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张牌与镜湖的“路线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10:05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王运宝 三张牌是镜湖转型的着力点,如果把镜湖区比作一个大舞台,它们就是一个舞台上的三场戏。 第七届旅博会、第六届凤凰美食文化节和华强旅游城开业,都将在2007年国庆节前后精彩登场,节庆活动+大型会展的双重效应,将推动镜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出现一次“井喷”,成为2007年镜湖转型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三个大型活动背后,是镜湖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要着力打造的三个平台:商贸流通发展和改革示范区、都市休闲旅游示范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韩卫民告诉《决策》:“镜湖要打好这三张牌,这是镜湖发展的三个方向。” 那么,镜湖区三大示范区的着力点将是什么?通过示范区建设,将勾勒出镜湖转型什么样的路线图? 商务改革“试验田” 以7月3日的商贸流通改革示范区联席工作会议为标志,镜湖区的商务改革正式起步。镜湖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安徽省商务厅的改革“试验田”? 首先,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镜湖区,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上底气十足,在安徽省4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的城区中,镜湖的三产服务业是最强的,数字是最直观、最权威的佐证。2006年,镜湖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在全省名列第三;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居安徽省辖市区第一;人口密度安徽省第一;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亿元,占芜湖市总额的5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4亿元以上,居安徽省第一。这些都为改革提供了基础性的物质前提。 其次,镜湖区内各种商业业态齐全,构成镜湖区商贸流通业的“基因工程”。目前,在镜湖区内,既有传统的大型百货商店,也有品牌专卖店;既有现代化大型超市,又有各种会员店、社区便利店;既有外资企业,又有本土企业。特别是世界级大卖场的入驻,提升了城市的品牌和知名度,初步形成了大商业的格局。 从商贸流通改革示范区背后的宏观战略背景来看,安徽省被国家 商务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推动农村商品流通方式发生了深层次变化。随着农村商贸改革的深入,对城市商贸流通体制、商品流通效率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加快城市商贸流通的发展与改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2007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服务业领域的各项改革。镜湖的改革可谓“恰逢其时”。对镜湖来说,通过改革试点,将实现怎样的前景?韩卫民介绍说:“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突出新镜湖商贸业‘山水、时尚、人文、和谐’四大亮点”。具体来说,“山水商区”是依长江、青弋江形成商贸旅游观光带,抱镜湖、赭山全面打造皖江地带的中央商务区,使商贸、物流有机统一,购物、观光融为一体。“时尚商区”是现代化高中档商务楼宇、众多星级酒店汇集,更新的商业业态、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充分发挥对时尚信息的发布功能,塑造成安徽的时尚之都。“人文商区”是作为近代中国较早的通商口岸及徽商文明的集中体现,芜湖深厚的商业历史文化底蕴将赋予镜湖区商贸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为其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和谐商区”是积极创造便民、健康、公平、快捷的消费流通环境,加强管理、服务,商贸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和谐共进,充满活力。 在初步形成的试点方案中,镜湖确定了三大发展、三大体系、三大创新和十大工程,简称“3331”计划,可以说,这是一个完整的路线图,卢仓报认为,通过改革,镜湖要变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为“大商贸流通”的概念。未来着力培育1-2家销售规模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力争产生1家进入全国流通企业百强的企业,2-3家进入安徽省十强的企业。 “山水园林”的诗意休闲 每一位路过芜湖长江大桥的人,都会看到一块巨幅广告牌———第四代主题公园方特旅游城。关于10月1日华强旅游城开业的话题,在镜湖区和整个芜湖都已经成为“沸点”。 旅游业号称第三产业中的“无烟工业”、“绿色工业”,以华强旅游城为代表,都市旅游休闲示范区将成为镜湖区的第二张牌。卢仓报告诉《决策》:“芜湖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缺少有效整合,像一串散落的珍珠,华强旅游城的建成开园,将是芜湖市实现旅游产业的整合提升,实现由旅游周转地到旅游集散地、目的地的重大契机,也是镜湖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旅游城的设计接待能力,每年300万人次,而2006年镜湖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与入境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完成约15亿元。华强旅游城建成之后,一个项目一年就是2006年全部接待人数的17倍。“从景点上进行突破,景点建设完成之后,就崛起为旅游产业链。”卢仓报认为,镜湖区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滨江公园、芜湖古城、美食街二期、镜湖新城、神山公园、汀棠公园等大项目的推进,芜湖市正在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作为芜湖市的中心城区,镜湖区拥有芜湖市最集中的都市休闲旅游资源,必将成为都市休闲旅游的最大载体和最大赢家。据卢仓报介绍,安徽省旅游局江山局长要求镜湖区抓旅游业由自发转向自觉阶段。在发展目标上,从支柱产业到主导产业甚至是主体产业的转变;在产业类型上,从物流偏重型向人流、物流并重型过渡;在行业主导上,形成从部门抓到全区抓的局面,多元化投入,形成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组织体系。 发展镜湖旅游业,必须树立大旅游概念,实现产业联动,以旅游促商贸,以文化带旅游,卢仓报认为,着重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白天和夜晚的关系,把风景观光游和娱乐消费游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区内游和区外游的关系,实现镜湖旅游目的地和中转站的有机结合;三是环境和政策的关系,建立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体系,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省内和省外的关系,精心做好旅游项目策划和宣传,努力寻求外地大品牌企业的支持;五是体系和体制的关系,既要抓好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人才体系等体系建设,更要建立起科学、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镜湖区商务旅游局副局长吴慧莲认为,打造安徽省都市旅游第一区,是镜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作为朝阳产业,都市休闲旅游业正成长为镜湖区颇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潜在的支柱产业。以景点开发突破、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链,未来的镜湖不仅有高档商务楼宇,还会更加显山露水,将是一种“山水园林、江南碧玉”般的诗意休闲生活。 2.5产业的“点金术” “有所为,必先有所不为,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进与退之间体现的正是镜湖转型的发展方向,更是镜湖发展的重点,工业强市是芜湖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镜湖区要围绕芜湖市的主导产业,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区,这不仅是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服务,也是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韩卫民告诉《决策》,面对工业企业的逐步退出,镜湖区要演好自己的角色,生产性服务业是最佳选择之一。 生产性服务业又被称为“2.5产业”,因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而得名,它既是制造业的延伸,又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工业生产的企业将分销、研发、设计、物流等环节外包给服务性企业后形成的。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决定现代制造业附加值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在上海浦东的一个村庄,围绕着通用汽车,形成了产前的研发、创意与设计,产中的生产服务、广告,产后的流通与金融,以及白领人员的生活居住等全方位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那么,在镜湖转型中,如何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呢?韩卫民认为:“镜湖要围绕芜湖市及周边已经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它们服务,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芜湖市最重要的发展战略,特别是汽车产业、新型建材产业以及电子电器产业集群。目前,芜湖市围绕奇瑞汽车及零部件的企业有300多家,围绕空调家电的企业有1700多家,再加上芜湖市周边的铜陵、马鞍山、巢湖、宣城等地的工业企业,都为镜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机遇。特别是汽车产业,被称为“工业中的工业”,产业带动性之大举世公认。因此,韩卫民认为,围绕这些主导产业,关键是如何运作,建设一批适应他们需要、围绕生产与贸易服务的楼宇和配套服务设施,再加上政府的引导,在镜湖建设若干个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是完全可能的。 三张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作为服务业中的三个细分部分,相互促进。如果把镜湖区比作一个大舞台,它们就是一个舞台上的三场戏。因此,卢仓报告诉《决策》,“三个示范区的建设,都是系统性工程。”-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