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代表畅谈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15:39 人民网

  历史,往往是多侧面的。一部长达29年的改革开放史,既有包产到户、国企改革这类恢弘篇章,也有百姓生活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翻开十七大报告,四川代表们发现,这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中,民生话题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处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大政方针与民生话题交相辉映。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民生投入大幅度增加,群众负担大幅度减轻———四川代表从“两增一减”中解读十七大报告的深意:惠及的是亿万群众,彰显的是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

  回顾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准确把握群众利益诉求重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使群众得实惠,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最美的篇章。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脉相承的民本取向,“更加”两个字让代表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和谐的未来———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人使命如山!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第一次作为单独章节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

  细心的代表还发现,十七大报告离百姓很近。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也写进了报告中。

  李仲彬代表认为,从表面上看,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都是个人小事,但从全局看、从深层次看,民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标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科学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是关系民心向背、国家命运的大事。

  出席十七大的四川代表中间,许多人都记得这个日子:2007年1月30日。

  这一天,四川“十大惠民行动”正式启动。对四川困难群众而言,2007年的春天提早来临,尤其温暖。

  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丘陵地区支持力度为重点的“十大惠民行动”把改善民生作为最终取向。自年初以来,数以万计的无房户、危房户搬进新居,几十万人实现就业,上百万农民喝上放心水……

  “我们讨论报告,不仅要深刻领会报告精神,还要密切联系实际,把会议精神带回去,帮助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16日上午,四川省代表团讨论会场,温家宝同志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诠释令人动容。

  来自阿坝州的刘文芝代表感受尤深。阿坝州有4万多大骨节病患者为病痛所苦。作为“十大惠民行动”之一,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推进不到一年,病区2.6万学龄儿童全部进入非病区寄宿制学校学习,185处饮水安全工程即将竣工,4万多大骨节病患者全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范围。“大骨节病患病群众发自肺腑地喊出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细心的四川代表读出十七大报告中一个惯用语的细微变化:报告提出未来经济发展目标时,用的是“人均指标”,而不是“经济总量”。“小细节折射大理念,这说明党更加重视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加强

和谐社会建设,共建是基础,共享是目的。只有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共建和谐才能有效推进———杜青林代表的话引起代表们的强烈共鸣。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截至9月底,四川投入“十大惠民行动”的资金已经超过248亿元,这一数字到年底将突破309亿元,相当于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半以上。而最新的消息也显示,今年全省各级财政超收的81%,近20亿元也将用于惠民支出。

  仔细研读这组数据,杨冬生代表感触良多:这一方面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的迫切心情,以及四川改善民生的大气魄、大手笔;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四川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实力、也有能力富民惠民、改善民生。

  “归根到底要依靠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在解决民生问题时才能更加自如,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多地得到实惠。”叶壮代表说。

  5元、10元、60元,几年间,成都市对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补助标准的步步提高为叶壮的话作下最好的注脚。与之相印证的,是经济增长屡创新高的“成都速度”。

  十七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代表们看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一环。

  这一点,来自社区的伍华代表体会很深。“对一个零就业家庭来讲,只要有一个人实现就业,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乃至精神面貌都可以得到极大改善,这个家庭就有希望,就有生机了。”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在四川省代表团的一次讨论中,刘文芝代表告诉大家,阿坝州正在实施旅游二次创业规划,使旅游业进一步得到发展,效益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让当地群众尽可能多受益被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刘文芝的发言把代表们引向更深层面的思考:如何建立起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制度?

  “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今天的民生问题已不再主要是解决温饱,而是更加富裕;不再主要是人的生存,而是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利益分配,也是制度保障。”讨论中,代表们认为,面对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我们需要着力改善的是更全面的民生问题。

  惠民要取得实效,必须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来构建长效机制。

宜宾市翠屏区万名干部群众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重点工作打分的制度已经建立:由群众投票选举测评代表,再由代表对该区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城乡交通建设等惠民行动工程实施情况打分测评,然后将结果公开。

  惠民要落到实处,必须有“为民”的作风作保障。今年5月,全省启动“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提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情贴心亲民;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共创共享富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办好实事惠民;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第一准则,真心实意助民;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排忧解难安民的活动目标。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将翻开新的篇章,抒写者是全体人民。(记者刘成安 钟岚 方晓哺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