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22:30 央视《新闻调查》

  第三部分

  解说: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食品行业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品种和数量都较多。但是在两三年前,省内究竟有多少生产食品的企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如何?对于这些主管部门并不十分清楚。为了加强食品安全,便于监管,浙江省从2005年初开始用接近一年的时间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一次彻底调查。

  王维荣:一查之后,一摊到桌面上一看80%以上(的企业),全都是十人以下的,只有留下的这一小部分百分之十几才是基本符合我们食品企业的条件。

  解说:经过摸底发现,浙江省将近5万家食品企业中,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只占所有企业的四分之一,其余无证或证照不齐的食品加工户有37000多家。

  瞿素芬:那当时我们想那怎么管啊,这么多一头是两千人的监管力量,另一头是近五万家的企业数,这个应该说是从我们监管的部门来讲的话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王维荣:所以这个事情呢,我们就考虑就针对这三万七千多家,我们怎么把它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它管起来,既符合我们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又能够使我们把它管好,不出事,这是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全国性的难题。

  解说:嘉兴市成为浙江省最早实行加强食品安全试点城市之一。

  王 青: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我们质监部门。你说一味地管行不行,那我觉得呢,当然监管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但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总希望能够探索出更有效的,对各方更有利的,一种管理的模式。

  解说:执法部门越来越清楚对于小企业的监管不能用简单关停的办法,否则会适得其反。摸底结束后,浙江省质监局开始探索科学监管的可行性。

  瞿素芬:我们能扶的扶,我们能帮的帮,所以我们呢这两年来,我们在摸索走出一条既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产业的提升的这么一条路子来。

  解说:但是面对浙江如此大量的小加工、小作坊,实际的监管工作又该如何展开呢?

  王维荣:哪一些是基本具备条件的,哪些是压根儿就不行的,怎么办?把它分成四类ABCD四类,A类属于什么企业呢?基本具备条件的稍微整一整,改一改,还是可以生产的。B类呢,需要整改通过整改,经过一段时间加大力度,它可以上去的,到A类企业,C类企业,停下来,停产停下来给我改,然后D类企业马上就要关掉。

  解说:在整治初期,首先有7487家保证不了生产质量和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作坊被坚决取缔。由于小作坊开业关停的随意性较强,因此监管上存在很大困难。为破解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难题,浙江省质监局提出了小作坊存在的四个条件。

  王维荣:四个条件一个是合法性,必须要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还有一个叫传统性,你生产的食品必须通过传统工艺,制造加工成的传统食品。还有一个呢,低危性就是非高危性。

  解说:这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家梨膏糖小作坊,生产的就是传统食品。但暂时没有领到生产许可证,对于这种小作坊,质监局准许生产,但要求企业签订质量承诺书,并定期巡查,以保证产品质量。

  记者:我看到墙上您贴的叫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承诺书,这个承诺书是有什么作用?

  杨连根:对我们的质量要求,卫生要求,各方面的取证要求,一道道的关卡,承诺就有责任了。

  解说:在取缔一部分企业后,浙江省质监局对剩下的企业按照五种模式进行整合。

  王维荣:这五种模式呢,一个是专业合作,第二是龙头带动,第三是协会推动,第四是股份合作,最后是区域集中。

  解说:那么这几种整合方式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这是海宁榨菜产业园区的一家小型榨菜企业,老板阿弟从1996年就开始做榨菜生意,当时还只是一家只有五六个人的小作坊,按照ABCD四类企业标准的划分,阿弟的小作坊属于C类,被责令停产整改。

  张金锐:规模很小,五六个人,自己也当老板也当工人。

  解说:在当时简陋的生产条件下,小作坊主一般都会多添加防腐剂以保证产品不会变质。但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后,阿弟发现自己的企业被检查的次数越来越多,像以前那样不规范生产的日子不那么好过了。

  记者:检查过你的作坊吗?

  张金锐:检查过,每年都要检查,每一个季度要检查一次。

  记者:出现过问题吗?

  张金锐:有,有出现问题。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不规范做,防腐剂放得很多。

  记者:你被罚过吗?

  张金锐:我被罚过呀。

  解说:2002年,阿弟的小作坊在一次突击检查中被曝光,这让已经存在了6年的企业不得不面临一次要么死亡,要么蜕变的挣扎。

  记者:要是新闻媒体公布之后,对一个企业而言特别是做食品的,那可能很难生存了。

  张金锐:那就肯定是死掉了,这个企业,我经过自己考虑,一定要走正道,不走正道的话,我这个厂就完蛋了。

  解说:按照浙江省统一的步骤,像阿弟榨菜这样可上可下的C类小企业必须追加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海宁市规划出榨菜园区,榨菜产业按照“区域集中”的模式发展起来,企业数量从原来的70多家整合为28家。

  除了区域集中,龙头带动也是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这是杭州市华源豆制品公司,杭州市每天70%的豆制品从这里供应出去。现在,华源公司已经成为当地豆制品的龙头企业。

  记者:在质量安全上怎么来把控呢?

  蔡祖明:第一个就是进货关,原材料进货关,我们都要有索证,那么第二个呢,我们对车间的卫生设备进行调整。

  记者串场:在那些生产传统食品的小型作坊企业被关停之后,如何满足市场上群众,对这些传统食品的需求,同时也保证这些食品质量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为这些,被关停的小型作坊企业,寻找一个合适的出路,面对这样一个课题,在浙江省他们又将如何破解呢?

  解说:这个小伙子名叫唐燕飞,祖辈就以加工豆制品为生,他的豆腐作坊由于卫生条件不合格被关停了。在熟人的介绍下,唐燕飞到华源公司应聘做了销售员。

  记者:单纯做就是完全是销售?不再做生产了?

  唐燕飞:对。我完全就是销售,后来领导比较支持。说你就到厂里面搞销售吧,你也做过的 也懂,后来一直叫我来搞销售,这样等于说是产销联合。

  记者:你是生产他是销售?

  蔡祖明:对,我反正就是按批发价给他,他就是赚这个零售差价嘛。

  解说:从一个小老板变成了销售员,唐燕飞并没有觉得很失落。

  记者:现在能适应这种转变吗?

  唐燕飞:应该说还是现在的条件比较好,靠山大,我们收入比较好,比以前要好得多了。

  王维荣:这样之后 ,百姓很高兴的,我干吗这么苦,半夜三更起来,做得一年到头没多少钱好赚,现在它批发给我,我去卖 ,我的收入比原来还高,他就高兴了。这就叫是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把各种矛盾都能够统一起来,把它妥善地解决掉。

  解说:按照“专业合作,龙头带动,协会推动,股份合作和区域集中”这五种模式,浙江省食品小加工企业变得条块清晰,便于管理。实际上,对于食品质量的监管不仅存在于生产环节,当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一旦产品质量被检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将马上启动。这是桐乡一家生产酱菜的小型企业,它们的产品今年就曾经被召回过。

  记者:当时这些产品为什么被召回?

  周梅芬:8月份的时候,我们有28箱的榨菜,是由于防腐剂超标千分之一。

  沈唐泳:我们就立即通知这个企业,那么这个企业,马上就实施了主动召回。

  解说:实行召回的方式有三种,首先是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主动召回,第二种是政府对于危害比较严重的行政责令召回;最后一种是公告召回,这种方式社会影响面较大。

  记者:什么样的问题才会被召回?

  王 青:确确实实会跟我们的健康安全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才会实行召回。

  瞿素芬:召回制度也是体现了企业的一种诚信,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监管部门对企业,对食品安全加大了监管的力度,取信于民。

  记者:我们采访的时候在浙江省也看到了很多,他们探索的一种管理的方式,你怎么看待?他们管理的这样一种模式。

  蒲长城:那么浙江采取的这些办法应该说,它是一个源头治理,全过程监管的一个方法,这些制度应该说,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很好的成功的一些经验,那么这些呢,都是应该我们推进的,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在全国各地情况不同,那么我们也更多地来总结全国各地很好的做法在全国来推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