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重九”前的五次秘密会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09:47 生活新报
云南是全国各省响应武昌首义最早的省份之一,这与云南特定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经过五次秘密会议,以讲武堂师生为核心的昆明重九起义即将拉开响应首义的帷幕。 革命党人掌控云南新军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云南有志青年东渡日本留学者有上千人。1905年,李根源、唐继尧、罗佩金、叶荃、张开儒、杨振鸿、吕志伊等数十人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立的“同盟会”,成立了“同盟会云南支部”。 1906年,“同盟会云南支部”的杨振鸿等人从日本回到云南,先后创立了“滇学会”等“同盟会”外围组织,并在云南各巡防营及第19镇新军中发展组织。1906年后,云南建立了以昆明、腾越(腾冲)为中心的“同盟会支部”,联络爱国革命人士,组织了许多革命团体,开展革命活动。 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办,在李根源担任总办后,大批留日学生和“同盟会”会员等革命党人被聘为教官,掌握了讲武堂的实际领导权,讲武堂成了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培养革命军事骨干的重要基地。 1911年春,经李根源、罗佩金推荐,蔡锷从广西调到云南,被任命为第19镇37协协统(旅长)。蔡锷虽然不是“同盟会”会员,但他与李根源等人均为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民主思想,暗中与“同盟会”保持着联系。为了将云南新军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他精心安排了不少讲武堂教官到37协中任职,如罗佩金任74标标统(团长),李鸿祥、唐继尧、顾品珍、刘祖武、谢汝翼、庾恩旸等人分别担任了各步、炮营管带(营长)。与此同时,讲武堂甲、乙、丙班及特别班800余名学员被分配入伍,或到新军中见习,与军队里的革命党人互相配合,协同进行革命工作,从而进一步掌控在昆部队的基层力量。当时,除73标标统丁锦(起义后负伤率卫队败逃)、一营管带成维铮、二营管带齐世杰(起义后率3个队趁乱逃跑)外,74标、炮标、工兵营、机枪营及73标大部分官兵均赞同起义,革命力量已超过清军。
五次秘密会议商定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枪响,爆发了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首义。清政府在昆明的统治者大为恐慌,下令昆明戒严,拟捕杀革命党人。为了响应武昌首义,在滇革命人士积极行动起来,10月16日、19日、22日、25日和28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唐继尧、刘存厚、沈汪度、张子贞、黄毓成等人在昆明秘密召开了五次会议,决定:李根源率73标攻打军械局和五华山;罗佩金率74标攻打东、南门及云南总督行署;炮标由庾恩旸等人率领以炮火支援进攻五华山、军械局及总督行署的步兵;张子贞率讲武堂在校学生在城内接应;机枪营分别配属各攻击部队;以74标三营为总预备队,位于北仓坡上。全体起义部队务必于10月31日拂晓占城昆明4城门及圆通山,开始总攻击。 在5次秘密会议期间,顾品珍、李烈钧、刘祖武等讲武堂教官,也“随时集会,密谋革命之策略,议定对新军以及讲武堂必须加紧训练,积极准备发动革命。”朱德、范石生和董鸿勋等一大批讲武堂毕业生也分别在昆明大观楼和西山等地召开秘密会议,制定计划,积极准备武装起义。一个由讲武堂师生发动的推翻满清王朝、埋葬封建帝制的云南革命,已如刀出鞘、弹上膛、箭在弦,一触即发! □ 探秘·讲武堂的师资生源 讲武堂“倾校整体”成反清义士 在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号召中,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倾校整体”成为反清义士,这在全国当时各类军校中是独一无二的,称得上是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打倒封建皇帝的军校。 我们可以从它的师资和学生来源两个方面管中窥豹。 师资力量 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办伊始,即聘李根源、张开儒、沈汪度、唐继尧、李烈钧、顾品珍、罗佩金、方声涛、赵康时、李伯庚、李鸿样、刘祖武、张子贞等一大批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为主要军事教官。在讲武堂的文化教员中,如范如欣、张杰等人皆为进士,其他人也都是或“饱学宿儒”,或从国外留学归来,精通文理,对近代自然科学(时称致格学)多有创设者,形成了一支以军事教官为主各科教员齐全,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之始教职工的政治成分是: 教职员工总人数:47人。同盟会会员人数:17人;各革命党派人数:11人;倾向革命者人数:8人;政治态度不明者:11人。 即使在“政治态度不明者”中,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反动分子。讲武堂的教官们除了严格要求学员苦练军事技术和进行文化学习,成为文武兼备者外,更利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机会,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宣传“只有推翻封建帝制才可救国救民”的政治主张,并在学生中秘密发展“同盟会”会员,出版发行由孙中山题写刊名的《云南》杂志,李伯庚等教官还把在昆明“丛正书局”得到的大批《民报》、《大讨论》、《革命军》等进步书籍和宣传品带进学堂,发动学生传阅。 学生来源 云南陆军讲武堂最初设置甲、乙、丙3个班(即第1、2、3期学员班)。 甲班:学员选调新军第19镇队官(连长)、督队官及管带(营长)等各级军官中文化较高者复训,分成两个学员队,第1队66人,第2队49人,共计115人。 乙班:学员从各巡防营中具备监生、贡生、武举等“功名”的中、下级军官中选调,经过考试合格者入堂复训,学员亦分成两队,第1队61人、第2队33人,共计94人。 甲、乙两班学员209人,全为步兵科,学制均为1年。1910年毕业后又各选学员80人,共计160入堂复训。这两个班的学员虽然实际上等同于军官培训班,但经过讲武堂的“从严教训”,学员转向了革命一边,不少人如董鸿勋、文鸿揆成了反清英雄人物。 丙班:该班实行对外招考青年学生,共录取142人。这些学员均为17岁至22岁者,身体强健且有“秀才”或中等学堂以上文化程度的毕业生,经过学科(国文、历史、地理、代数、三角、几何、物理、化学等)考试及格,再经视力、听力、体重、身高、肺活量、下肢各部等检查合格者,予以张榜录取。入校后不久便与原云南武备学堂和随营学堂并入的200名学员合编为两个队。第1队187人,第2队155人,共计342人。 丙班学制为两年半,属于“正规的军事学堂班”。丙班生必须接受“养成教育”,即:从列兵、军士到军官分阶段的全面系统的正规军事教育,同时须先在校内接受数、理、化及外语(英、法两种任选其一)的普通新式文化教育,考试毕业后再分配到第19镇,接受3个月入伍期的新兵教育,期满后方可回校受军士、军官教育。嗣后的黄埔军校和其他中国军校均沿此规,这种最基本的军事教育可以说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一个创造性的贡献。此外,丙班生不仅文化素质明显高于甲、乙两班学员,而且无旧式军官的恶习,思想也比较进步。 特别班:1910年初,云南陆军讲武堂又开设了附班,特授学术,所以又称为“特别班”,由炮兵教官刘祖武任班主任,半年后这批学员分入工、骑、步、炮4大兵科进行轮流学习。由于录取者开始仅有胡瑛等不足30名云南两级学堂的有志从军青年考入,难以编成1个队,遂又从丙班学员中择优挑选,补充为100人。朱德等人就是此时提升进入特别班的。 李晓明 詹霖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