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纪委改革:全体讨论对违纪官员定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11:03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湖南常德纪委改革:全体讨论对违纪官员定性
  反腐需要机制创新,纪委本身正在改革,反腐力度正不断加大。图为十六大以来查处的部分省部级高官。  CFP/图

  南方周末记者 朱红军 实习生 李 响 发自湖南常德

  查办案件是纪委最核心最秘密最敏感的部分,湖南常德纪委将对案件定性量纪的审理引入全委会讨论,改革在当地引发各种意见——

  年轻的违纪女官员肖婵(化名)的政治命运,摆在湖南省常德市31位市纪委委员面前,委员们要发表意见。

  对肖婵给予什么样的处理,这原本是由纪委常委会,关键时刻是由纪委书记行使决定权,但这次,决定权却由“小范围”扩大到“大范围”。

  这一变化源于该市纪委悄然试行的一场改革,改革以全委会扩权为核心,此次扩权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将纪委素来最隐秘的部分——案情研判——引入全委会议题。

  这意味着改革主导者在削减自己的权力。在给上级的报告中,改革的主导者用上了最为自信的话语:

  纪委最核心最秘密最敏感的案件定性量纪的审理引入全委会讨论,由此实现了纪委权力重新配置的实质性突破,这在全党纪委系统是开先河的。

  多数委员坚持从轻处理

  肖婵是在会后一周才从常德政府网站上获悉,自己的案子居然惊动四方,甚至成为“全党先河”。

  今年初,刚获升迁的肖婵被市纪委立案调查,调查认定其在任职期间,设立账外账及白条列支一百余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招商引资”名目、购买礼品和招待费用。

  她承认,最初曾担心上会可能暗示有从重处理自己的意图,“别人都说,案子都上全委会了,可见多严重啊。”

  2007年8月16日下午三点,“肖婵案”作为议题,登上了常德市纪委全会会场。为了杜绝当事人公关委员的可能,事先严格保密,直至临进会场才公布。

  作为主导者的市纪委书记刘剑英事先担心,“委员们习惯了一言堂,能讨论得起来吗?”为了避免让委员们感到背后有“组织意图”,他放弃了作为委员的发言权。

  经过几分钟的短暂沉默,会场气氛逐渐热烈。与肖婵的担心恰恰相反,主张从轻处理的委员竟占了多数。

  仿佛是集体默契,大多数委员在违背财经纪律的定性上达成了共识,并多次提及案件的背景:基层财政困难,乡镇运转艰难。极端的说法甚至是:“体制逼着人去违纪。”

  市纪委委员、桃源县纪委书记说,“以前其他案子是怎么定的,不能因为社会影响、领导重视就加重处罚。”有纪委官员事后告诉

南方周末记者,违背财经纪律,基层乡镇甚为普遍,既往处置,大多从轻甚至从免。

  来自财经监管部门的纪委委员则从体制的层面深入探究:钱没有私分,是违反了会计制度,“体制上,让很多人都生病,这病究竟怎么治?”

  主张从重的声音微弱却掷地有声,一位新任市纪委委员开场即表明了最严厉的态度——建议撤职。

  “影响太坏,社会反响太大,如果处理不到位,收不到震慑他人和严肃党纪的作用。”列席会议的纪监二室主任龚丹诚最终选择了沉默。部分委员的发言令他感到失望,“最关键的带病提拔和跑官要官问题被忽略了。”

  龚主任不惧“恶人”角色,若严格比照纪律处分条例,“即便从轻,至少也是撤职处分。”

  最终,在法不责众和从严执纪的分歧中,大部分委员倾向了前者。一位与会委员坦率承认,“兔死尚且狐悲,毕竟还是同志。”

  在党内警告之外要不要保留当事人级别上,分歧再度出现。一位来自政法系统的委员尽管没发言,但在后来填书面意见时,特地在旁边注明,一定不能保留级别。

  他事后说,最起码的威慑要存在,不然犯了错的人,依然能享受级别,作为全委会的意见,有纵容之嫌。

  力图打破传统惯例

  刘剑英事后感到欣慰,他说,有不同的声音就是最大的收获,“这孕育着公开、透明、民主的气氛”。

  传统纪委办案一直给人以神秘的感觉,刘剑英认为,这导致公开和透明度不够,导致监督“名正言顺”的缺位。“这也是地方纪委系统改革动力一直不足的原因之一。”

  以查办案件为例,这项工作一直是纪委的核心权力之一。案件查办一直有规定,而一位参与查办案件的官员坦言,每个环节都在系统内部运作,某些时候,分管领导或一把手都有完全决定权,一个案子查与不查或查到什么程度,一位干部最终的量性定纪实际上最后都取决于领导的批示或一句话。

  而且,“常委会,封闭运作,没有自我纠错功能,如果发生错误,往往一错到底。”当地纪委综研室一位姓杨的副主任补充道。

  按常识分析,常德纪委官员反映的情况应该具有代表性,而纪委查办案件过程中的这些弊端,也正是当地改革的动力之一。

  当地官员认为,发挥全委会作用,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纪委宣教室一官员打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全委会好比主人,常委会其实就是管家,如果管家失范,当然应该主人来管。”

  但怎么个管法?“以前一年一次全会,还是和反腐工作会议一起开,听完报告,再齐举手”,“而体现权利和监督,不在口号报告上,而应在具体的问题上。”刘剑英强调。

  2007年1月,常德市纪委有史以来第一次制定纪委两会的工作规则,试图厘清两会的权力边界。

  主持起草文件的常德市纪委常委文春初告诉记者,纪委书记全委会工作规则初稿上,亲自加上了讨论重大案情及相关案件的内容,并获通过。这意味着,这位书记将改革利剑直接砍到自己头上。

  作为辅助措施,纪委全会也由每年一次,调整为每季度一次,以保证委员讨论案情的可操作性。

  半年后,肖婵案,因其社会影响和本身的定性难度,成为新规则的第一块试金石。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