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长:气象灾害已危及国家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22:32 央视《经济半小时》
中国气象局长:气象灾害已危及国家安全
  晚上22时整,台风“韦帕”的专题会商在中国气象局准时召开,会议通过电视电话的形式与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安徽、山东等省的气象部门讨论,分别就台风韦帕登陆的情况做了预报结论。

中国气象局长:气象灾害已危及国家安全
  9月18日上午,也就是韦帕台风登陆之前,以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为主题的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在北京召开,回良玉副总理会上强调,要加强对灾害天气预警和信息发布。

中国气象局长:气象灾害已危及国家安全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增多,气候变暖可能对农业,对生态,对林业,对人的方方面面会产生一些影响,对国家的安全比如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还有国防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今天凌晨两点30分,昨天16级,今天已经降为14级的台风“韦帕”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登陆,这个级别,我们以前很少听到。

  台风“韦帕”的名字来自泰国语,意思是“女士的名字”,但是这场超强台风却没有丝毫女性的温柔,从登陆一开始,它就显示了强劲的威力。

  台风“韦帕”登陆,尽显强劲威力

  今天凌晨两点开始,温州市苍南县、平阳县等地风雨大作,凌晨3时至4时这短短的一小时时间内,温州市降雨量就达50多毫米,来自浙江省气象部门统计的数据称,强台风“韦帕”在苍南霞关登陆后,温州部分地区的瞬时风力达到了14-16级,霞关的最大风力达42.7米/秒,台风造成了仓南36个乡镇中的27个乡镇电力中断。

  记者:“观众朋友,现在是凌晨两点三十分,我现在在平阳县宋镇的防浪堤,现在是9月19号的凌晨两点30分,现在平阳县沿海各乡镇的风已经达到12级以上,我现在只有扶着防浪堤才能站稳,现在雨量也很大,打在脸上很痛,现在可以用风雨交加来形容了。”

  台风带来的风雨使一些地方受淹严重,苍南县昌禅乡短时间雨量达到451毫米,平阳县水头镇受淹最严重地方街道水深60――70公分,在平阳县水头镇两条街道的交叉口,镜头前这个隐隐约约的蓝色下面其实就是一个电话亭,整个的电话亭现在已经完全淹没在水下,记者看到,昨天的这条街上还是人来人往,但是短短的一夜之间,现在已经漫过一楼了,平阳县鳌江镇海常村由于地处低洼,又逢熬江潮位达到2.74米,内河无法开闸防水,海常村突然涨水。

  “这个水是不是突然满起来的?”

  “对。”

  “几分钟满这么高?”

  “大概是七八分钟就漫过来了。”

  在台风“韦帕”到来前,受影响等地及时做好应急防范准备

  台风韦帕登陆之后,所经之处风雨交加,浙江省初步统计,这场台风已经造成19个县309个乡镇498万人受灾。台风韦帕这次袭击东南沿海地区,不仅威力惊人,而且移动路线复杂,速度变化大,给气象专家的预报带来了很大难度。昨天晚上10点,中央气象台就专门举行一次专题会商,提前预测韦帕登陆的情况。

  昨晚21时30分左右,当记者赶到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时,发现气象台的工作人员正在办公室内查看卫星云图,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隔十五分钟他们就要制作一个这样的卫星云图,这些天来,工作人员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守在机房,密切监控“韦帕”台风的一举一动。

  晚上22时整,台风“韦帕”的专题会商在中国气象局准时召开,会议通过电视电话的形式与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安徽、山东等省的气象部门讨论,分别就台风韦帕登陆的情况做了预报结论,会议结束后,我们采访到了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就这次台风的特点他谈了以下看法。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这次第十三号韦伯台风,它这个特点就是说突然加强,移动路径比较复杂,一会儿往北,一会儿往西,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所以给我们预报提出了好多的难度,而且它这风雨的范围比较大,这次韦伯台风登陆以后,所带来的雨可能比预先的要来的大,因为正好北方有冷空气下来,这样北方冷空气和韦伯台风一结合以后,会在东南部,我国东南部地区会造成很强的降雨,这由此引发的一些。比如说

地震灾害,城市的治涝,那么再加上风防汛、抗台的工作带来许多的难度。”

  虽然这次预报的难度大,但是中央气象台还是准确无误地预测出了台风登陆的地点,而且在台风“韦帕”来袭之前,各个城市就开始积极部署抵御台风的措施,中国国家气象局已于昨天启动了台风1级应急响应命令,命令启动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的气象部门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值班制度,全程跟踪台风动态。

  (浙江)

  在超强台风登陆前,浙江地区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迁移,记者从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获悉,截止到18日20时,浙江地区灾前转移人员工作已基本结束,浙江省共转移1591809人,其中温州转移590554人,台州转移391646人,舟山转移93186人,宁波转移183030人,浙江省防讯指挥办称,该数据已刷新浙江省历史受灾人员转移的纪录。

  (上海)

  受台风影响,上海昨天普降暴雨,过程累积雨量最大可达两百毫米,同时市区风力将逐渐增强到七至九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最大风力可达十二级以上,昨天14时47分,上海中心气象台更新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为台风橙色预警信号、更新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上海市采取了与浙江一样的转移政策,截至昨晚6时,人员撤离转移已全部结束,全市累计转移撤离29.1万人。

  除了采取转移人员到安全地方,上海市有关部门目前还对地铁、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检查,防范暴雨积水,雨水倒灌,并提醒城市低洼地带注意排水,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通道要注意安全,对工厂、企业、仓库尤其是存放化学危险品的地方,做好积水防范工作。

  (山东)

  昨天夜间开始,山东省受台风“韦帕”的影响,鲁东南和半岛地区有大到暴雨,半岛南部沿海和半岛东部地区局部有大暴雨,山东相关部门及时通知海上船只全部回港或就近避风,青岛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青岛海事局要求海上施工作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抗台风预案,制定有效的措施,船舶、设施该撤离施工区域的必须撤离到安全水域避风,施工人员该撤离的要坚决撤离到安全地带,要求各有船单位要立即对所属船舶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加固舱盖、门窗等各种水密设备,青岛渔业管理部门也坚决禁止渔船出航,利用一切手段,把台风的最新预报和动态情况通知到每一艘渔船,提醒渔业作业单位和渔船船主做好准备工作。

  山东渔民:“我们得到预警通知,台风在山东半岛登陆,而且风力挺大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渔船都返港了。”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

  赶在台风韦帕到来之前,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地,都做好了应急防范的准备,现在韦帕还在继续向北移动,虽然威力已经逐步减弱,但不少地方还将面临一场考验,其实,今年这个夏天我们过得并不安稳,除了台风,暴雨、高温、干旱、洪水也频繁发生,不少地方出现打破了气象记录的极端天气,而在全球范围内,从中美洲的飓风,澳洲的干旱,到席卷欧洲的热浪,也让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在全球自然灾害中,因70%的人员伤亡、75%的经济损失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计,在我国,灾害性气候的强度和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自然灾害明显偏重,气象灾害多发并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许多灾害强度之大百年不遇,一些地区损失之重历史罕见。”

  9月18日上午,也就是韦帕台风登陆之前,以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为主题的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在北京召开,回良玉副总理会上强调,要加强对灾害天气预警和信息发布。

  回良玉:“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是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关键环节,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要加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尽快建立健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渠道相辅相成、覆盖城乡社区的立体化信息发布体系。”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告诉记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中国并不是全球的个例,全球都在面临这样的挑战。

  郑国光:“应该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么个大的背景,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是越来越大,强度也越来越强,而且使得天气气候规律变得更为复杂,这样给我们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又带来了很大的一个难度。”

  以台风为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台风的强度是越来越大,强台风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30年前,全球强台风发生的频率只有20%左右,那么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种强台风发生的频率已经提高到35%,2005年8月,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里拉的飓风,超过了飓风的五级,相等于超过台风的十七级,导致了一千多人的死亡,四百多人的失踪,超过一千亿美元的损失,2006年发生在中国的超级台风桑美,是建国以来最强的台风,中心风力达到了17级,导致了几百人死亡。这些严重的气象灾害已经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胁。

  记者:“那现在是不是可以说气候的这种变化是不是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一个层面上?”

  郑国光:“是的,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刚才讲的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增多,另外一个就是气候变暖可能对农业,对生态,对林业,对人的方方面面会产生一些影响,对国家的安全比如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能源安全,还有国防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郑国光告诉记者,美国国防部最近发布了一个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将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危险,比如,全球气候变暖,将使干旱地区更加干旱,洪涝地区水涝不断,这就可能造成水资源或者粮食的短缺,从而引发局部地区的战争,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能源短缺,为了争夺能源地区的控制权,局部战争也会更加频繁。

  郑国光:“所以说美国的国防部的报告分析的,它的结论对我们确实有个借鉴的作用,我们国家科学家做了一个分析,如果气温平均上升1.5度到0.5度,我们的粮食将会减产5%到10%,那么减产10%,我们的人口还是要增加,这些增加的人口他还要吃粮食,那么这样的话,本来我们国家的粮食支给力就不够,最后又带出了一个粮食安全的问题。”

  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恶果是由全世界共同来承担的,因此需要全球性的合作来共同解决,郑国光认为,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温室排放指标来指责发展中国家,这完全是不公正的。

  郑国光:“从历史排放来看,中国历史的排放量是很低的,因为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主要还是这种发达国家工业化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在大气里面存活期是50年到200年,所以现在的温室气体的浓度还是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跟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所以发达国家就率先应该承担减排任务,他们过去发展期间叫无约束的排放温室气体,他们到目前的这个程度,发展这么一个程度,那么中国是在发展过程当中还有几千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那么他们通过气候变化问题来限制中国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不合适的。”

  目前中国人均排放的指标很低,只有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而这种排放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郑国光把它称为“生存排放:而发达国家,比如在美国一个家庭就有几辆汽车,消费水平很高,排放量也很大,它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中国人均排放量的5到6倍,郑国光称之为“设施排放”,另外,发达国家把许多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然后再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这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发达国家无需承担环境污染就能享受到工业产品,这同样不公平。

  郑国光:“比如说焦炭,我们每年出口的焦炭是1470万吨,比如说钢铁,我们每年出口的钢铁是6000万吨到7000万吨的钢铁,比如说我们还有出口的电解铝,这都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我们还出口大量的重型机械,这都是靠高污染、高排放换取来的这种产品,或者半产品,你发达国家享受了,又把这种排放的指标算在中国人头上,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尽管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气体排放,但郑国光说,我们还需要从另一个层面来关注西方国家发达国家所提出的气侯变化和环境问题。

  郑国光:“这里面隐藏着许许多多不公平的东西在里面,隐藏了许许多多限制中国发展的问题在里面,所以气候变化它是一个科学问题,是一个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发展的问题,因为气候变化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更应该用发展的问题来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所以你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减排任务,我发展中国家是要认识减缓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那么在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资金的前提下来减少温室气体,这才是公平的。”

  半小时观察: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拿把扇子,找个凉快地方。可当整个地球都开始发烧的时候,我们可就找不着任何可以躲的角落了。

  从历史上看,一个地方如果遭遇经济危机或者战争,往往过一段时间也能恢复生机,但一旦如果出现生态危机,这个地方的人们就很可能从此消失。很多荒无人烟的历史遗迹,都在默默地告诉我们这个教训。现在越来越狂暴的天灾,又在用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经济发展如果付出了环境代价,最后只会得不偿失。而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还在用各种借口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结果,只能带来更大的灾难。看来,当人类站在气候剧变的门槛上的时候,大家更需要重新计算自己的得失,只有算清楚这笔帐,气温才可能降下来。

  主编:张凯华

  记者:李萍萍 唐样样

  摄像:樊建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