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孤儿姗姗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14:33 周末

  为了能救助这一带村落的每一个艾滋孤儿,志愿者们除了靠活动室吸引主动上门的孩子外,还要四处寻访辍学在家的孩子。

  “最远的时候,我曾经徒步一口气走过20多公里,花了大半天时间。”朱昭武说,“去年一家北京的公司捐助了一批山地车,我们才告别了步行时代。之前,所有的志愿者都是‘竞走运动员’。”

  而与艾滋孤儿的遭遇相比,朱昭武觉得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他告诉记者,当地很多孩子被艾滋病毒夺去了父母和家庭。就算是父母尚在,也基本丧失了生活能力,活着的日子不多了。这些孩子大都处于无依无靠的地步,“很多孩子辍学在家。”何建章这样描述这些艾滋孤儿:“(他们)生活很困难,前途也很迷茫,心理上也遭受着很多折磨。”

  志愿者们向记者透露,艾滋孤儿内心由于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并不是每个孩子进入救助范围后都能够积极地接纳志愿者。

  何建章至今对他帮助的第一个艾滋孤儿姗姗(化名)印象深刻:“她是一个很端庄的小女孩,但就是对谁都不说话,整天板着脸。”刚开始的时候,姗姗甚至故意躲在厕所里面,不肯到教室上课。

  为了让这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重新开朗起来,几个志愿者天天都陪她说话,和她一起唱儿歌。“几个星期后,姗姗比原来开朗了很多,甚至喜欢在课堂上发言了。毕竟是孩子,当我们真诚地和他们交流时,还是会让这些孩子打开心扉的。” 对此,何建章感到很欣慰。

  据统计,接受过“东珍”各种方式帮助的小孩,到现在已有500多人。

  “挪用捐款”风波

  随着救助活动渐入佳境,志愿者们又开始遇到新的困扰。

  2004年,网上出现了一些谣言,说“东珍”内部的员工私自挪用受捐的资金,利用“东珍”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尽管作了很多努力,一些员工和志愿者还是选择了离开。”想到这些,李丹依然气愤不已。

  他向记者表示:“‘东珍’的运作,自始至终是完全透明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东珍”文化传播中心是在北京市西城区工商局注册成立的,此前民政部门一直不接受他们的注册申请。“有别于普通的公司企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东珍’就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我们的活动全部都是非盈利性的。”李丹解释说,“‘东珍’的日常运作和孤儿资助计划,都有着严格的项目预算。”

  “所有捐资的来源、数额、用途、受助对象的情况,我们都会在‘东珍’的网站主页上公开,同时艾滋孤儿的个人资料我们都会全部保密。”李丹说,“我们的钱都是直接用在项目上,绝对不经过第三方。”

  记者还得知,目前“东珍”只有7名正式员工,主要的工作更多是由大学生志愿者承担着。

  梦,戛然而止

  在李丹的设想中,要设立一所正式的学校,提供小学乃至中学的全程教育,然后给从这所学校毕业的艾滋孤儿颁发文凭。

  “因为普通学校很少愿意接受这些他们眼中的‘问题’儿童。”李丹说,“但是我们这个设想一直没有实现,在向当地相关管理部门申请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他们一直不批准。所以我们就以活动中心的方式开展活动,提供一个场所,让孩子们经常来玩。”

  就在李丹还在为这个设想四处奔走的时候,“东珍”的河南项目却忽然在最近停止了活动。

  2007年8月29日,“东珍”北京总部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并向外界发出了《东珍河南艾滋项目暂停声明》。李丹在这份声明中写道:“暂时停止位于××市的河南

艾滋病项目(AIDS孤儿资助项目和艾滋病高发村活动中心项目),并开始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就此事进行沟通。”

  “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当地的那些艾滋孤儿。”李丹叹了一口气。

  [名词解释]

  艾滋孤儿:指艾滋病患者死亡后留下的未成年子女,他们本身并没有感染、携带艾滋病毒。(高耀洁语)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