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一直坐镇发射现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14:19 央视《面对面》

  00:15:19

  隔断

  解说4: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嫦娥一号”发射时的情景,2007年10月24号,长征三号火箭搭载着“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火箭发射的当天,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一直坐镇发射现场。

  01:14:26:00

  王志:10月24号发射那天您到了现场,作为总设计师来说,这是必须的吗?

  孙家栋:对,在这种工程来讲是绝对必须的,因为现场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这个变化很难预测,一旦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里头有非常重要的决策问题,还是发射,还是不发射,甚至有一些事情,假设你决心不发射的话,那它推迟就不是一天不是两天,甚至半年或者一年,或者整个有的产品要报废,假设你要决心发射,那这里头就带着一定的风险,我们绝对不希望发射失败/

  画面空镜:

火箭发射倒数10秒钟计时 点火

  01:15:26:00

  /王志:当天你在发射现场,你有压力吗?

  孙家栋:当然有压力了,那你要对这个事业负责,因为停下来以后,重新处理,千军万马,带来很多非常严肃的事情,但是当时要是不停的话,那火箭真正要成功上去以后,卫星并没有转成那一点,就等于说一是块铁块子送上天上去了。

  画面空镜:宣布火箭发射成功 现场采访孙家栋

  解说5: 11月5号11时37分,“嫦娥一号”完成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绕月轨道,真正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这一刻,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和同事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01:16:02:00

  /王志:/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吗?

  孙家栋:/作为我们航天来讲,发射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同时这次的特点就是能不能到达月球,到达月球之后,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速度能不能减下来,在月球准确那个位置上,(绕着)月球减下来,而这个飞行器不怕它轨道再大,只要它围绕月球转起来了,那就是我们说不是科学话,土话来讲,它跑不了了,所以在11月5号那天,第一次刹车,刹住了以后,我们心里状态认为从工程来讲,基本上是完成了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所以确实是当时心情有点激动。

  解说6:11月7号8时34分,“嫦娥一号”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但“嫦娥一号”搭载的探测仪器并没有立即投入工作,而是进入了一个长达10天的调整期。

  00:12:15

  王志:就是十天的调整期是自查呢,还是地面可以控制,帮它检查?

  孙家栋:它有一些工作是自查,有一些工作,好比什么时候开始查,地面要给发指令的,在地面给它发个指令,说你检查什么内容,上面就按照地面的指令来进行检查,那么下边再发个指令,叫你卫星姿态再调整一下,它也是按照下边指令来进行调整。

  00:09:12

  王志:/为什么要那么长的时间?

  孙家栋:这个也是我们计划安排的,就好像一个人身体检查,你要去住院一周,也是叫做身体检查,你去半天也是叫做身体检查,就是你属于身体检查要检查到细致到什么程度,因为我们第一次到月球去,我们卫星飞了这么长时间,到达月球以后,在所有仪器开通以前,我们按计划安排了一段时间,很好地来检查,同时在这段时间,确实也正好改善我们的轨道、卫星姿态方面的问题,有一段时间正好要飞到月球背面去,/当它要飞到月球背面以前,我们要提前和我们所有这次的计划工作全部做完,使得卫星状态非常稳定再转到月球背面去,这样转过去我们比较放心,/

  解说7:在此次绕月探测行动中,“嫦娥一号”将要实现四大科学目标——为月球绘制一张全面的立体三维图、分析月球表面的有用元素、测量月壤的厚度、勘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空间环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总设计师孙家栋为“嫦娥一号”卫星设计的工作周期是一年。

  00:21:16

  王志:工作周期为什么是一年呢?而不是更长一些?

  孙家栋:/因为你设计一个产品嘛,它终究还是有一个寿命,/从工程来讲呢,它有几件东西是属于带点衰减性的东西,比如太阳能电池,它在天上工作过程中,太阳光一照的时间长了以后,它的性能就逐步的衰减,那么时间太长了以后,好比说我设计的这块电池应当给我输送100瓦,那么它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比如说我们说,它衰减要衰减5%,那这就剩95瓦了,那可能你要求时间长了,我提前就得把太阳帆板面积做大一点,/那你把帆板面积做大了,还是这句话,卫星它就要沉了,假设我们考虑到一年,这一年我帆板太阳能电池的衰减量,末期还符合我卫星工作的时间要求,我这就可以根据这个来适当的考虑,我这卫星就可以做得轻一点,好比说我卫星带去这个推进剂,那么卫星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它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这轨道逐步要往下衰减的,那么我们也要过一段时间以后,进行对轨道适当的调整,调整轨道那也就是我们有几个小的推力器,也要叫它工作,它工作以后把轨道调整一下,这样一定的时间,它也要一定的推进剂的量,这些也要根据卫星要求的,最低在那个地方工作多长时间,带去一定的余量,/

  00:24:35

  王志:那如果根据我们现在现有的技术水准,能不能设计更长一点使用寿命?

  孙家栋:/根据现在飞行,月球表面的条件,有的内容比在地球表面要恶劣一些,有的比在地球表面可能好一些。这样综合来看,也想到设计一个围绕月球寿命更长的卫星,倒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从它自己的正常寿命来讲,也许呢要比一年还要长一些,当然这种事情还是要上天最后来考验了。00:24:35

  00:25:40

  王志:一年之后呢,嫦娥一号的命运是什么?

  孙家栋:假设我们要不管它的话,那它就逐步的渐渐轨道,逐步的就衰落下去了,最后就是还是要落月球表面上去,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呢这要看我们这一年的工作,我们卫星的将来所取得的探测数据满足不满足我们科学家的要求,完了以后假设我们推进剂还有适当余量的话,那么将来根据实际的情况,我们也有可能考虑到是不是还可以做一些其它一些实验,当然现在还不好说这个话。

  大隔断+总导视

  解说8:“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而在37年前,也就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人们第一次听到从太空中传回的“东方红”乐曲。当时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的就是孙家栋。

  01:29:59:00

  王志:相对于以前,比方说东方红一号来说,探月实际上是一个新的工程,新的起点,但是两者有可比性吗?

  孙家栋:有不同的难点,这个东方红一号,说实在的,当年搞的时候,遇着一个技术上也是第一次搞,/我们可能技术条件更差一些,因为世界上也才开始搞了不久,对外公开的资料也比较少,我们在掌握这方面资料也就更少,/除了这个以外,我感觉当时最大的难点就是工作怎么落实,/

  01:31:32:00

  00:51:51

  王志:/但这次“嫦娥一号”是月球卫星,两者的区别在哪?它的进步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

  孙家栋:它的进步就体现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原来中国航天只能围绕在地球近空,那么最远的距离是七万多,不到八万公里,现在中国航天它的能力,它的手段可以发展到月球近空,离地球四十万公里这样一个距离,同时准确的到达了这个位置,一个就是距离远,一个就是非常准确的到达,/都是非常难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动作问题,这里边有很多技术内涵,在里头来保证,它是这样一个过程。

  解说9:当年“东方红一号”的研制难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嫦娥一号”,但在孙家栋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东方红一号” 卫星还是成功实现了“上得去,抓得住,看得到,听得见”的十二字方针。

  01:31:32:00

  王志:当时提的12字标准是高还是低?

  孙家栋:当时也是核心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就是所谓你要搞一个地球卫星,最基本的条件,当然最后一句话看得见,并不一定是卫星飞的条件,但是在那种政治环境条件下,有个看得见对凝聚全民族的团结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前三句话,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这就说你要搞个卫星,假设这三句话,有一句没有,你还是成不了地球卫星,所以当时最基本条件也就是要搞地球卫星,人类千百年的设想要实现,就是前头这三句话。

  解说10:在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之前,孙家栋已经从事了九年的火箭研制工作,当时主持“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工作的是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亲自点将,将38岁的孙家栋推向了我国卫星研制的最前沿。

  01:17:24:00

  /王志:那当初为什么选你来搞卫星?

  孙家栋:我一毕业以后,确实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赶上了我们国家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国家从1965年已经开展了卫星研制工作,/制订了很好的完整方案,几年内工作进展也不错,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家都知道,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希望到1970年很快的完成整个任务,所以当时聂荣臻元帅又重新组织了新的第五研究院,专门搞这个卫星研制,那么就委派钱学森同志全权组织这样一支研制队伍,我们搞火箭过程中呢,在钱学森先生领导下,确实做了一些工作,受到他很多的指导,也向他学习了很多东西,他大概对我也熟悉一些,所以建议把我调过去参加工作。

  01:19:11:00

  王志:当时你才38岁,作为一个技术总负责人来说,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孙家栋:那阵热爱事业,感觉到国家给这样一个重任,受到国家的这样一个信任,自己确实感觉到非常地容幸,也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解说11:由于当时的技术基础薄弱,又难以从国外获得相关资料,“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面临着重重困难。作为技术总负责人,此时的孙家栋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卫星研制工作的保密性,又让他无法跟自己的家人分担工作上的压力。

  王志:这项工作来说是十分机密的,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知道你干了什么?/

  01:20:42:00

  孙家栋:我感觉到那时候作为一个保密单位,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正常现象,我理解是两方面。一个是这里面有一些技术问题,是需要严格对外保密的,第二就是我们国家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是也应该严格来保密的,因为当时在整个世界那种环境情况下,我们国家下决心开展这方面工作,这确确实实要很好保密。

  01:21:17:00

  王志:/能保住吗?

  孙家栋:严格来说,可能现在你们理解,对这事有点不太理解,不习惯,那个年代确实是,大家还是很习惯的,我们那时真是非常自觉地来执行这样一个要求的。

  王志:严格到什么程度?

  孙家栋:/严格到甚至于对自己父母,我们刚一毕业以后,有很多还没有女朋友,回来以后,甚至和女朋友谈情说爱,都不会说到这些问题的,假设说到这些问题的话,那确实是会犯很大的错误,也有的同志为和女朋友谈话过程中吞吞吐吐,什么问题都讲不清楚,搞不成谈恋爱对象,这都大有人在的。

  01:22:05:00

  解说12:“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而“东方红一号”也成为孙家栋从事卫星研制工作的起点,之后,他相继领导参与了一系列卫星的研制工作,与卫星相伴的几十年里,他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受过失败的煎熬。1974年的11月5号,我国试验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孙家栋在发射倒数读秒时突然叫停。

  01:22:05:00

  王志:/你喊了停,当时到底发生什么情况了?

  孙家栋:当时就是火箭没起飞以前,卫星自己内部停电了,因为发射以前呢,卫星它得和地面电源脱开,就地面电源不给它供电了,/就转入到卫星自己供电,但是那次在发射以前由于技术上考虑不周到,偶然原因,这个脱落插头脱落下来以后,/实际上卫星本身没充电,假设这个时候你火箭要开始发射的话,那卫星上去以后,它没有通电啊,就等于是个铁疙瘩,这个时候会造成全部损坏的,在这种非常短的时间,所以我负责技术,负责卫星这方面的工作,紧急要向指挥长报告,至于说我喊停,当时急了说这么一句话,其实我没有权利叫这工作停下来,实际我喊停,就是向指挥长报告,希望赶快停下来,卫星现在工作不正常,这样情况,当然受了指挥长的支持,指挥长非常及时的,非常准确的下达停止命令,所以这体现了我们这个主持发射的指挥长也有水平,紧急处理一些临时出现的情况。

  解说13:1984年4月8号,我国发射“东方红二号”通讯卫星,卫星发射升空后温度却出现异常,如果不及时处理,卫星就会报废。又是孙家栋果断做出决定,打破常规让卫星立即再调整五度。

  01:23:54:00

  王志:温度出现异常,那又是你做决定?

  孙家栋:/是由于当时我们设计不周到,也是第一次搞这个卫星,这个太阳能电池供电过量,使得电池充满了还不断地往里充电,它就要变成一个温度升高,在这种情况下,惟一的一个办法,就是使得电池板对着太阳不要那么直射,把它角度调整一下,那么这是必然的结果,根据这样情况,大家都是反应得很快。当然作为我在现场来讲,是最后决策的,对技术的决策人,根据大家的建议,很快地做出这样的决策。01:25:34:00

  01:23:54:00

  王志:/这种决定都是瞬间做出的,/这时候你们的心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孙家栋:那阵可以说是,心情不会想到别的事了,而是当时在那种紧急情况下,所有技术人员都是思想集中到了一点,一个,为什么这个温度突然间升得这么快,第二,一切都想不清楚什么道理的时候,就是怎么样才能把这个温度升高,把它制止下来,就好像一个非常危难的病人,刚一到了医院的急诊室,你首先就是要把他病情怎么样先把他稳固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靠了很多我们这支技术队伍,大家对自己业务比较熟练,很快就反应过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