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涨价潮水向我们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09:50 观察与思考

  其实不难发现,伴随着CPI的攀升,小到方便面,大到房子,政府对于抑制涨价已经做出了许多。如今,虽然物价仍将保持上涨趋势,但在宏观调控的约束下,经济步入健康轨道、物价逐渐平缓并回落将成为必然。换个角度看,诚如一位分析人士所说的那样,“物价就像上飞的气球”,而此时,政府正努力地把它拽回地面,尽管艰难,但终将实现。

  当涨价潮水向我们涌来

  -观察记者 夏 燕

  时间的钟摆已经指向下半年,中国经济的热度丝毫未减。继升值预期、流动性过剩、贸易顺差、国际热钱等之后,物价上涨在这个夏天成为整个中国最新的关注焦点。上自国家总理,下至普通百姓,从来没有这么多双眼睛紧盯着一个叫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东西。

  8月,东莞市区光明市场每斤猪肉(精瘦肉)的售价涨到20元,再次创下历史纪录。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监测,截至8月30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售价平均为每市斤13.22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2.4%。

  一时间,涨势蔓延。禽、蛋、粮、油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也顺势而上。

  很快,物价波动就反映在统计数据上。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标志物价变动、衡量通货膨胀高低的主要经济指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8月份同比上涨6.5%,创1997年3月份以来的新高。

  5月,6月,7月,8月……CPI持续高企。

  为通货紧缩担忧数年之后,中国开始在这个负利率时代深切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敏感的老百姓渐渐紧张起来,菜市场、办公室、公交车、大商厦、网络论坛……关于涨价的讨论随处可闻。为什么会涨价?6.5%意味着什么?其他东西是否也会跟着涨?全面通胀会不会出现?这个夏天,人们为涨价而悄然绷紧的神经,开始变得无比敏感和脆弱。

  涨价,动了谁的奶酪?

  200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设定了3%的CPI目标,这一底线,也被认为是央行加息的“警戒线”。但从5月至今,这条警戒线却一次次地被轻松突破。5月,CPI增速首次越线,达到3.4%,6月再上新台阶,达到4.4%,时至8月,已是“连升三级”,达到了令人瞠目的6.5%……将CPI增速控制在3%警戒线之内,似乎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8月8日,曾经一心力保3%的央行甚至发出了“防止物价全面上涨”的警告。

  而在过去的半年中,老百姓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过的。

  市场上,粮、油、禽、蛋价格急剧上蹿。猪肉(精瘦肉)超市价格16元一斤,与去年同期的每斤八九元相比,价格贵了一倍;生鸡价格两个月前为每斤5.5元,如今已上升至8.5元;5升的福临门AE大豆油上涨近4元,现在的零售价是49.9元;去年8月新鲜鸡蛋的价格大约在每斤2.8元左右,如今市场报价为4.2元……

  大小饭店、餐馆也不约而同开始提价。无论是本地的拉面馆、快餐店,还是肯德基、必胜客等,价格都有所上涨,涨幅在每份、每个若干元不等。经常订外卖的消费者也陆续接到了涨价通知,每份外卖的价格涨幅在2—5元左右……

  与此同时,涨价潮水开始大肆蔓延:房屋价格、租金逐渐上涨;部分交通费用呈现上升趋势—民航燃油附加费上调、一些火车票出现涨价;高校收费日渐上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所“难以逾越的门槛”;医疗费用高涨,老百姓开始害怕进医院……

  由于伴随CPI上涨的多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涨价直接影响着老百姓基本生活开销的账面数字。而这些生活必需品及其带动的其他产品及服务价格的急剧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居民在谈到物价上涨时的普遍反映都是:生活成本明显增加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94.2%的公众认为自己的生活受到最近这一轮涨价的影响。调查还表明,对于这一轮涨价,近90%的人认为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家庭。以杭州为例,据相关部门统计,一个低收入三口之家,今年上半年因粮、油、肉、禽、蛋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多支出175.35元,因水、电、燃料价格上涨多支出9.6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涨价潮水,许多居民只能靠“掐”来生活。而比焦虑更为可怕的,是老百姓基于涨价预期产生的心理压力。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7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结束了从2月到6月的持续升势,5个月来首次出现下滑—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与其说是为现在的价格恐惧,更不如说是在为未来的价格担忧。

  CPI还是核心CPI?

  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由于价格上涨具有一定惯性,初步预计全年涨幅可能高于3%。与此同时,业内专家普遍估计,接下来的几个月价格上涨速度仍将加快,CPI还可能继续攀升。

  CPI“连级跳”的惊心动魄,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心。

  就在官方此番表述后不久,《人民日报》即刊登了一篇题为《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的研究报告,文中专门提及了CPI和通胀的可能性。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完成。其给出的结论是,从目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状况看,并不存在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条件。

  “这次食品涨价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调整的正常表现。”报告称。

  报告认为,本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是结构性的,“目前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比较扎实稳定,在市场价格调节下,肉、蛋等副食品供给的增长潜力较大,未来食品价格不会继续较快上涨”。

  “在收入较快增长的背景下,这一变化对城镇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对于部分住校困难学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等受影响较大的群体,则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补贴,并适时适度提高补贴标准。”报告强调。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国家发改委。其课题组也发布报告指出,当前CPI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9月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物价上涨总体仍处于可控范围内,没有出现由于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而引起全面、持续的价格上涨,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这个问题上,双方持类似观点的主要依据在于,它们一致认为:比起CPI来,核心CPI更能反映通胀问题。数据也显示,按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核心CPI(即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后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今年1—6月的CPI指标仅为0.9%。

  然而,无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都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此轮波及全国的物价上涨,究竟由何推动?

  CPI数字背后

  在过去的数年里,物价曾经数度上涨,这一次,人们又从猪的身上捕捉到了它的影子。

  8月份的CPI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4%,油脂价格上涨34.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0%,鲜蛋价格上涨23.6%—与过去物价上涨期间单是粮食价格普涨不同的是,这次是肉、蛋、油价格全面上涨。其中,又以猪肉首当其冲。

  今年5月,各地猪肉价格普遍上调,许多地方的猪肉价格均创出了历史新高。许多人发现:这是自1997年以来猪肉价格涨得最高的一次。

  对普通公众而言,这种势头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但事实上,猪肉价格的上涨曲线图从去年10月底就已经形成。而其直接原因,就是生猪数量的越少。

  2006年,南方各地发生猪疫情后,养猪行业遭遇“灭顶之灾”,加上生产周期影响,整个猪市一片低迷,农民养猪意愿锐减,许多养殖户都减少了养殖数量。另一方面,养猪成本却在一路飙升。数据显示,今年1-3月黑龙江的生猪存栏数量同比下降10.5%,配合饲料价格则同比增长19.9%,玉米价格同比增长15%,豆粕价格同比增长6%。有专家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以4公斤饲料成本“换”1公斤猪肉来计算,每公斤猪肉仅饲料成本就增加了近2元,单这一项已经大大摊薄了养殖户的利润。

  而从年初到现在,大米、玉米、豆粕等饲料始终保持在较高价位。以玉米为代表的粮食价格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涨,已经从低缓上升2%左右迅速升高到6%以上。一直以来,粮食价格深受国际市场变动及需求预测等偶发因素影响。近年来,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世界上许多国家以粮食为原料的乙醇汽油生产扩大,粮食工业性需求增长加快,这也直接引发了粮食价格的波动上涨。从国内来看,近十年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目前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成本等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由此,跟随着副食品之首—猪肉价格变动,物价呈现出一个整体物流的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连锁带动了众多食品价格的上扬。

  其次,“钱多了东西也会涨”,流动性过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货币环境非常宽松。2007 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94%;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05%。那么,这么多的钱究竟从何而来?此间,除却国际市场的外部原因,也有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部因素。

  从国际市场看,目前全球流动性仍然维持着过剩格局。为应对这种趋势,一方面,中国通过廉价商品出口,抵消流动性泛滥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为了维持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保持出口竞争力,央行又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从国内来看,长期以来生产要素价格有意被扭曲、许多成本未能计入产品价格,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经济迅速“升温”:热钱涌入、信贷倍增、顺差扩大……数据显示,2007年1-6月,中国贸易顺差累计已达1125亿美元,超过2005年全年贸易顺差总值。

  由于货币供应宽松,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市场活跃,再加上出口高速增长,社会总需求急剧扩张,价格水平被迅速拉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要调整价格,涨价或

人民币升值就成为二取其一的选择。而在人民币升值比较慢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自然成为了一种替代的升值方式。

  再次,细究物价上涨的原因,也不乏一些不正当价格行为的推动。包括经营者之间串通或者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协议、决议、会议纪要、协调、口头约定等方式合谋涨价;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商品,造成不明真相群众排队抢购,并导致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经营者通过抬高等级、短缺数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变相提高价格等等。

  第四,物价上涨惯性的影响。目前说物价上涨多少,通常都是与去年同期相比,由于去年上半年物价上涨很少,相比之下,物价上涨中惯性因素很大。

  在深究涨价原因的同时,一个典型事实也颇令人玩味:对于这场波及大江南北的价格上涨,研究者大多认为只不过是周期波动,不足为惧;而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却成为了足够引发恐慌的“灾难”。并且,更多的人还在怀疑:即便CPI增速达到了6.5%,这个数字是否仍被低估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