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揭秘香港廉署卧底:大龄青年为做卧底装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9日11:25 青年参考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凌德 9月13日,筹备了4年多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揭牌。这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香港《大公报》认为,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职责,涵盖了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的指导,使中国的反腐败工作领域更宽广,社会上大量的腐败行为将受到监督。 单就反腐败的工作来说,被称为“廉政特种部队”的香港廉政公署颇有心得。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卓有成效的反贪机构,其行之有效的调查、预防、教育“三管齐下”的反贪模式,一直为全球许多机构效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致力于反贪腐、隐姓埋名的“地下工作者”——“反贪腐卧底”,他们工作经历的精彩和惊险,完全可以和好莱坞大片媲美。 总部设在港岛中环东昌大厦的香港廉政公署,拥有1300多名职员,被称为香港最精干、反应最快速的“廉政特种部队”,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卓有成效的反贪机构。 在香港廉署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撒手锏”——卧底,即派工作人员打入怀疑有犯罪行为的机构内部,或者潜伏在犯罪嫌疑人身边,取得信任,搜集证据。30多年来,这批隐姓埋名的反贪“地下工作者”,令香港“廉洁之都”的美誉得以保持。 1.“大龄青年”为做卧底“装嫩” 现任香港廉署总调查主任的苏干明,当年就曾充当卧底,调查一桩贪腐案。离开校门多年的他,需要烫时尚的发型,到美容院敷面膜,扮成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还要收黑钱、大量饮酒、频繁出入夜总会,夜夜笙歌……受尽良心责备,但最后终于破了大案。 苏干明接受记者访问时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游戏机产业大行其道,可说是商家的一块肥肉。负责发放游戏厅营业执照的影视娱乐事务处牌照部职员,自然成为商家贿赂的对象。1990年,廉政公署怀疑该政府部门内有人以个人或集团形式贪腐,于是展开了调查。 廉政公署决定派人进入影视娱乐事务处做卧底搞调查,这位卧底就是苏干明。当时28岁的苏干明,曾在澳大利亚廉政机构工作了四五年,后来又为香港廉政公署效力了四五年。 为了到影视娱乐事务处做卧底,苏干明要扮成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行政主任,其难度跟扮成影片《逃学威龙》里的周星星差不多。为了了解当时大学毕业生的风貌,苏干明与廉政公署调查组的同事一起,到大学的餐厅里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大学生们的衣着、谈吐,记录他们使用的时髦词汇。 苏干明笑着说:“当时我已毕业多年,年纪、打扮都与大学生格格不入,为了避免被识破真实身份,我除了要完全掌握嫌疑犯的背景,也要专程去大学餐厅里学习大学生们的衣着谈吐。最困难的是‘洗脑’,从心底接受即将扮演的角色,反复练习被叫到真名时毫无反应!” 掌握了以上所需的情况后,苏干明进行了“变脸行动”。他到发型屋做头发,又生平第一次到美容院里敷面膜、做美容,痛得大叫。“变脸行动”令他脱胎换骨。此后,苏干明加入影视娱乐事务处,成了一名发牌官,随时准备揭发贪腐罪行。 2.每天对着镜子提醒自己:我是卧底,不能被引诱! 加入影视娱乐事务处的最初3个月,苏干明苦无线索,每天都要处理排山倒海的发牌工作,这令他思绪混乱,开始担心情报是否有误,或是自己已被识破。就在他认为可以抽身而退的时候,一个“糖衣陷阱”却“适时”地浮出水面。 “当时和影视娱乐事务处的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吃的都是鲍参翅肚,喝的都是名酒,3个人吃饭便要5000多港元。他们又带我去夜总会,一边为我引荐商铺的老板,一边饮酒,还有美女相陪。他们见我吃喝玩乐都很享受,便认定我与他们一样,都是贪官!”苏干明细说了当年亲身经历的“受贿三部曲”。 果然,不久,同为发牌官的同事便塞了3万港元给他。当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同事表示,有一家游戏厅的营业执照还未发出,而正是苏干明负责那家游戏厅的发牌事宜,并暗示他尽快办理。 在前来担任卧底之前,苏干明已请示过律政署(1997年7月1日起改称为“律政司”)。律政署的代表给了他“ 特赦令”:只要苏干明是在上司的指示下执行任务,便可免予起诉。 有“特赦令”在手,苏干明于是接受了这笔贿款。此后便财源滚滚——在半年里分得贿款30多万港元,相当于行政主任月薪的30倍! 说到这里,苏干明坦言:“当时,我的心跳得很快。一方面,要做贪官了,这与自己的性格有冲突;另一方面,我每天和影视娱乐事务处的同事在一起,产生了感情。所以,每天清早我洗脸时,都对着镜子提醒自己:我是廉政公署的调查主任,不能受引诱!” 充当卧底9个月,苏干明终于搜集到了足够的罪证。廉政公署将15名涉案人员缉拿归案。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