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滚石唱片:慢慢衰落的贵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12:04 新民周刊
罗大佑是早期滚石的象征 滚石,作为华语唱片的一个样本,书写着华语流行乐坛和唱片业的律动。 撰稿/陈 冰(记者) 施丹妮 滚石唱片也许只是一家唱片公司,但她曾经也代表着一个时代,她的全盛与低谷也正是台湾流行音乐走过的30年的写照。滚石简单的黄色箭标铭刻了一代人的青春激情与迷惘。从最早的民谣歌手到独立音乐人再到向市场妥协的偶像化,乐坛的起起伏伏中,滚石在历史中昌盛,也在历史中沦落。 民谣带来滚石 台湾早期的流行音乐主要是欧美歌曲的翻唱,自20世纪60年代起翻唱之风已在乐坛上盛行,欧美文化的印记存留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976年是台湾音乐的一个分水岭,1976年的一个可乐瓶让全台湾爆发了民谣运动,也让段钟潭、段钟沂两兄弟走上了他们的音乐人生轨迹。他们在同年创办了他们自己的音乐杂志“滚石”,杂志名源于两人对美国音乐杂志“滚石”的钟爱,在杂志运营伊始还是主要介绍一些西洋音乐,然而随着民谣运动的开展,他们已不甘于介绍外国的音乐——本土音乐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打着理想印迹的未来蓝图已在两兄弟心中悄悄形成。 1980年,滚石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交由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BMG发行。滚石的成立,在当时新格、海山两大唱片称霸的市场下,代表着一种新生力量,充满现代流行意识。滚石成立之初便“挖”来了民歌时代极具影响力的歌手张艾嘉,当时年轻的罗大佑刚刚从医药学院毕业便被委任担当唱片制作人,在1981年推出了《童年》专辑。这张专辑是罗大佑第一次以音乐制作人身份制作的第一张唱片。 1982年,罗大佑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由滚石出版,被评价为“在台湾国语流行乐坛投下的一颗改变流行乐史的原子弹”,《之乎者也》已不再是校园民谣式专辑,而更力于对现实的批判。面对社会的阴暗面,罗大佑发出了他源自青春,纯真,散发着荷尔蒙味道的声音。《之乎者也》这张专辑携带了大量摇滚的元素,引发的了乐坛的摇滚革命。之前滚石推出的陶大伟、孙越《朋友歌》专辑就已携带着社会反叛意识,在音乐中他们却大胆地吸取了Beatles的曲风,滚石的理念在这些专辑中逐渐显现。 滚石梦之队 有人说,滚石的队伍里,他们整体的烙印很“台湾”,或者说很“滚石”。台湾的华语歌坛享有教父地位的三个人:罗大佑、李宗盛、小虫(本名陈焕昌),都是滚石制造。而台湾其他名噪一时的男女歌手,也大都拥有“滚石”血统。这些滚石一手开发的艺人、制作人,曾经无数次地拒绝诱惑,始终与滚石共进退,最终成为乐坛中不可抹灭的记忆。 1987年,陈升经当时丽风录音室老板徐崇宪的介绍,进入了滚石。当时滚石的负责人已是曾经的摇滚青年张培仁。1988年,陈升推出自己的首张创作专辑《拥挤的乐园》,滚石在这张专辑的封面上打出了三个字“反流行”。 这不仅是陈升的决心,也是滚石特色的人文音乐理念。这种理念让许多歌迷发烧友在一大堆唱片中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滚石制造”。一位滚石发烧友说,“当我们看见CD包装上那张圆圆的黄色贴纸上面写着‘滚石授权,原版引进’,我们就知道,那些歌一定不仅仅是好听而已,那些歌同时还教会了我们尊重音乐,尊重梦想。” 1989年,滚石引进了内地摇滚歌手崔健的早期专辑《浪子归》,同年,张培仁和制作人贾敏恕成立魔岩文化,集合内地的摇滚新势力在90年代初期相继推出了黑豹、唐朝、《中国火1》、张楚、何勇等人的专辑,取得空前的社会影响力,滚石的音乐内涵及领域进一步拓展,对许多人来说,它是内地摇滚的功臣。 滚石的地位开始愈来愈象征化符号化,就像张培仁所说的,它是个怀抱理想的公司,并且成功了。在90年代滚石已包罗了罗大佑、李宗盛、小虫、张艾嘉、潘越云、齐豫、齐秦、张洪量、张信哲、马兆骏、赵传、陈淑桦、万芳、辛小琦、周华健、黄品源、娃娃等等几十位华语流行乐坛的顶尖歌手,那时也是滚石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豪华的阵容,人文的包装,商业的拓展让滚石拥有了空前的辉煌。 当刘若英第一次走进台北光复路麦当劳楼上的滚石唱片公司时,看到的是衬着黄色底的八字口号“我在滚石,我很重要”。在流行音乐极速转变的30年间,滚石给了做音乐的人最大的心灵认同感。 贵族的没落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与科技发展,电子行业对传统媒介的冲击愈来愈盛。2000年后,盛极的滚石开始逐渐衰落。段钟沂承认,唱片市场在萎缩。老段面临的困境已不仅仅是“最近比较烦”,不仅仅是李宗盛那句“我问老段,这怎么办”的调侃能解决的了。 随着经济萧条市场恶化,滚石将旗下的各家制作公司整合,“龙卷风”画上句点,同年底,魔岩唱片的创始人张培仁离开魔岩。2001年,“魔岩”也画上了句号。其后滚石在北京成立了战国音乐,在上海也设立了发行部,转向内地发展。 时代变迁,滚石的中流砥柱纷纷淡出或离去。半年间光良、任贤齐、黄品源等5位艺人相继离开。而魔岩的关闭让1996年已签约的陈绮贞毅然决然地离开滚石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而伍佰离开滚石时说″离开滚石,是因为我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我很感谢滚石,没有滚石就没有伍佰。” 在那些纷纷离开的背影后,滚石独剩了梁静茹和五月天两张年轻面孔。1999年签约滚石的五月天是个很滚石的乐团,它按照滚石“城市英雄”的路线塑造,年轻、流行、充满对现实的反叛。《人生海海》和《百万青年站起来》两张流传度极广的专辑迅速煽动起年轻人对理想的狂热与激情,然而2006年9月,五月天也自组公司“相信音乐”,离开滚石,并在之后挖角了梁静茹加盟。滚石真的只剩下了一个孤单的背影。 许多人指责滚石的滑坡是“理想的沦丧”,包装愈来愈程式化,音乐选择愈来愈偶像化,市场化。2003年,网络爆发了一场关于滚石未来的大规模讨论,一封来自网友的亲笔信引出了关于滚石未来的论战,而一些已离开滚石的老将也纷纷加入这场论战之中。 曾经的音乐总监杨忠衡说:“老段曾经支持魔岩、支持巨石、支持古典部门,甚至支持音乐时代,他何尝不想做些有想法的事呢?只是受限现实而已。我在滚石的时候常说,我们是在吃流行音乐的奶,先生存后求品质。” 滚石副总经理王方谷在回应信中痛心疾首地说:“是什么样的环境淘汰了魔岩?是消费者拋弃她还是她拋弃消费者?如果是一家可以赚钱的公司是不会被财务报表打垮的,音乐环境并不给她生机……若是不在这个杂乱庸俗的市场找到出口,如何奢言放眼未来。做音乐这条路是要走下去的,纵使环境险恶到令人沮丧。” 王方谷所说的环境便是便捷的网络下载带来的传统唱片市场的萎缩,当我们动动指头就可以听到某个歌手的歌时,我们何必驱车几里去唱片行买唱片。而愈来愈商业化的大众口味,也让滚石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经过长久的调整后,2007年7月,滚石唱片在北京宣布,与百度双方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拓展中国数字音乐市场,为中国1.44亿互联网用户提供华语音乐在线服务。其实从2000年开始,滚石便开始进军网络,找寻音乐产业未来之路。设立网站“滚石可乐”,力图透过互联网的方式来从事音乐的购买,付费下载MP3。然而由于盗版问题,版权难以保护,5年来总计亏损了1000万美元。而海外的一些子公司由于市场萎缩也接连亏损1000多万美元。滚石面临的问题是“要么拥抱数码时代,要么死亡”,她选择了后者。 面对昔日的光荣,听众选择缅怀,而滚石选择硬着头皮,走下去,对理想不是背叛,而是先选择生存。好在滚石的理念还在,她依然承袭了自台湾地区民谣时期老滚石的精神,虽然未来依然是未知数。-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