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密布 武汉未见嫦娥倩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6:05 长江商报

  本报组织读者到九峰山观测站体验天文望远镜

  昨日下午,本报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省天文学会共同举办的九峰山观测活动如期举行。很遗憾的是,由于昨晚乌云密布不利于观测,广大天文爱好者没能通过观测站的天文望远镜观看到“嫦娥奔月”的倩影。但是天文爱好者都表示,“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令人振奋,他们参加此项活动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武汉原来有这么大的望远镜

  同时,天文爱好者还到位于九峰山的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参观并进行观测。据悉这是目前国内最完备、最先进的观测站。现场使用了目前武汉口径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以及参观了科研使用的人卫激光测距观测室。

  湖北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高布锡以及天文学会科普委员会负责人沈斌,向天文爱好者讲解了天文知识科普,以及历届和将来卫星升入太空后的一些基本情况。两位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月球和太空的相片向大家介绍了天文知识,以及嫦娥工程的科普知识。

  参加这次活动的天文爱好者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2岁高龄,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但是大家的兴趣仍然不减,站在高达5米左右的天文望远镜,许多天文爱好者惊叹,武汉还有这么大的望远镜。

  在参观天文望远镜设备时,天文专家与天文爱好者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与互动。当天文爱好者问到天文望远镜要比人的肉眼看到的东西放大多少时,专家告诉广大天文爱好者,人的肉眼只有6毫米,而天文望远镜则是以200毫米的范围观看夜空,看到的东西要比肉眼清晰很多倍,我们有时候在天空中看不到星星,而用天文望远镜则可以看到满天繁星。对此,广大天文爱好者无不赞叹科学技术的先进和发达。

  参加此次活动长了不少见识

  天文爱好者参观人卫激光测距仪基地时,专家介绍说,这里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用来测量卫星的距离,以及对每个卫星轨道的预报。现场的小朋友无不对这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着一起仔细地看,认真地听,恐怕漏掉了这些深奥又神奇的天文科技知识。

  由于时间的关系,参观不得不在昨晚7时结束。现场参观的天文爱好者告诉记者,这次真是长了见识了,不仅了解了很多天文知识,还是跟“嫦娥奔月”一起进行的,“嫦娥”在奔月,我们在天文台了解天文知识,现在对“嫦娥”更加了解了,感觉很自豪,很开心。

  参观者中一位今年10岁的小朋友告诉记者:这次是跟爸爸一起来的,自己很喜欢天文知识,长大了想当天文学家,所以现在要多了解天文知识,为以后打基础。他还告诉记者,今天了解了很多天文知识,今天发射的“嫦娥一号”让他感觉到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了。

  现场72岁高龄的爹爹是和老伴一起来看的。他们都感叹到,今天是个好日子啊,感觉很开心,国家发展得很快,现在科技很发达,他们感到很自豪,据说2009年武汉还有一次日全食,到时候一定要看呢。

  本报记者 张鲲翼

  实习生 王艳 周亚军

  >>连线·浠水

  

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老家:

  200乡亲陪岑父看直播

  在“嫦娥一号”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的家乡——湖北黄冈市浠水县丁司垱王灯树岗村,近200名乡亲陪伴岑父岑年宏观看了现场直播。

  据介绍,昨日的岑家比过年还热闹,门前门后贴上了春联,摆上了鲜花。院子里挂上了“热烈祝贺嫦娥 一号发射成功”、“岑拯,好样的!父老乡亲为你骄傲!”的大幅标语。

  临近中午,岑家附近和远方的20多位亲戚从四面八方赶来,县里、镇上的领导们也赶到岑家。加上自发赶来的乡亲,一共有近两百人。

  据浠水县有关人员介绍,上午,该县县委书记周勇上门慰问岑父。为了让岑父和附近亲友能够在岑家门口看到现场直播,浠水县委县、县政府安排专人为岑父送去了一台35英寸的大彩电,并及时架设了有线电视。

  该县人民医院内科的专家,也为岑父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少先队员们则献上了鲜花。

  据了解,岑拯在离开家乡后只在结婚时回过一次家,由于忙于工作,至今已15年未曾返家了。火箭发射成功后,岑家门前燃起了烟花、奏起了锣鼓。电视画面显现正在接受采访的岑拯时,岑家门前响起了如雷的掌声。

  接受记者采访时,岑父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喃喃念着“高兴、高兴——”这时,岑父已热泪盈眶。

  >>连线·仙桃

  负责技术总体专家陶桓美老家:

  发射前一分钟来电了

  “点火了,快放爆竹!”昨日下午6时05分,“嫦娥一号”的发射进入倒计时,仙桃市郭河镇窑场村八组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传达出东荆河畔这个小村庄的自豪和喜悦。

  这里,养育了航天专家陶桓美,在“嫦娥”飞天工程中,他负责测试发射和技术总体。得知这个喜讯,窑场村村民纷纷前往陶家,与陶桓美的父母一起观看电视直播。两位老人早早地将十多条长板凳搬到电视机前,热情地招呼大家。

  高母告诉记者,儿子陶桓美下午3点多打电话回家,让父母看电视直播,还叮嘱家人备好纯净水和水杯,方便来看电视的乡亲们喝水。

  离发射时间越来越近,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渐渐将堂屋涌满,陶桓美的三姐陶美玉迅速将电视机挪到屋外……

  这时,电视机猛然一黑,停电!惋惜声一片,但乡亲们仍然耐心地守在电视机前。此时,距离发射时间不到10分钟,记者赶紧向郭河镇党委书记反映情况。天空飘起雨,也没有一个人离开。

  下午6时04分,电视机一亮,正赶上发射倒计时。“十、九、八、七……”乡亲们与发射中心一同倒数,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冲向云际,百余乡亲顿时欢呼起来……

  >>连线·新洲

  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贺祖明老家:

  72岁老人为弟弟哽咽

  “嫦娥升空了,嫦娥升空了!”“嫦娥一号”升空那一刻,嫦娥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贺祖明的老家一片欢腾。贺祖明的哥哥贺祖清,今年已经72岁,居住在武汉市新洲区。昨日,贺祖清家热闹非凡,一家老小和邻居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嫦娥”升空那一刻,老人兴奋得喊叫了起来。

  昨日下午5时许,贺祖清家里就挤满了街坊邻居。住在几公里外的儿子、媳妇、外甥也都赶来了,还有媒体的记者,大家都安静地挤坐在

客厅里,看电视上的直播节目。“几十个人,都没吃晚饭,虽然忙碌了一天,大家也不觉得饿,都想尽快看到嫦娥升空的那一刻。”贺祖清说。

  “升空了,升空了,成功了,成功了。”当看到嫦娥点火升空的那一刻,一直沉默不语的贺祖清老人,突然兴奋得喊了起来,苍老的声音有些哽咽。

  贺祖清告诉记者,当时,他非常高兴,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好久没有这样开心过了。这是我们家的自豪和骄傲,我们全家都为祖国骄傲。我的弟弟能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没有比这更令人兴奋的事情了。”

  “我很想给弟弟打电话祝贺一下,但他那里电话打不进去。”贺祖清说,“我弟弟为人低调,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成绩。”

  昨晚,记者电话联系贺祖明的夫人姚秀兰,她告诉记者,火箭从北京出发开始,贺祖明就得跟着一起过去,直到发射任务结束。从测试到组装,每一个环节,他都要现场指导,严格把关。从1986年担任研制长征系列火箭以来,如今已成功进行了100多次的发射。

  “老贺最近比较忙,‘嫦娥’发射的日子里,他也很少打电话回来,我想知道他的情况,也只有通过媒体。” 她笑着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罗道海 沈右荣 杨佼 孙明

  通讯员 徐国平 何格非 王峰 尹立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