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领域仍是民营资本的禁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08:44 北京商报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刘耀威认为,除了涉及国防和国家机密等核心技术领域外,航空领域应逐渐走向市场,包括我国现在给国外发射商业卫星等等,这都是市场化的表现。

  “航天产业发展有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需求。”刘耀威说,从产品来讲,它是多行业的结晶,不可能所有的零部件都由国家来垄断,有相当多的产品是由民营企业来做的,甚至有的部件是由国外来做的。因此,从广义上讲,有多元化的经营力量介入航空工业是正常现象。

  刘耀威特别指出,但这不能排斥由国家控股的

国家机密,尖端的、要害的核心产业技术。“比如我们做手机、电脑一些核心的部件,甚至现在还用国外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开放的。”刘耀威认为,民营企业如果介入,应该从最基础的领域和设备介入,不可能进入到核心领域。

  “现在核心技术领域民营资本是根本不可能介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航天领域并不是一个行政垄断的行业。在法律上,国家对民企进入航天领域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对于一些涉及国家机密、军事以及核心技术的领域,民营资本根本不可能涉及,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所松动。

  民营企业竞争中还存在差距

  “其实民营企业在和国有企业竞争时,并没有什么优势,反倒是还存在一些不公平待遇。”任元元说,首先是现在很多人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观念不同。很多人认为,国企实力雄厚,一般都愿意让国企做,即使出问题都有人负责,好追究责任。民营企业则没有这么大的背景,所以只能按合同办事。

  任元元指出:“有的人认为民营企业实力小,说不定有的干着干着就跑了,或者不干了,因此造成一种印象,就是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有信誉,这也是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竞争当中的劣势。”

  其次,对国有企业来说,军用产品批量不大,但质量等级要特别高。特别是对设计、研究这方面的成本特别高,因为批量太少,甚至有些只是生产单件产品。但是国有企业却能拿到一些研究费、试验费等经费,而民营企业却拿不出这些初期的研究费,因此民营企业要想生产这些产品,只能从单个产品中扣除基本费用。

  任元元说,在军工的国企中,他们追求的是可靠性,因此在电子产品上不是特别有优势,在技术上更没有民营企业有优势,因此,某些领域里需要民营企业来带动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还有就在履行合同方面,军工企业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签的合同,有的不是按照合同付款,有的产品交付都一年了,但还是拿不到合同款,民营企业没有申请研究经费的渠道。但是从事航天领域的一些研究院、研究所却都有这方面的支持。这都是目前民营企业资本介入航天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

  对此,刘耀威认为,军工企业在申请国家科研经费时,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的科学研究,包括一些核心技术的研究,这是无可厚非的,民营企业即使没有这方面的经费也可以靠着自己的自身实力来进行前期的研究,“国家不可能把大批的科研经费投给个体的民营资本发展自己”。

  航天技术民用化拉动相关产业

  孙来燕在和网民交流时表示出的对民营企业进入航空产业、特别是卫星产业的渴望和鼓励,可以说这是我国首次由官方向民营企业传递一个明显信号,就是航天产业领域正逐渐对民间资本开放。

  而对于大多数并不从事于尖端科技的民企来说,自身参与技术研发还不现实,航天技术民用化的过程无疑将极大地拉动新材料、生物品种、通信等产业快速发展,这才是他们眼中的机会。

  谈到未来发展,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任元元告诉记者,他相信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大的民营企业会介入航天和卫星领域,比如购买卫星转发器和卫星的经营权等,民营公司会不断扩大介入的领域。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在军工以及航天领域的不断开放,一些通用性的和基础性的电子设备都可以逐步放开。

  “民营资本介入会促使航天经济更加繁荣。”刘耀威认为,随着航空领域的不断开放,民营经济介入航空领域会对整个航天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这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民营企业的资本和实力要不断壮大。

  因此,刘耀威认为,民营经济如果介入航空领域要首先从基础性领域介入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才是民营企业在航空领域发展的根本出路。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