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尚活力:不确定空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11:31 三联生活周刊
导演贾樟柯突然理解了城市究竟是什么是在到了东京之后,他说,“那是东京的整个城市系统,除了建筑之外人的活动,他们的生活习惯比高楼、道路更重要”。 记者◎钟和晏 公寓的建筑形式大概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那是一个特别的年代。1917年俄国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德国制定了《魏玛宪法》,各国开始重新构想国家结构。作为容纳国家最小单位的公寓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住宅,在当时建筑师们的设想中,它也是容纳健康身体或者健康家庭的一种理想容器。 几年前,当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在北京设计建外SOHO楼群时,他用“细胞城市”的理论同样表述了自己的某种建筑理想。不论属于哪种类型,建筑可以是一座公寓,一座低成本、多用途的租赁建筑,一所剧院或是艺术博物馆,他希望建筑是城市的细胞。一个细胞建筑也许只是一幢大楼,但它拥有繁殖成为一个城市的能力。 当然,如果以建外SOHO为例,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时尚外观。与当时北京流行的建筑相比,它用纯白色、长方形、简洁明亮、没有任何装饰的抽象风格成为城市中的一个异数,透明玻璃模糊了室内和室外的分隔,不设围墙的做法表达了一种开放的姿态。大量广告、设计、传媒公司选择那里作为办公地点,也许并不是它提供了如何舒适的办公空间或者如何出色的建筑品质,更多是出于一种格调,或者说一种姿态,例如很难想象库哈斯的OMA北京办公室会选在一座风格平庸丑陋的大楼里。 所以,一个有时尚感的社区环境首先来自建筑本身提供的时尚外观,在目前大部分情况下,通常是现代风格、简洁的材料、透明的空间和体型,也许有明快的色彩穿插其中。这些另类建筑的室内装修同样简洁明快,与空间封闭、装修繁琐的古典豪宅形成对比,符合那些时尚文化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 就像上世纪20年代公寓形式的出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欧各国的社会状况有很密切的联系,房子里蕴含的我们的生活和房子一起才成为建筑。到了现在,建造商也必须考虑21世纪的城市空间和生活空间,如果说一个家庭中的房间更多代表了一种人际关系,那么,对空间使用的不确定性需求也许比其他任何时期都要迫切。 按照建筑师张永和之前的表述,房间的功能也分大小,小功能是对房间的一些具体要求,大功能是生活方式,大功能决定小功能,生活方式决定了房间设置和如何使用房间。所以,房间的功能最好是可以转换的,设计师需要把使用者目前的生活内容甚至未来生活发展的内容都考虑进去。如果过于具体地设定了某种模式,也就限制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002年,美国康奈基梅隆大学经济发展学教授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曾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创意阶层的崛起》,他认为一个新阶层正在城市中兴起,他们在工作、婚姻、业余生活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在发生变化,会对城市和社区的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佛罗里达教授分析了这个阶层带来的一些社会以及空间的变化,由于工作时间延长,他们经常会推迟结婚和生育,更喜欢攀岩、潜水、滑雪等参与型体育运动而不是像棒球、篮球等观赏型的体育运动。即使房租和地价偏高,许多人也希望在利便性高的城市和社区居住,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房租与地价上涨部分反映了他们愿意为便利生活付出的代价。 这本书里涉及了美国城市研究中的新理论“城市利便论”,在佛罗里达教授的假定中,城市中的各种利便设施——如城市绿地、文艺活动、街头酒吧、时尚餐厅、历史建筑等被认为是吸引创意阶层的首要条件。另外,像芝加哥爵士乐、新奥尔良布鲁斯音乐等地方音乐,像纽约格林威治村、哈雷姆区等历史上有典故的城市区域也是一些重要因素,而酒吧、咖啡店、有特色的餐馆、小剧场、书店等小规模的、街区水平的便利设施和艺术展等文化活动对创意阶层是最具吸引力的。 如果说社区也是一个小城市,那么,这一“城市利便论”其实已经很好地为我们定义和描述了一幅年轻人聚集的时尚社区的图景。时尚本身是一种环境,一个城市总会有一些能够全面展示城市潮流和魅力的中心区域,也许是剧院、体育场、酒吧和特色餐馆,也许是可以供应各种杂志的便利商店、书店或者每周都有新货上架的服装店和药妆店,可以让人充分享受城市的繁华与方便。另一方面,时尚动物也是喜新厌旧、容易厌倦的人群,据说在香港兰桂坊一个酒吧的生命力只有一年,一个餐厅也只有三年,之后必须更换。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都市人情结。 一个时尚社区的氛围形成要依赖于建筑的外观和风格,但房子本身还无法构成氛围,需要用吸引时尚商铺等手段来推动营造。要用特定的环境来吸引特定的人群,场所感和归属感也很重要,SOHO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说:“建筑只是搭一个平台,有没有好的商家进入、商家能不能把建筑空间变成他的生意需要时间和耐心。从建筑成长到生意的过程中,最好的办法也许是让它自由地成长。” 大城市生活是人群的生活、消费的生活、找乐的生活,城市中的人群需要用购物、观看、餐饮、娱乐来彼此消解孤独,这些商业行为的交流几乎是城市中人与人交流的唯一方式。也许,城市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物质作用的领域,一个反映人群关系的图示,它是整体和分散并存的空间。 在我们的城市中,从利便性的观念,即使北京大概也不见得是一个好的例子。比如,导演贾樟柯就一直觉得北京其实也谈不上是个城市,“跟我们汾阳县城差不多,就是一个更大的镇。它扩大了很多,面积很大,但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城市生活”。他突然理解了城市究竟是什么是在到了东京之后,他说,“那是东京的整个城市系统,除了建筑之外人的活动,他们的生活习惯比高楼、道路更重要。” 如果我们的文化肯定“人杰地灵”的内在复杂关系,就一个时尚社区的营造而言,地方的魅力应该是来自人本身,当然,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有魅力的人。-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