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是否应该公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7日16:57 三联生活周刊

  环评报告是否应该公开?

  环评标准如何制定?环评报告是否应该公开?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督如何进行?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北京化工研究院的彭飞翔副总工程师,他是该院环境保护研究所环评部门的负责人。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化工企业的环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彭飞翔:中国化工企业的环评都是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来做的,针对化工企业的“技术导则”已经编好了,我是编者之一,但是还没有公布。不过,这个导则只是一个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标准,因为很多涉及技术的细节说不清楚。化工企业的环评与工作者的水平和经验很有关系,刚毕业的博士生做不了环评,必须经过多年实践磨练。

  三联生活周刊:我国的化工企业环评标准和国外比怎样?

  彭飞翔:我国对企业“三废”的排放标准甚至比国外还严。比如衡量水污染的重要指标COD(化学耗氧量),我国化工厂规定不高于每升60毫克,国外是120毫克。但是人家的规定能严格执行,超标就罚款甚至关门。可是,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还不如国外,如此高的标准反而让企业有了破罐破摔的心理:反正也达不到,干脆就不遵守。于是大量企业存在偷排,而我国法律的不健全,即使

中央电视台公布了,最后也没怎么样,犯法成本大大低于守法的成本。这个矛盾根源就在体制,大家都是国营企业,怎么能随便让你关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环评的高标准曾经吓跑过国外企业。美国杜邦公司曾经打算在三亚做一个项目,可他们发现中国的环评标准比欧洲还高,他们当时的技术水平根本达不到,最后考虑再三,决定不投资了。

  三联生活周刊:环评报告是否应该公开?

  彭飞翔:按照我国法律,环评报告都应该公开,一些需要保密的工艺除外。但是,我国一般公布的都是正式环评报告的简本,国外则要求全部公开,这大概是因为国外民众的素质比较高吧。

  三联生活周刊:是不是害怕老百姓看不懂,一味地反对?

  彭飞翔:有这个因素。环评的技术含量很高,很难跟老百姓说清楚,所以必须用通俗的办法跟老百姓解释清楚。比如我们所1995年曾经做过南通的一个农药“百草枯”项目的环评,当地人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干了,百草都枯了,人还怎么活?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上电视,上网,告诉公众这个工厂采用的是在英国的一项很成熟的技术,后来还把英国同样工厂的情况介绍给大家。老百姓一看人家国外的工厂都没事,就认可了这个项目。

  三联生活周刊:吉化爆炸案后,有些领导提出了所谓“布局性污染”的概念,认为化工厂不应建在水边,您怎么看待这个提法?

  彭飞翔:我觉得这个提法是不正确的,化工厂要么不建,要建的话必须建在水边。一来解决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二来解决工厂用水,三来解决废水的排放问题,依靠大自然的净化能力来稀释废水。中国北方的大部分河流为什么都成了重度污染?一来因为水量小,“稀释容量”不够。二来中国化工厂的技术水平不高,又经常偷排,排放的污染物太多了。你看人家莱茵河,两岸有很多化工厂,原来河水很脏,但因为治理得好,现在已经很干净了。

  三联生活周刊:PX工厂是否适合建在海边城市,比如厦门?

  彭飞翔:大型化工厂必须建在海边,不但运输方便,而且海的稀释容量比江河大多了。比如上海曹泾化工区,就是依靠填海建起来的。不能说厦门不适合发展化工,关键是生产工艺技术到底怎样。那个PX项目不是不能做,要看它的规模、工艺手段和环保措施是否能满足厦门的环保要求,我估计还真的不满足。另外,还必须考虑到发生事故的问题,一旦着火或发生爆炸,不能伤到居民区,这应该是一个死标准。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已经投产的化工企业,环保局应该如何进行监督?

  彭飞翔:第一靠自觉,第二靠健全的监督体系。日本有一个环境监督网,数据和环保局是相通的。中国环保局在技术上完全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人的因素不行,做不到。国外的环保局是为企业服务,给企业提供信息的,一旦出了问题,环保局会和企业合作,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可在中国,环保局变成了单一的罚款机构,环保局和企业成了一种猫和老鼠似的对立关系,双方目的完全相反。企业没有自觉,光靠环保局的监督,非常不和谐,不可能达到环保的目的。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的环评都是由企业出钱做的,这样还能做到公正吗?

  彭飞翔:问题就出在这里。我认为环评应该由政府出钱,或者,企业出钱,环保总局负责招标,不让企业直接选择环评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正。

  三联生活周刊:社会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发达国家也都是先污染再治理,中国逃不了这一关。您怎么看?

  彭飞翔:我觉得污染的阶段很可能是跳不过去的,关键是咱们的这一过程太长了。我感觉目前中国政府高层对这个提法已经达成了共识,因为这已经成了既成事实,无法掩盖。厦门人的生活水平比较高,所以很多人会重视环境问题,可在中国的很多贫穷的边远省份,他们欢迎企业来污染,因为污染意味着有饭吃。前段时间发生的无锡蓝藻事件绝对不是偶然的,可是你要知道,无锡这样的经济发达省份的环保已经算是做得好的了。-

[上一页] [1] [2]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