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质疑取消五一黄金周不利亲人团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01:24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 李静睿)国家发改委昨日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的名义在其网站,对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征求民意,同时委托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大型网站开展民意调查。

  从网民反应来看,大部分的质疑集中在取消“五一”黄金周的调整上,认为其不利于总数巨大的外出工作人员回家与家人团聚,将其取消只会增加另外两个黄金周的压力。

  有网友质疑问卷设计

  该调查问卷共有7个问题,主要涉及对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传统节日、保留两个黄金周、春节长假调整、带薪休假等方面的意见。据统计,自上午方案公布至下午17时,五家网站共有约39万名网民参与了调查。

  此外,有大量网民在留言中质疑其设计尚存不合理之处。在争议最大的“取消五一黄金周调整”上,有网友认为问卷并未给网民留有空间,以对“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发表意见。

  建议法定假期写入《劳动法》

  虽然官方表示带薪休假将解决这一问题,但亦有网民疑惑其执行力度,因为“带薪休假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要一家人同时凑一起带薪休假更不容易”。

  有企业员工留言称,按照目前的计算方式,最后很有可能导致仅有国家公务员可享受115天的法定、带薪假期,“目前很多企业连双休日都还没有落实”,有网友建议应当将法定假期的相关规定写入《劳动法》,“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 民调数据

  ●近九成网民支持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

  ●七成多的网民支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八成网民支持保留“十一”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八成多的网民支持将春节放假时间提前到除夕

  ●近八成网民支持将元旦、五一及三个新增法定假日与前后周末调整成连续三天的“小长假”

  ●九成多的网民支持全面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现行放假制度存在三大弊端

  现有的休假制度源自上一轮的

中国经济紧缩。1999年,针对当时国内有效需求增长乏力的状况,国务院对原有的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休7天的长假。

  虽然认可八年前的变动为居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发改委仍坦承,现行放假制度已逐步暴露出问题,这也是现行制度近年来频遭质疑的最主要原因。

  各界的意见主要集中为:首先是缺乏

传统文化特色,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

  其次,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目前10天法定节假日中,9天集中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假期。人员流动数量庞大,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也给旅游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

  此外,休假制度不够落实。由于我国尚未全面建立带薪休假制度,即使是设定了年休假制度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在执行中存在职工难以自由休息和因工作紧张而不能休假的现象,企业职工的权利更加难以得到保障。

  而从当年调整的契机来看,通胀压力已替代紧缩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经济这一轮的高速增长自2000年已开始,并且至今尚未有放缓迹象。

  因此,诸多动因导致近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呼吁应对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调整。

  本报记者 李静睿

  蔡继明:还应取消十一黄金周

  本报讯 (记者 左林)昨日,曾参与制定方案的全国政协委员、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对本报表示,新的方案保留了十一黄金周,“这应该是妥协的结果。”而他主张,应取消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

  蔡继明说,保留黄金周的呼声一直也不少,国家应当是考虑了部分群众长时间探亲、出游的需要,此外为了稳妥起见,保留了两个黄金周。“但现在的休假调整方案件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以后也有再次调整、取消所有黄金周的可能。”蔡继明表示,他的课题组日后还将继续呼吁取消十一黄金周、将重阳节列入法定假日。

  蔡继明的课题组曾经发布一项结论:黄金周对旅游市场没有带动作用。他认为,减少黄金周、减少集中旅游的机会,可以让全国的景区休养生息、免遭破坏,换来环境效益的改善,此外,取消五一黄金周之后,社会各行各业在这些时间里正常运转,也会带来经济效益增长。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