法环境是否公平等问题也造成了监督失范、难以治理的原因。

  《中国新闻出版报》:国外类似的情况多吗?为什么?

  梁勤俭:发达国家很少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在这些国家有一整套规范的法律法规和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全社会都在遵守诚信准则。如发现有虚假广告,消费者一告一个准,且都是重罚。而在国内,诚信缺失不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一个医治肿瘤虚假广告一次只需付几千元广告费,而他们从一个消费者身上就可能牟利10多万元,即使被查出不诚信,这些机构往往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刊载虚假广告的媒体,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自律难 媒体缺乏刚性制度

  《中国新闻出版报》:据了解,部分媒体已经建立起一套内部虚假广告惩治机制,提高自律和警觉性。您觉得自律能否根本解决虚假广告问题?

  梁勤俭:行业和从业者的自律都是必要的,但单靠自律远远不够,光靠简单的行政手段也不能长久,应该由市场、行政双管齐下,共同规范。当然,这是全社会的责任,不是光靠媒体就能解决的,还要跟当地工商、卫生局挂钩,如果治理不好,政府主管领导甚至应该考虑“挪位”。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觉得治理虚假广告关键是什么?

  梁勤俭:刊播虚假广告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利益在作祟,现在媒体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许多媒体的广告量其实是减少了,生存也越来越困难,有的媒体经营者急功近利,见钱就想赚。报刊出于生存的无奈,也应该有道德底线和政治底线,说什么也不应该再发布这种伤害政府形象和群众感情、损害老百姓利益、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广告。

  由于各地审查检测监管力度不一,地方保护主义横行,导致有的监督时紧时松、此消彼长,广告商等风头平息下来又能继续兴风作浪。所以说,能否长期坚持一个标准进行监督是个关键。

  罚媒体 整治违规应下狠药

  《中国新闻出版报》:媒体作为虚假广告的“中转站”,需要如何对刊登广告行为进行规范?

  梁勤俭:我认为整治媒体虚假广告,首先应该从源头上重罚广告主。对于刊播虚假广告的媒体,要下狠药,不良广告主和代理商、刊播了类似广告的媒体,都应该上“黑名单”。另外还应跟社长、台长、总编辑的政绩考核挂钩,而不是仅跟广告部主任有关。也应该形成诸如“刊播虚假广告可耻”的舆论。媒体发布了这样的广告,社长、台长、总编应该抬不起头来才对。

  《中国新闻出版报》:除此以外,您认为还有哪些整治的办法?

  梁勤俭:我认为可以进行跨地区交流,异地监督,甚至可以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监督网络,举报就有奖励。这样可以避免一个地方部门之间或互相庇护、或故意刁难等问题。

  此外管理部门不能一罚了事,罚对于广告商来说没有太大的威慑力,尤其目前处罚弹性太大。如果对违法广告主一罚就罚得他倾家荡产,就不会有这种屡禁不止的情况滋生和蔓延了。

  重罚之外,我建议政府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还应该有更好的形式,以疏导为主。

  总之,建立规范健康绿色的广告市场,监督机制要健全,管理体制要有保障,执法力度要一致,最后还要靠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支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