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节特写:记录时代不忘使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14:42 BTV《特别关注》
记 者:朱虎1 摄 像:张虎 女播:【字幕】(打字声) 他们是永不言倦的行路者 在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 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没有掌声和鲜花 更多的是汗水和忙碌......(淡出) 【正文】(淡入+配乐)一段一线记者采访的画面叠加 【字幕】但是,您知道每年365天里,哪一天是他们的节日吗? 【同期】市民1 不太知道 市民2 不清楚 市民3 不知道从来没听说过 【正文】这样的答案,多少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实际上,记者节这个不太被人所熟知的节日,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 了,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1937年11月8日,以 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记者协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 假办法》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没有过过记者节。到了 2000年,国务院正式将11月8日中国记协的成立日定为记者节,这对全国50多万名新闻工作者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淡出) 【字幕】那么,记者在你心中的印象如何? 【同期】市民1 挺光荣的能把握社会的动向很了不起 市民2 很好啊可以采访很多老百姓不知道的事情 市民3 挺累的吧每天去采访搜集材料什么的 市民4 宣传党的政策反映人民呼声我觉得这是最崇高的职业 【正文】尽管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记者节,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对记者这个职业,却有 着一定的真实理解和认可。在中国百年新闻史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始终激励着一代代新闻人不断的前进。 【同期】(配乐+分屏画面+历史著名记者简介) 邵飘萍(1886—1926)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被后人誉为“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 邹韬奋(1895—1944)著名记者创办《大众生活》周刊和三联书店以其名命名的中国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 出版界最高奖项 范长江(1910—1970)历任《大公报》记者、新华社副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著有《中国的西北角》、 《陕北之行》等大型通讯报道 穆青(1921—2003)中国当代著名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著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著名新闻作品 【正文】历史潮流,滚滚汹涌,“记者”这个字眼已经成了时代的符号:从鸦片战争,到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民族独 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从香港、澳门回归到三峡截流,从迈入新千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神 舟飞天、嫦娥奔月,无数的记者用自己无限忠诚和敬业精神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淡出) 【正文】(淡入)一直以来,人们把记者称之为“无冕之王”,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想象。其实我们每天看到、听到的 新闻,背后都凝聚着记者风里来雨里走的奔波,都凝聚着记者穷追不舍的付出。在路上,在现场,在写作,在编辑,在思考, 这就是成千上万记者们的普通生活。他们以这样的方式,传达着公众需要的信息。而这也让记者变成了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字幕】(打字声)据有关统计,1999年全球在采访中遇难记者36人,2000年遇难32人2001年遇难 31人,2004年129名记者因公殉职。 2004年8月13日,北京电视台记者郑立在雅典奥运会采访时昏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2005年9月4日,海南日报记者甘远志由于采访劳累过度诱发心脏病因公殉职。 2005年11月7日,新华社河北分社摄影记者舟文广在赴邢台矿难现场采访途中遭遇车祸,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去 世。 【正文】不仅如此,由于新闻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大多数新闻工作者都受到胃、颈椎、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困扰,他们的平均寿命还不到50岁。在别人看来所谓“记者”这个光鲜的称号背后,实际上充满了艰辛和酸楚。然而尽管如 此,数以万计的记者仍然执着地战斗在新闻战线上,运用新闻报道这个武器,为正义而呐喊,为民族兴旺、社会进步而鼓舞欢 呼。这一切的一切,都验证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光荣和辉煌。 【同期】(划像)三到四名记者寄语(每人一两句话) 【正文】祝广大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