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谁来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10:44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陈军吉 发自北京

  专访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

  从1997年高等教育全面收费至今,中国的师范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已进行了10年。而回归免费师范教育,只用了一年。这一“否定之否定”的举措到底意味着什么?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了中国师范教育免费的先河,此后历经清、民国、新中国,政权天翻地覆,但师范教育免费政策却一直保留下来。

  92岁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中玉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忆,少年时代,因为家里贫困,他从老家江阴县考进了江苏省立无锡中学高中师范科,上学期间不交学费,吃饭也不用花钱,学校还发给学生生活费。中师毕业后,徐中玉按照当时政府的规定当了两年小学教师,1934年凭教师服务证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

  作家苏童是198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他的记忆是,学校不收什么学杂费,住宿不要钱,每个月还给18元生活费。当时物价消费低,这笔生活补贴足够他吃饱饭了,有些精打细算的同学还能攒点钱带回家。

  走了95年免费道路的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到了1997年,和非师范高等院校一样,转向了全面收费。

  从1997年开始,大学生的学费在这些年里的变化呈直线上升的状态,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全国高校生人均学费从1995年的5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高收费政策完全没有经过政府论证、听证会这样公开的程序。自来水调价要开好多次会,而教育收费几乎想怎么收就怎么收。教育部官员每年都在强调,现在的学费已经高得不能再涨,但高校收费还在慢慢涨,去年又涨了10%左右。”

  2006年7月至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了4次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了教育界专家,分别就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展开座谈。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和常务副会长,顾明远、谈松华分别参加了座谈会。

  在2006年8月22日的基础教育主题座谈会上,顾明远送给温家宝两本名为《我在美国上初中》的书。作者巩昂出生于山东,两岁时随父母去了美国,在中学阶段就开始用笔记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后结集成《我在美国上中学》、《美国高中作业》系列图书,稿酬全部捐给了中国残疾人基金会。“美国的中学教师,老师千方百计把枯燥课程变成饶有兴趣的作业,学生总是怀着一种期望兴致勃勃地学习、探讨。我当时还给总理举了书里的几个案例。我说,‘总理如果感兴趣,我把这两本书送给您。’总理马上接过去,立即就翻了几页。旁边华建敏国务委员也翻了起来。”顾明远回忆道。

  恢复免费师范教育是顾明远酝酿了多年的想法。在2006年第6期的《教师教育研究》杂志上,顾明远教授撰文《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其中提出:根据我国国情,还需要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保留师范教育的独立体系,同时实行教师教育的开放性。

  第一个向媒体透露国家恢复免费师范教育的是顾明远的同事谈松华。2006年10月24日,在第二届海淀教育节专设的全国初中教育校长论坛上,身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谈松华在演讲时透露,国家正在酝酿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中重新推行师范生免费制度,希望借此吸引优秀的大学生未来从事教育工作。

  今年5月16日,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部联合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这一政策的官方解读,来自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

  收费: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

  南方周末:中国的师范教育是成功的吗?

  管培俊:应该说答案是肯定的。中国一百年的师范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师范教育,就没有今天中国教育的成就,没有今天这样一个发展势头。

  中国的师范教育应该说有几条经验:

  首先,中国的师范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的事业,是一个政府行为,一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支持。

  第二,中国的师范教育始终有一个体系,在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方面支撑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第三,中国的师范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养成教育。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基本的能力要求、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师德素质。所谓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中国的教师教育非常重视这一点。

  第四,我们的师范教育,过去一直到解放以后,都是实行免费教育。第一免费,第二分配,一个“免费”,一个“分配”,四个字体现了国家对师范教育的优惠政策和支持。

  南方周末:从过去一直到建国以来,师范教育都是免费教育。 “免费”、“分配”四个字体现了国家对师范教育的优惠和支持。为什么在1990年代突然全面收费?

  管培俊:1990年代后期,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里有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有教育发展的背景,高等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师范生缴费上学大概是从1999年开始的。但是,对师范教育国家还是采取了保护措施,凡是师范生,个人缴纳学费的标准低一点。低于平均学费标准的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足。

  南方周末:但很多师范大学要把“师范”拿掉,甚至推行大量的非师范专业,把很多专业砍掉了,而且还改成研究型大学。

  管培俊:事实上,除了中央财政支持的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和少数地方学校外,由政府补足师范生学费差额的政策并未得到落实。这里有一个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一个利益驱动。如果我是一个师范院校的校长的话,可能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为什么?在高校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它面对的是竞争的市场,市场的法则是利益最大化。学校面临的是一个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它首先要争取教育资源,争取教育资源它就得顺应市场法则,这就是一个现实的利益驱动。一个认识的误区,一个现实的利益驱动,使得我们一些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投入不够热情,重视不够,支持不够,那么教师教育就受到一定影响。

  一部分师范院校认为教师教育要综合化,就是师范院校改弦更张;有的学校说把这个师范院校的名字改了,有利于招生。还有的师范院校热衷于升格改制。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从私人产品和服务的角度说,这也许非常正常,但教师教育总体上是属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从公共事业角度来说,政府关注的应该是市场管不了的事情,这些事情如果政府不管,任由市场力量起作用的话,会产生严重后果,那么教师教育就是这样的事业。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法则是把资源放在最有效益的地方去,最有效益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来钱最多的地方就是效益最好的地方。那么来钱最多的肯定不是教师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也就难免被淡化、弱化。

  另一方面,就是原来三级师范教育变两级。由于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师学历的要求、整体素质的要求提高,三级变两级是必要的,国家有关的政策要求也是明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上,有些地方可能过急过快,缺乏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造成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流失。原来的八百所中等师范学校急剧减少、萎缩,现在只有二百多所。

  所以现在国务院做出的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的重大决策应该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要重视教育,要重视教师。重视教育必须重视教师,要重视教师必须重视教师教育。国家要运用公共财政的力量对于教师培养给予支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于这种真正属于国家事业、属于公益性质很强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埋单。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