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逼出高考“神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18:13 新世纪周刊

  在临川二中校办公室主任熊海水看来,一中、二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被逼得没办法的结果。此前,两所学校曾经在“教育产业化”的边缘徘徊不定。

  熊海水介绍说,2002年,由于受到“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不堪财政重负的临川区政府曾打算让高中教育“ 断奶”,把两所学校推向社会。其时,香港一家企业在考察过一中、二中的办学能力后,想出资买下两所学校。但在抚州市教育局前任局长游若飞的斡旋下,抚州市市政府决定,将原来归临川区管的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与抚州一中组成临川教育集团,由抚州市政府直接管辖。这意味着,在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抚州市政府接下了三个财政负担。

  临川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邓高平证实了这个说法。他介绍说,目前,抚州市政府每年都要支付三所学校初中部所有老师的工资,至于高中部,市里只付三校在成立集团时上报的那部分老师的工资,“至于各个学校后来自己招聘的老师,我们就管不了了”。

  学校之所以可以不通过市人事局自行招聘老师,是源于“教育产业化”时期的放权思想,当时临川区政府许诺,允许学校有“五个自主”:办学自主、招生自主、人事自主、筹措经费自主、使用经费自主。一中校长办公室主任徐武平说,现在,这“五个自主”虽没能完全实现,但这个政策优势已经足以支持学校的发展。在他看来,一中既区别于那些完全依赖政府财政的学校,也不同于那些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民办学校。

  徐武平说,抚州市政府的财政支持只能解决学校发展的部分需要,剩下的资金缺口由一中自己解决。除了正常收取学费外,向学生收取择校费是他们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收取择校费”得益于市政府给的政策。

  在一中校园内教学楼的墙壁上,挂着一面收费公式栏的牌子,关于择校费有一套复杂的计算公式。如果是外地学生来一中,则需要一次性缴纳3年共24000元的择校费。但如果是本地学生分数不够又想读一中,则需在与分差相对应的一个交费基数上,加上分差与100的乘积。比如学生低于

分数线15分,则需要交纳4000+15x100,也就是5500 元。这里的“100”是每差一分需交的款项。

  “收归市里管辖后,一中的招生平台也扩大了”,徐武平说。原来归临川区管时,他们只能在该区和下属的镇、农村招生,而现在他们可以在整个抚州地区招生。集团刚成立时,省里甚至鼓励他们面向全国招生,集团甚至专门成立宣讲团四处扩大影响,出现了上述“在周边地市设立招生站”的情况。在邓高平看来,临川一中由一所“普通”的省重点中学开始变得不普通,拐点就在这里。

  临川一中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

  与这个数字一同增长的是一中学生的人数。2002年左右,一中只有约4100人,到2007年,包括复读生在内,一中已有11000人。

  临川:进士之乡

  江西临川素以盛产才子著称。在上顿渡镇中洲公园内的临川文塔前,王安石、晏殊与晏几道父子、曾巩与汤显祖的名字在“临川人杰谱”上十分醒目。

  事实上,临川不仅是才子之乡,也是进士之乡。根据《临川县志》的统计,在自宋至清历代王朝的175次考试中,金榜题名的临川进士就有726人。仅仅在南宋咸淳元年这一年,临川就有22位进士高中,占当年全国录取进士总数的7. 33%。一时间,公卿耸观,朝野震动。

  独特的周边生态

  特约记者/张鹭

  “招租”成了周边的主要产业,对学生包吃、包住、包洗衣服。不仅当地人,一些陪读家长和老师,也做起了招租生意

  洲下作为离临川一中最近的社区,距其对面的一中仅3分钟路程。“在这里,住在你前面、后面的,都可能是你的同学。”一名住在洲下的学生不无感慨地说。

  1.7万外地学生和家长

  每到放学时刻,近万名学生走出校门就成为一道景观。走出校门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穿过马路、走过一条布满招租广告和小餐馆的巷子,就能到达洲下。在各自租住的当地人家里,往往有房东准备好的饭菜。招租学生是当地的一项产业,有空余房间的当地居民几乎都会招租一些学生。

  随着外地学生从全省甚至全国各地涌入上顿渡,不少家长随之加入了这场“教育迁徙”。上顿渡派出所邹警官介绍说,不包括后来并入上顿渡镇版图的河东乡、河西乡,该镇有7万常住人口,3万流动人口。在这3万流动人口中,约有1.7 万是外地学生和家长。这些外地学生和家长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住在洲下。据在附近开餐馆的邹老板介绍,住在洲下的陪读家长多为江西本省人,尤以抚州市下面的一些县城和农村最为常见,也有少量临近省份的人。

  “我们学校的宿舍数量和条件有限,满打满算也只能住800人,”一中校长办公室主任徐武平介绍说,“大部分人要住在校外。”根据他的估计,一中和二中两所学校,住在校外的学生共约1.4万~1.5万人。家长来陪读的情况,更多发生在高三学生和复读生身上,“也有家长从高一甚至初一就开始陪孩子读书”。

  陪读家长中,让徐武平记忆最深刻的是来自哈尔滨的李天阳的母亲。2001年,李天阳的母亲从报纸上看到关于一中的报道,毅然带着年仅11岁的他来到上顿渡读初一。2006年,他以江西省文科第五名的成绩考上复旦大学。这个现代版的孟母故事,成为很多陪读家长的精神动力。

  陪读家长的生计

  走进巷子,不远处有个用木板和石棉瓦搭成的棚子。一位姓朱的女士租了这间棚子用来做饭。她是赣州市于都县人,儿子姓张。儿子刚刚进高三,这是她陪读的第三年。

  与其他家长不同,张妈妈并不赞同儿子来临川一中读书。她更欣赏儿子初中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时谈及的教育理念:先学怎样做人,再学怎样生活,最后才是怎样学习。“从古代到现在,真正成功的都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些人,因为成绩最好的人一般太专注在学习上了。”

  但她没有拗过一心想考清华北大的儿子,并在儿子来读书一个月后,自己也搬了过来。以前她们县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来一中

留学,来了以后管不住自己,学着上网、抽烟,很快就跟不上班,只好回去了。张妈妈过来的另一个原因是,自己和丈夫早已双双下岗,丈夫一直在广州打工,家里没什么牵挂,“只当把家搬来了”。

  为了补贴家用,她租下这个棚子,招租了8名学生吃饭,“都是我们县老乡的孩子,一听我在这里陪读,都打电话来让我帮着照顾”。这个10平米不到的棚子,月租花了她260元,住处的房租是200元,但招吃饭的孩子,她每人每月收取350元,除去买菜的成本,她每月还能有些盈余,比原来在老家的收入要高。

  朱女士介绍说,在洲下,很多陪读家长都会选择招租学生来取得一些收入。因为陪读家长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她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一位陪读家长需要租一套至少一室一厅的房子,月租大概250元;两个人每月的伙食费至少需要50 0元;其他必须的开销就算150元。这样加起来,每个月开销就是900元,一年算11个月就是近万元。这还不包括学杂费、择校费等。

  招租学生的老师

  佟老师的家位于距学校15分钟车程的抚州城里,但那间新房一直闲置,她平时和丈夫在离学校仅3分钟路程的洲下社区租房住。一中的老师,早自习必须比学生早到10分钟,晚上要等下晚自习才能回家,住在洲下比较方便。

  佟老师租住的房子面积约有100多平米,4室两厅。因为房子比较大,她招租了5名学生,其中2名复读生。她与丈夫住一间卧室,3个女生睡一间卧室,另外1名女生和1名男生分别睡其余两间卧室。为了便于管理,佟老师本来不愿意收男生,但由于这个刚进高一的男孩是受朋友所托,所以不便推辞。

  为了照顾好学生们的生活,又不至于耽误自己的教学,佟老师请一位保姆负责全家的伙食和洗衣、打扫卫生等活。她向每个学生收取每月800元的费用。这个价格比洲下一般的招租家庭要高出150元,尽管如此,找上门来托管的家长还是不少。“毕竟是老师,学生学习时有什么问题,我总不至于瞒着不告诉他。”

  “人家大老远地跑来,把孩子交给我,我就得负责任”,对于招租的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和复读生,她不分大小事都会过问,“毕竟是在特殊时期,孩子的心理容易波动。”学生入住后,她一般会与其班主任取得联系,一旦出现放学晚归的情况,她就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班主任。

  “两所学校养活一个镇”

  在临川区工商局上顿渡分局局长徐友文的眼里,上顿渡的居民“比较懒”,“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不像江浙一代的小镇那样前店后厂”。当地人稍微有点钱后,不是忙着扩大规模,而是马上选择买车,更多的人选择买房。

  在这个欠发达的农业小镇,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当地的居民,除了少数在政府、银行等单位上班的人,大部分人只能外出打工或者在当地做建筑、做点小生意和做“蹬士”。外地学生多起来以后,招租学生成为很多人谋生的门路。按徐友文的说法,“两所学校养活了一个镇”。

  据记者了解,一般而言,招租一名学生,包吃住和洗衣服,每个月可以有650元的收入。但这些人家的环境参差不齐。据家住洲下5栋的老干部邓正高介绍,很多当地人为了多挣钱,会在一间房子里加塞多名学生,甚至一户家庭招租二三十人,实在睡不下只好让学生打地铺,“这样的家庭一般收费较低”。洲下的房子一路水涨船高到3000多元每平米。但他听说一中的高中部明年要搬到新城,“到那时,洲下的

房价可能不会再涨了”。

  “大量外来人口的到来,对当地经济肯定是有刺激作用”,徐友文介绍,现在该镇登记在册的工商户有1500户,而在2002年,这个数字不过600多户。从周边县市来该镇开店的人数也有近百名,几年前,除了个别温州人来开发廊,几乎没有外地人注意到这个地方。“别看我们是个小镇,这里的菜价比抚州城还高”,徐友文说。

  小镇相对繁荣的娱乐场所,对于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而言,是一处处隐忧。洲下的电游室和PS游戏店、学校附近的溜冰场、新城的网吧,甚至文化馆的桌球室,对于生活单调的学生而言,诱惑力不言而喻。这些地方不时有家长出现,找到自己的孩子后,将他们领回家。相互认识的家长之间也会通知对方,“你小孩又在网吧了”。

  家长们唯一感到清闲的时候,是小孩吃完晚饭去上晚自习的时候。他们做完家务,抄一条小凳出门,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谁家的孩子成绩进步,也分享陪读生活的点滴。由于正值开学,不时有新来的家长拖着行李、领着孩子穿梭在各栋房子里看房,不管是对于孩子或是他们本人而言,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